註冊 登入
華韻國學網 返回首頁

逸羊道長的專欄 https://wwww.chinulture.com/blog-1059.html [收藏] [複製] [分享] [RSS]

日誌

道家本論六:孔子的教育思想

已有 1376 次閱讀2012-6-11 08:24 | 教育, , 孔子

       孔子教育思想體系在幾千年的封建帝國時代只有簡單的幾句教條,並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教育理論體系。這幾句教條中偶爾提到過實踐在學習中的作用,但也只是『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的實踐似乎只是隨順眾人的喜好,並不是為了驗證知識和發展知識的需要。
       孔子在『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中也談到了實踐的作用,但也僅僅只是為了辨識知識的真偽性,並不怎麼主張對知識本身做出更多的探討。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體系中,多以書本知識教育為主,主張學習就是在書本中轉圈子,沒有太多涉及到知識的實踐性與創新性。
       縱觀整個孔子教育思想的主張,都沒有發現有學習與實踐的關係論述,更別說在實踐中領悟知識並在實踐中發展知識了。在中國父系氏族封建帝國時代,皇帝的話不能持任何懷疑態度,聖賢的知識也不能在實踐中有所發展,實際上孔子服務於封建帝國的純行政使用的『仁義禮信智』思想也不需要發展。
       偶爾也會有人為孔子辯解說,學與思中的思就是實踐,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了。但從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可以看出,這種思並不是一種實踐,而是對未知書本知識教條的字面理解。並且孔子的思最終還是以書本學習為終結,這就是『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的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中除了『學與思』的關係論述之外,就是『學與問』的關係論述,這就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思想。孔子教育思想理念中沒有提到過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獨立尋找問題解決方案的說法,這種不是『思』就是『問』的教學方式弱化了學生在實踐中創新知識和發展知識的能力。
       孔子教育思想中極力推崇學生把畢生精力消耗在前人知識的書本學習之中,在追求完美書本學習之中消耗學生對知識的創新意志,這就是『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的思想。學生學習聖人書本知識要學不厭,老師傳授聖人書本知識也要教不倦。聖人的書本知識有一丁點不會,也都是學習上的失敗。
       儒家一邊提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邊又提出『聖則吾不能』。逝去永不復回的完美聖人留下的完美知識,必然有過的後人是永遠學不完的。在孔子主張『知識無需發展』的基礎之上,書本知識還勉強可以『學就能及』。在一個知識不斷發展創新的現代社會,如茫茫大海的知識每天都在飛速發展,要想『學就能及』,恐怕只有望書本興嘆了。
       孔子教育思想中也提到過事物發展的循環往復性,這就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思想,但在孔子『過猶不及』思想的背景下,這種循環往復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並不代表事物向前發展,而是對舊有知識的往復溫習。孔子始終認為學生學習始終要『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而不應有所逾越。
       孔子教育思想中始終把書本知識學習放到主導位置,並且認為書本知識就是人們認識世界一切的指南,孔子始終否認知識的相對性,這就是『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不學詩,無以言。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中偶爾也會有積極的一面,比較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思想,但這些思想在『聖賢無過』論的基調上,也只是服務於培養『書呆子』類型的人才。孔子也主張把枯燥無味的學習生活在意識中變成樂趣,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思想。但這種思想始終離不開執著的純書本知識學習,這就是『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思想。
       最後提醒一下,作為非政府資助的私立學校,孔子的教學是要收學費的,這就是『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了。似乎儒家有『誨人無類』的寬廣胸懷與『無人不容』的儒雅風度,但不交學費就想學習,這是永遠都行不通的,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啊!呵呵!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