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辨析(5)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1-7-13 09:02|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240| 評論: 0|來自: 中國哲學

摘要: 三、中國古代婦女觀的現實意義 以孝悌爲本的中國古代人道主義固然是宗法社會的產物,但重視家庭,尊重婦女的文化傳統卻具有永恆的意義。 中國古代,即使進入父系社會以後,仍十分重視婦女,終先秦之世,婦女 ...

三、中國古代婦女觀的現實意義

以孝悌爲本的中國古代人道主義固然是宗法社會的產物,但重視家庭,尊重婦女的文化傳統卻具有永恆的意義。

中國古代,即使進入父系社會以後,仍十分重視婦女,終先秦之世,婦女的社會地位都比較高。戰國後期,主張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的法家開始把君臣、父子、夫婦的相互相對關係片面地絕對化爲服從關係。倡導唯君、唯上的價值觀和單向思維方式。秦漢中央集權制確立,漢初形成『三綱』。封建禮教的『三從四德』對婦女壓迫最深重。這股和孔子尊重婦女的思想正相反對的思潮,始於法家而完成於董仲舒。董子將儒家相對的人際關係絕對化、宗教化,爲中央集權封建制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爲輕視婦女提供了理論依據,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篡改爲『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爲陽,臣爲陰;父爲陽,子爲陰;夫爲陽,妻爲陰。陰道無所獨行,所始不得專起,其終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義。是故臣兼功於君,子兼功於父,妻兼功於夫,陰兼功於陽,地兼功於天。(有)舉而上者,(有)抑而下也。……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春秋繁露・基義】)這就將民本主義的傳統文化重又拉到君本,神本的舊路上去了。隨著人的喪失,婦女喪失的最多。董仲舒篡改了孔子的思想,並竊取了儒家的招牌。其實,正是孔子,在這歷史的轉變關頭,發現了人,即發現所有男人和女人的基礎上創立以仁爲核心的儒學。但後人竟拿孔子的話作爲輕視、誣枉婦女的根據,無論如何,這是孔子始料所不及的。功過顛倒,千古奇冤。自孔子創立儒學,歷史又前進了兩千五百年,積如此長期智能的積累,人類總該能夠還孔子思想的本來面目而加以認知了吧!

漢代開始片面強調女性貞操,要求婦女『從一而終』。『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易傳・恆・六五・象】)『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禮記・郊特牲】),但並未扼殺由孔子繼承和發揚了的婦女觀;更不像『五四』以來宣傳的那麼嚴重和可怕。漢代婚姻開放。『戶牖(今河南陳留)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即後助劉邦定天下,爲漢初賢相的陳平)欲得之。』(【史記・陳丞相世家】)漢景帝劉啟的皇后(武帝劉徹之母)就是再嫁做皇后的。平民中的婚姻更自由。魏晉南北朝皆如此。唐朝更開放,公主再嫁、三嫁不足爲奇,一般婦女更平常。(89年10月6日【文摘周報】轉引香港【新晚報】丁奇文)一般認爲宋代禮教最嚴,貞節觀念最重。其實也不盡然。程頤之『俄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遺書】卷三二】)並無多少人理會。宋代婦女改嫁者多,守節者少。北宋寡婦再嫁視爲平常,並受到鼓勵。宋初啟臣包拯鼓勵兒媳改嫁。和程頤同時稍早的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置義田,規定『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義田記】)【宋刑統】只禁居喪改嫁、強迫改嫁、嫁娶有夫之婦。南宋法律規定:『妻無七出及義絕之狀而出之者,徒一年半;雖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去之者,杖一百追還。』(【儀禮・疏】:『七出』: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三不去』:謂有所取無所歸、與更共三年之喪、先貧賤後富貴。)』已成婚而夫移鄉編管,其妻願離者聽;外出三年不歸者,亦聽改嫁。』家法、族法亦允許『夫亡改嫁。』(引自張邦煒【婚姻與社會】)明代李贄主張婚姻自主,讚揚婦女自找對象和寡婦再嫁。對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更是熱情謳歌。(【藏書・儒臣傳・司馬相如】)綜上可見,以男子爲中心的封建社會,其保護婦女的用心還是很明顯的。就古代而言,中國的婦女觀最進步。西方,直到十八世紀才發現婦女。十六世紀才再發現人。

近現代以來,宗法制逐漸瓦解,家庭的政治經濟作用淡化,男女的內外界限被突破;但家庭的文化意義和婦女的賢妻良母作用益顯重要。西方社會的種種『不治之症』,大多與忽視家庭和輕視婦女有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學校、終身的力量源泉、精神的療養院和老年的歸宿。即使到了大同時代,無論教堂、公園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都不能和天倫之樂相比,更不能取代天倫之樂。竊以爲,未來的大同世界,必然是男女平等的母系社會。這不僅是因爲幾千年的男權社會,相對而言婦女異化的輕一些;更根本的是婦女生兒育女,具有善持家政,和善於體貼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誰能離開母親的愛撫和妻子的關懷?哪個男子的成就沒有良母賢妻的心血?法國作家朱伊(1764-1846)說:『如果沒有女人,在我們生命的起點將失去扶持的力量;中年失去歡樂;老年失去安慰。』適用於每一個人的這段話,同樣適用於整個人類。對這個人類第一真理體悟的早晚,將決定每個民族進入大同世界的先後。

天下爲公,世界大同,是人類有生以來就追求的永恆目標。今天,這個崇高的目標雖已遙遙在望,畢竟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只要認同孔子思想,就能根治發達社會的積疴,消除發展中國家前進中的障礙。試問,一切民族間、國家間和國家集團間的矛盾和衝突,哪個不能用以忠恕之道爲核心的人道主義觀點和『允執其中』的中庸之道的方法,從根本上一勞永逸地解決呢?當然,認同孔子思想,絕非靠武力和宣傳強制推行某種思想;也不是用錢收買人心;即使三者並用,也不能把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推廣到世界,建立所謂『世界新秩序』。孔子思想只是因爲把握了人的根本和社會實際,贏得人們同心響應,而沒有絲毫勉強和一丁點兒利己主義。認同孔子思想,只是建議人們在老路不通或前途維艱的情況下,考慮一下,忠恕之道的人道主義和允執其中的中庸之道,是否和你的本性相通?是否和你們的文化目標一致而可以互補?並不妨試著用它來處理一些棘手問題,看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看看這個東方文化之魂的孔孟之道,是否能和他種文化一道綜合創新出人類新文化?認同孔子思想,可以從重視家庭,尊重婦女做起。不分東西南北,每個人都可以在家庭和自己領導的單位創建這種大同世界的小氣候,猶如每個人都可以實現君子人格一樣。並且,這種人格修養,越是亂世越難能可貴,意義也越大。當人們普遍自覺地消除人類的第一個異化現象──歧視婦女時,歷史就走到了大同世界的入口處。(作者:楊子彬)


來源:中國哲學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