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華文化圈為何不願生孩子?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09-3-31 09:21| 發佈者: 白頭鷹| 查看: 1383|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中華文化圈地區的生育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數)都比同等發展水平的其他國家要低,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中,生育率倒數前4位的都是中華文化圈的地區:澳門(0.84)、香港(0.94)、台灣(2005年1.1)、韓國(2005年 ...

 中華文化圈地區的生育率(每個婦女生育孩子數)都比同等發展水平的其他國家要低,在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中,生育率倒數前4位的都是中華文化圈的地區:澳門(0.84)、香港(0.94)、台灣(2005年1.1)、韓國(2005年1.08)。此外新加坡2005年生育率1.24(還因為馬來人的高生育率),日本2005年生育率也只有1.26。平均生育率不但比歐美發達國家平均的1.64要低,甚至比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平均的1.30要低。依照文化圈來劃分的話,中華文化圈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

與中華文化圈相關的泰國2005年生育率只有1.64,而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中生育率哥倫比亞為2.6,阿曼3.8,阿爾巴尼亞2.3,西薩摩亞 4.4,委內瑞拉2.7。

在同一個國家內部,華人的生育率比其他民族要低。馬來西亞華人在二戰前一度超過全國人口的40%,1960年代還佔33%,然而現在只佔全國人口25%,2000年到2004年華人生育率2.3,而馬來人生育率卻高達3.5。如果目前馬來西亞華人生育率保持現有水平的話,到了2020年,華人的人口比例將會減少到20%以下,到了2100年,華人人口比例有可能只佔5.5%。華人社團提出:『1個不夠,2個太少,3個差不多,4個剛剛好,5個更加好,6個最美妙』,但是仍然難阻生育率下降的趨勢。

新加坡全國生育率只有1.2左右,華人的生育率比馬來人低了一半,雖然目前華人比例高達70%以上,但照這種趨勢下去,華人成為少數民族只是遲早的事情。

海外華人生育1、2個為多(近年出國到北美的華人中只願意生育一個的比例在增加),生3個的少見,生4個的非常罕見,沒有小孩的丁克夫婦比例不斷增加。比如加拿大的華人生育率只有1.23,低於加拿大平均水平1.5。美國的華人生育率要高一些。筆者到美國這幾年還從來沒有看到過華人生育4個的(通過郵件和電話知道的幾個還是因為受到筆者理論影響而生育4個的),而白人生育7個、拉美裔生育9個倒是看到好幾個家庭,還看到一個從索馬裏來的難民生育13個。要沒有中國人目前每年的大量外移,『海外華人』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現代經濟分配製度就像拿着小利去誘惑魚走向死亡的漁夫,只有游得快的魚才能搶到魚餌;知識女性更能搶到現代漁夫的魚餌;自以為聰明的中華文化圈的人更能搶到魚餌。結果導致民族消亡。

海外華人家庭收入比本地人要高,一方面是精明的華人選擇的職業比較熱門,更重要原因是華人婦女勞動參入率遠遠高於其他民族,婦女花費在上班的時間多,當然家庭收入高。但是卻導致華人生育率低下。美國白人婦女在接受完教育(甚至拿到博士學位)後,很多選擇在家帶孩子,等孩子長大後再上班。而華人要是拿到學位而不上班,會被同胞看不起,也會被國內的親朋嘲笑,父母也感到臉上無光。因為父母判斷女兒是否培養成功的標準是是否掙高工資。

朝鮮(韓國)長期以『小中華』自居,自明朝滅亡後,朝鮮更曾以中華正朔繼承者自居。

韓國統計廳2006年8月24日公佈的【2005年出生死亡結果】報告指出,2005年的生育率為1.08,低於2004年的1.16。其中,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的育齡婦女生育率最低,只有0.88。如果育齡婦女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50年後韓國的總人口可能由目前的4800多萬人降到1600萬人。韓國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59.4%)的韓國上班族堅決表示,即使政府和公司給予優惠補貼,也絕對不要生孩子;回答『如果有政府和公司的補貼,會考慮生孩子』的40.6%的人指出,需要制定教育(55%)、醫療優惠(14.8%)、減免稅金(1.9%)等相關生育支援對策。不要孩子的原因有:養育費遠高於補貼(46.6%)、補貼太少而感受不到(29%)等。

