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袁伟时:让现代文明在中国土地上生长(2)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2010-8-13 10:52|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359| 評論: 0|來自: 凤凰周刊

摘要: 中国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大堆数据,证明中国现在没有“国进民退”。但银行的贷款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投入和产出很不相称。中国人创造的大量财富,投入到产出不高甚至亏本的国有企业里面。而与此同时 ...

中国占百分之四十左右。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大堆数据,证明中国现在没有“国进民退”。但银行的贷款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投入和产出很不相称。中国人创造的大量财富,投入到产出不高甚至亏本的国有企业里面。而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虽然得到的支持很不充分,却依然以它本身顽强的生命力,占据整个经济的相当大分量。政府应该尽职尽责,努力支持民营经济,不要再上演亏本国企硬吞盈利私企的荒诞剧,让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抓住这个关键,才会有真正的经济转型,中国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从维新到革命,失之交臂的宪政

官方确实有些变革,比如办工业,既办军用工业也办民用工业,但还是官僚垄断。有些企业明明是私商办的,也要“官督商办”。鸦片战争后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领域都有所变革,但是都非常艰难。经济领域的变革,主要是要接受市场经济。对清政府来讲这是非常困难的,它认为财富应该掌握在官府的手上,不愿意民间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中国历史上商人有多次发展海外贸易的冲动,官方竟然狠狠打压:不准造大船,不准到海外去贸易,甚至船上带粮食、铁器都有数量限制,正常的商业变为犯罪。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逼上梁山做海盗,中国丧失掉转型的强大动力。可是西方国家官商合伙,武装起来,依靠商人进行商业冒险活动,成功发展起来了,推动现代社会成长。中国传统文化与这些格格不入,经济领域的这些束缚,鸦片战争以后继续在发挥作用。

在某些人眼中,私人经济、私人工商业、私人大富豪,都是应该打击的对象。

鸦片战争后不久,魏源就提出来,官办企业办一两个就可以了,剩下大部分要交给商人去办。19世纪60年代郭嵩焘则说,发展经济,一定要靠私商,一定要处理好私商与政府的关系。到70年代,郑观应更大声疾呼,不但要靠私人来发展经济,而且官府的所有的轮船,也应该交给私人去经营。利益决定私商认真经营,提高产品的质量,否则他的身家性命就不保了。但在这个问题上清政府一直不清醒,抗拒,排斥。再加上传统文化里面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在起作用。比如修铁路,就不能经过某些关口,说破坏了风水,给外敌入侵开路。特别是皇帝的陵墓附近,方圆百里都不能修铁路,以免惊动先帝!

甲午战争,中国人历来看不起的小国日本,把中国打得一败涂地以后,官方才转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义和团事件以后,慈禧太后他们就转过来了。到民国建立以后,袁世凯等人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重视市场的完善。但是,到了国民党统治时代,又逐步进入官办企业垄断时期,这个影响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消除。在经济领域,不管办什么企业,总要官方批准,设置很多障碍,为贪污腐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办企业的难易是判断国家和地区开放程度的温度计,非常灵敏,非常准确。

在维新思潮起来以前,以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为代表,提出很多很好的主张,其中包括要开国会,这就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了。冯桂芬、郭嵩焘他们也一再提出,要解决“君民阻隔”问题。先驱们一再批评学西方,没有学到根本――根本在哪里?在他们的市场经济,在他们的国会,在他们的民选的政府和地方自治,在他们的法治。这些我们都没有学到手,官商之间,官民之间,关系就不正常了。

义和团事件以后,慈禧太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她推动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大改革。清政府最后十年的新政,进行了五个领域的大改革,这些改革都是革命性的。

成绩最显著的是教育改革。废科举,将中国教育推入现代教育轨道。第二是经济改革。从原来着重发展官办企业,变成支持私人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非常卖力招商;制定了不少法律,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第三个是司法领域的改革。废除传统的中华法系,引进大陆法系,确立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制定了民事刑事诉讼法、刑律和民律草案;改变行政、司法不分的传统,组建了新式的法院和检察院,推动司法独立。第四是外交体制改革。彻底抛弃“天朝上国”观念,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组为外务部,和异邦平等相处。第五就是政治体制改革,预备立宪。官方从上到下在全国进行公民权利义务和宪政教育;这样大规模的公民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行地方自治。各省成立咨议局,中央成立资政院,让中国人和军政大员逐步适应民主政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