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加快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8-17 23:53| 發佈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108|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趙少華    文化是溝通人與人心靈和情感的橋樑,是國與國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作為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文化交流始終堅持以增進民眾對中國的理解、溝通 ...
文化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趙少華 
  文化是溝通人與人心靈和情感的橋樑,是國與國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紐帶。作為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文化交流始終堅持以增進民眾對中國的理解、溝通民眾的感情為目的,在文化的交流借鑑與合作發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誠、真實地展示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同時又充滿活力、開放自信的中國,一個改革發展、文明進步、倡導建設和諧世界的中國。黨的十六大特別是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對外文化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加快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大力提升中華文化的親和力和感召力,走出了一條服務全局、放眼世界、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道路。
  一、深刻認識對外文化工作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屆六中全會全面規劃了我國對外文化工作的宏偉藍圖,對外文化工作的方向任務進一步明確,對外文化工作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對外文化工作的科學認識也進一步升華。黨的十六大強調要『着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011年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着眼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和『積極吸收借鑑國外優秀文化成果』。這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凝聚了我們黨在新時期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程的戰略思考和理論成果,進一步確立了對外文化交流在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時代意義。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不斷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正經歷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國際形勢變化深刻複雜,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向世界全面介紹中國的文化傳統、價值理念、發展道路、民族精神,擴大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必然要求,也是佔據國際文化競爭制高點,贏得先機和主動的必然要求。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大力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再現輝煌,並從世界各國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創造力和自豪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大力開展對外文化貿易,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也是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途徑。
  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戰略需要。縱觀中華民族的歷史,正是一部追求和諧與和平的歷史。從歷史中走來的新中國,繼承了傳統中國的和諧文化基因,以包容開放、兼收並蓄的胸襟,以『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心態,持續推動着世界的和平發展。在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弘揚中華民族『和為貴』、親仁善鄰、講信修睦等優秀傳統,向世界介紹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諧世界的理念,爭取更多朋友的支持,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對於我們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二、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豐碩成果展示了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對外文化工作緊密配合國家整體外交戰略,積極探索,以文促政,以政通文,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內涵更加豐富,方法更加靈活,形式更加多樣,取得了世所矚目的豐碩成果,中華文化風靡全球、方興未艾,中外文化交流進入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歷史發展時期。
  對外文化交流多姿多彩,成為國際舞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中法文化年』、『中歐文化對話年』、『中俄國家年』等50多項中國文化年、中國文化節的舉辦,持續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熱不斷升溫。歡樂春節、相約北京、亞洲藝術節、中非文化聚焦、阿拉伯藝術節等一批重點文化交流活動覆蓋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數千萬海外民眾和華人華僑參與,成為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品牌。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更是成為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現代文化風貌的國際舞台。在擴大文化交流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外貿易的政策扶持、產業合作、平台建設和出口模式提升,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旗艦』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向世界舞台。伴隨着中國文化『走出去』,不斷加大國外優秀文化『請進來』,中外文化彼此交融互鑒,繁榮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今天,中國與世界互動之頻繁、交流之密切、融合之深刻前所未有,生動體現了中國文化高度自覺、自信、自強的時代風貌,向世界充分展示了我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
  國際文化合作日趨活躍,我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我國目前同149個國家簽訂政府間文化合作協定和近800個年度文化交流執行計劃,與上千個文化組織保持着密切的合作關係,並建立了中俄、中美、中英、中德、中歐、中阿、中非、上合等雙邊、多邊人文合作機制。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總數達到29項,列入【急需保護名錄】的7項。通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合作,使我國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多樣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護。近年來我國與歐美、周邊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合作舉辦的中歐文化高峯論壇等50餘場高峯對話活動,進一步推動了文化思想領域的國際對話與高端交流,為我國在世界舞台上贏得了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尊重。
  海外文化交流平台不斷擴大,中國文化近距離地走進了外國公眾的生活和內心。隨着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孔子學院等機構的建設和發展,對外文化傳播平台不斷擴展。通過高效率、不間斷地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把中國文化送到駐在國公眾的家門口。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外國公眾走進中國文化中心,透過這一獨特的平台和視窗,綜合體驗東方文化的魅力,親身感受中國發展的脈動。文化如涓涓細流,以其特有的親和力、吸引力與感染力,搭建起心靈溝通的橋樑。『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文化使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心更加緊密地貼在了一起。
  三、把握機遇,尊重規律,開創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文化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和矚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迫切希望學習中國文化、認知東方文明,了解中國的成功模式。中華文化『走出去』在面臨難得歷史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我國文化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文化國際傳播力、影響力和競爭力有限,西方在輿論話語權等方面佔據着絕對優勢,世界文化格局『西強我弱』的狀況還未根本扭轉。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要注意『繼承傳統、突出當代』。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智慧結晶。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繼承、創新、發展的當代中國文化是中國現實與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從中國發展道路到和諧世界理念,從思想價值觀到文化產品或符號,成為幫助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進一步理解當代中國的最佳載體。因此,在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時,我們更應以積極的姿態、開放的胸懷大力推動當代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鋒交融中告訴世界中國人民的所思所想、不懈追求和未來發展。
  二要注意『中國文化、國際表達』。針對當前國際上數碼化、信息化的傳播趨勢,要大力開拓我國對外文化傳播的專業化道路,利用手機、網絡電視、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高新技術和新媒體,搶佔新興文化傳播高地。發揮文化品牌在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中的引領作用,藉助國際知名文化機構和跨國企業的優勢,不斷加快對外文化交流的國際化步伐。推動人際交流,通過情感溝通、思想交流和高端對話,『以文化人、以文促情、以文建信』,讓中華文化真正走進世界人民的內心。積極探索從文化的視角傳播科學發展觀、和諧世界等重要思想理念,增進國際社會對我國的理解和支持,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讓外國公眾體驗和分享中華文化的魅力。
  三要注意『尊重規律、科學發展』。對外文化工作是一項科學的系統工程,要尊重跨文化交流的規律,從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認知和心理習慣出發,生動地講述好中國的故事。要『官民並舉』,在推動政府對外文化交流的同時,大力加強民間文化交流。要『兼容並蓄』,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同時,積極吸收和借鑑外國優秀文化成果。要『雙輪驅動』,在加強公益性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推動商業性文化貿易的發展。要『注重長效』,大力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充分發揮文化中心活動常態、作用長效的特點。要『凝心聚力』,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民族、僑務、體育、旅遊等部門的不同優勢,形成中國對外文化工作的強大合力,更好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氣清更覺山川近,心遠愈知宇宙寬』。讓我們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指引下,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自信和自強的態度,繼續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續寫新時期對外文化工作更加華美的篇章,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本文原載於2012年第16期【求是】雜誌)
來源: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