因為社會生育率越低,養孩子成本越高,人們越不願生孩子。在這種惡性循環下,不用十年,韓國人就得在養老問題上吃盡苦頭。韓國漢城大學社會學教授殷基洙說:『除非能把人口問題處理好,否則,韓國社會將會在20至30年內崩潰。』低出生率導致人口老齡化加劇、缺乏必要的新生勞動力等社會問題。為此,韓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解決出生率低的問題。韓國政府已決定向生育兩個孩子以上的家庭提供補貼,並擬向不生育的夫婦和婚齡內的單身男女徵稅。

  

韓國朋友說他們很愛國,說前幾年韓國經濟危機時,不少人連金首飾都給國家以渡過危機,在抗議日本歷史教科書,制定自己歷史教科書上也比中國積極。我說那只是低層次愛國,你們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問題是人口減少,超低生育率很容易導致民族萎縮的,真正愛國就得提高生育率,即使在教科書上將全世界都說成是你們的,最多只能說明你們祖上的榮耀。你願意再生育兩個孩子嗎?他們說不行,一個就夠了,養育小孩代價太大了。淺層的愛國容易,深層的愛國難!

  

中華生育文化曾經是世界上最為頑強的生育文化,那麼現在中華文化圈的生育率為什麼反而是全球最低?其實還是要從生育文化角度上來分析。

  

生育文化往往依附於宗教。西方是上帝崇拜,中國是祖宗崇拜。有人說:宗教是猶太人的歷史(【聖經】很大篇幅就是記述耶穌的家譜),歷史是中國人的宗教。西方認為人是上帝造的,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因此要信仰上帝,聖經代代相傳;中國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因此要愛護生命,要敬奉祖宗,中國古代的宗廟、祠堂、每家的神龕香火不斷,家譜、家規、祖訓世代相傳。人到底是不是上帝造的,倒是無可考證;但人是父母造的,這是無可置疑的,家族的『神』是真實存在過的。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祖宗崇拜比西方的上帝崇拜更為合理,更為人性化,意義更為全面。中華生育文化的兩個支柱是『孝』文化(祖宗文化)、禮教文化(控制『性』)。這是經過長期探索出來的,並且經過數千年檢驗的。

然而近代現代化是西方文明主導的,是傳承基督教文化的。隨着工業化的進程,尤其是社保制度的建立,中華生育文化的兩個支柱所依賴的社會結構和經濟基礎已經瓦解。現在中華文化圈比較滑稽的是,教堂比宗廟、祠堂多;信上帝是宗教自由,是時髦,為什麼信祖宗就不能自由?反而是思想落後了?  

在我的系列文章中已經討論了工業化破壞了各國傳統生育文化的根基,又不將人口再生產當生產看待,使得生育率降低。這裏再重點補充強調中華儒家生育文化的破壞:

  1、古代長輩掌握土地這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的分配,並且當時的社會發展緩慢,辛苦一輩子積累的遺產可以傳數代人;現代農村土地歸集體,家族、家庭的長者不再有給後代分配土地的權力,族產空空,積累的物產幾年、幾十年就會貶值(比如花費數千年購置的彩電等電器,幾年後就不值錢了),不可能作為遺產傳給後人,並且年輕人不需要土地就可以謀生。因此,長者對後輩難以有約束力,『孝道』與『家規』無『剛性』。聯合型大家庭正在消失,小型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子女另立門戶,老年單獨居住,父母與子女之間出現交往減少、親情淡化的趨勢。

