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口結構『沙漠化』,養老需用『滴灌』術--【鳳凰周刊.城市】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2-7-9 08:13| 發布者: 佽飛| 查看: 1618|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下面是【鳳凰周刊.城市】5月份約稿的文章,發表在6月中旬(當然編輯略有修改),到6月27日才上網。當時第六次人口普查詳細數據還沒有出來,用以前的數據進行估算的,因此文章中的數據略有出於。 您現在 ...

下面是【鳳凰周刊.城市】5月份約稿的文章,發表在6月中旬(當然編輯略有修改),到6月27日才上網。當時第六次人口普查詳細數據還沒有出來,用以前的數據進行估算的,因此文章中的數據略有出於。

人口結構『沙漠化』,養老需用『滴灌』術--【鳳凰周刊.城市】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城市畫語 >> 詳細內容

城市養老出路何在

來源:【鳳凰周刊.城市】  發布時間:2012-6-27 
http://www.ifengcity.net/shownews.asp?id=1274

□ 特約撰稿員 易富賢

在『計劃生育好,政府給養老』的宣傳下,人們對幸福的老年生活充滿憧憬。從1989年第一個『中國人口日』提出至今,比人口總數增長更迅速的是『銀髮人群』。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最新報告稱: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從2010年的約1.65億人激增至近4.4億人,屆時將占中國人口總數的34%左右。越來越龐大的『銀髮人群』勾起了人們的擔憂——我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真的能夠老有所養嗎?

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下,中國生育率從20世紀1970年之前的6.0‰左右下降到1973年的4.5‰。1973年12月中國開始實行『晚、稀、少』的計劃生育政策,1980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生育率快速下降,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1996年到2010年平均生育率只有1.4‰左右了。而城市生育率下降更快,在1974年就低於更替水平,1979年降到1.5‰以下,2000年只有0.86‰了。

換句話說,1970年以前的育齡婦女(現在的老人)有6個孩子養老,而1996年後的育齡婦女今後卻將只有1.4個孩子養老。城市老人孩子更少,主要得靠社會養老。但除了享受特權的國家部門的員工,沒有人會得到一筆可觀的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缺口如何填補?有人認爲可以靠積蓄養老。但物質資本是報酬遞減的,辛苦幾十年的積蓄今後根本買不到充足的東西,更雇不起保姆。

房地產公司在宣傳以房養老;但其實風險很大。中國近年城市房價還高漲,原因之一是全國年輕人口還在增加,城市化還在加速。但中國城市化已經超過50%,東部地區超過60%了,當提高到65%的時候,城市化將非常緩慢。現在很多老人有房子,等他們去世後,房子被推向市場,將改變供求關係。尤其是25歲到29歲首次購房人群(北京平均爲27歲)在2015年達到1.28億的頂峰後快速下降,2026年只有0.71億人,下降近半!

中國老人數量在迅猛增加,60歲、65歲及以上老人數量將從2010年的1.78億、1.19億增加到2050年的4.4億、3.3億;而年輕勞動力卻在快速減少。上海老年化先行一步,享受養老金的人數已由2008年的290萬增加到2011年的330萬。由於養老金入不敷出,消費水平如此之高的上海,養老金已經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了,並且這還是靠每年財政補貼100多億才實現的。而未來幾年享受養老的人數將達到450萬,繼續靠財政填補顯然難以爲繼。

也就是說中國人口結構已經『沙漠化』,靠傳統的粗放式『灌溉』(家庭養老和財政補貼)的方式,顯然是種不出『莊稼』來的。中國城市養老急需推廣社區養老的『滴灌』技術。

發達國家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2002年美國興起的『家庭互助養老』就值得借鑑。志願服務是社區養老機構運營的基礎,絕大多數是社區周邊的居民,很多還是社區的老人。這些老人既給別人提供服務,也是被服務對象。這種模式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滿足老年人『就地養老』的願望,並且費用很低。我曾與一個90多歲的老人交談過,這個老人在這裡生活了60多年,故土難離,他認爲去養老院既不自由,也沒有老朋友。他平時經常到社區做義工,照顧其他人,在身體欠佳的時候又能得到別人照顧。他認爲社區養老在『精神養老』上更令人滿意。