  2、隨着工業化的進程,非農的收入遠高於農業收入。大量年輕人進城,違背儒家所強調的『父母在,不遠行』,『孝道』文化的約束力減弱,『孝道』的輿論監督作用也消弱。

  3、現在經濟制度打破了儒家強調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  

傳統孝文化中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具有統一性。然而現在『精神之孝』在城市也已經是一種奢望,【常回家看看】說出了很多城市老人的心聲。有些農村連『物質之孝』都不能保證。有些人將老人趕出家門,使得老人無房可住;但是卻沒有想到自己曾經在生命的最初階段住過母親的子宮,那可是最豪華的宮殿(現代科技還不能建造出如此功能齊備的宮殿),繳納過子宮的房租嗎?不過現在『孝』的代價越來越大,古代壽命短,能夠活到六七十歲的不多,喪失勞動力後靠子女贍養的時間不長;現在活到八十多歲的人很多,靠子女照顧的時間延長,並且醫療費用貴,壽命延長也意味着中風等疾病發病率增高,久病無孝子。  

父權家族制度的瓦解、家庭結構的改變、婦女角色定位的改變、結婚年齡推遲等也使得禮教喪失了社會基礎。  

信仰有從眾心理,古代是家族聚居在一起,有共同的祖宗,共同建立起家廟、宗祠,祖宗信仰可以將大家凝聚在一起。現在人員流動快,談論祖宗沒有共同語言,華人間談論炎黃可能還有聚集力。與其他民族雜居,大眾化的宗教才能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其實中國的祖宗信仰與其他宗教並不衝突,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應該保留自己的祖宗信仰,在看別人家譜(【聖經】)的時候,不妨也看看自己的家譜。  

中華文化圈還普遍有 『孟母情結』,使得養育成本偏高,過度注重對子女的培養與教育,為孩子買鋼琴、送孩子去各種培訓班,孩子和家長都累,額外抬高養育成本(經濟成本和精力成本)。將孩子當『精英』培養,但往往不能培養成精英(獨生子女在性格上就難以成為領袖型精英)。美國一些地區的房價就是被華人『擇校』而抬高的。富不過三代,貴不過五代。這種只顧兒女輩而不顧孫輩的作法使華人孩子多了幾個西屋獎,但卻是以減少華裔人口為代價,以減少華人今後選票和群體政治地位為代價。  

中華文化圈的虛榮攀比心理也不容忽視。奢侈品市場的繁榮程度與其經濟水平不相稱。  

文化的差異還反映在對待單身母親上面。單身在美國不意味着不生育,美國2004年的資料顯示:美國有35%左右孩子是單身母親生育的,因此單身在美國不意味着不生育,而在中華文化圈卻不一樣。  

這些並不是因為亞裔人的天然的民族心理缺陷,而是因為傳統文化破壞後所衍生出來的問題。過去中華文明是世界最和諧的文明。而現代物質再生產的加速發展是由西方文明所推動的,東亞文明在被動跟進後喪失自己文明的一些和諧制衡特點。  

雖然現代經濟制度對西方的生育文化也有打擊,但是畢竟這個制度的建立是與其文明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西方的生育文化並不完全是依賴於家庭模式,而是也依賴於宗教。西方的生育文化的『利』是家庭,但是『精神動力』卻是來自宗教,除了生孩子有利可圖外,還是因為【聖經】和【古蘭經】指導他們如此。穆斯林國家的生育率高,主要原因就是【古蘭經】的力量。就是說西方的宗教文化是將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裏,一個籃子雞蛋摔壞了,還有另外一個籃子雞蛋。  

而中華文化圈的生育文化的『利』在家庭,『精神動力』也在家庭(為了祖宗而繁衍後代),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工業化破壞了家庭結構,將所有的雞蛋都打碎了。  

西方國家教堂到處有,現在美國有40%的人每周上教堂。中華文化圈的祠堂、宗廟、祖墳都在鄉下,有幾個人每周祭祖(古代可是每天都得燒香的)?即便仍然信祖宗的,一年到頭也祭不了幾次祖,何況大多數人已經不信祖宗了,看過家譜的人沒有多少(西方看過聖經的人比例卻很高),能夠記得下前五代祖先名字的人也不多(西方國家孩子時期就記住了聖經人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