但中國目前房價很高,光靠社區力量是無法建立起『無障礙養老環境』的。政府應該在土地供應和城市規劃上向社區養老傾斜,並且還需要如日本那樣出台一系列有關社區養老的法律與政策。尤其是需要通過稅收和輿論等手段鼓勵非政府組織、慈善集團參與社區養老,這樣不但可以增加養老模式的多樣性,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效率和服務質量,而且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對社區養老非常關鍵,如果社區內中風的老人比例太高,就會影響社區的運轉。因此,給社區提供良好的預防性的醫療服務非常重要。

我們還可以將『養老』與『養育』結合起來,讓社區的老人能夠參與照管孩子,既做到老有所爲,還能享受『繞膝承歡』的天倫之樂。對年輕夫婦來說,也非常放心。

6月11日,我們將迎來又一個『中國人口日』。或許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才意識到:改善養老模式固然重要,但如果『麵粉』(勞動力)不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社區養老還是難以爲繼的。比如日本比中國早30年進入了老年社會,已經建立起多樣化的養老模式,但由於老年贍養比在持續增加,老人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因此中國應該雙管齊下:既提高『制麵包技術』(探索養老模式),也果斷調整計劃生育政策,提高『麵粉』的供應能力。

(本欄目攝影黃慶)

92歲的楊梅英老人,一生沒有成婚,膝下無兒無女。她常年身體不好,從四五年前開始,就把社區醫院當做自己的家。對她這樣的獨居老人來說,這裡有專業的醫護人員,還能享受醫保報銷,在醫院養老遠強過養老院。因爲社區醫院規定,每個住院病人每次最長只能呆兩三個月,所以她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一家醫院。我們記者在採訪她的時候,她剛剛從上海一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到了一家醫院。雖然醫保能報銷,但是楊梅英每個月還要自費支付護工費和伙食費。攝影 Mindy
 

81歲的施林妹老人,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因車禍去世,女兒遠嫁日本,如今施林妹一個人獨自居住在上海普陀區的一間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裡。因爲患有比較嚴重的低血壓,基本不能自己做飯,每天只能到菜場買點熟食來吃,逢年過節最多也就是買些半成品回來燒一下。即便是每天走到附近菜場的那幾步路,施林妹也要時不時地坐下來休息幾分鐘。到了季節交替的時候就一定要去醫院掛營養液,不然漫長的冬季和夏季對她來說將是一種折磨。

家住南京市七家灣社區的76歲的何佩華老人,幼年時因疾病導致雙眼失明,終身未嫁,一直與父母相伴生活在20平方米不到的老屋內。父母過世後,何佩華在揚州的弟弟一家投奔過來。侯佩華將大部分的空間讓與弟弟一家,自己則在閣樓下窄小陰暗的角落處搭了一張單人床,擺了一個斗櫃。

『南京好市民』張有民從退休之後,就走上了與『牛皮癬』的抗爭之路,他每天清晨4:30從家出發,一直忙到八九點鐘才回家,這一舉動已經堅持了10年。此外,張有民還義務幫扶上圖中的何佩華老人,有空就給她送些吃用的東西。如今,張有民幾乎成了侯佩華的生活代理人,平時到銀行取個錢,領個低保費這些事情,侯佩華都放心地託付給了他。

1、南京市鎖金村街道的社區居家養老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2011年底,街道將企業經營引入養老服務,成立『萬家幫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圖爲中心工作人員在教老人做健身操。

2、『萬家幫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除了承接街道的居家養老服務外,還與公益組織『萬家幫家園和諧促進中心』合作,爲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娛樂課程,有剪紙班、攝影班、聲樂班、老年大學、心靈茶吧、老年益智健腦訓練項目等等。圖爲老人們在養老中心裡一起玩童年遊戲,這是養老中心『心靈茶吧』課程中的一項活動,目的是讓老人在遊戲中得到歡樂,結識更多的朋友。

3、家住鎖金村二村的汪衛東老人在『萬家幫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宣洩室擊打人偶。

4、沙盤遊戲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國外廣泛用於幼兒園和小學,成人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心理治療。照片上,王勁節老人擺出的沙盤模型全部與海有關,鎖金村『萬家幫家園和諧促進中心』的馬樺主任介紹說,王老是福建平潭人,所以這可能是他思念家鄉的映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