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世界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09-11-3 15:18| 發布者: 月光燈| 查看: 1241|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縱觀人類數千年文明史,發現人口資源才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用歷史和數據預測:未來國家發展經濟規模與人口規模成趨同。張維迎認為,在170年前, 中國人 ...

 人是經濟活動的主體,縱觀人類數千年文明史,發現人口資源才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張維迎用歷史和數據預測:未來國家發展經濟規模與人口規模成趨同。張維迎認為,在170年前, 中國人口規模與GDP成趨同,中國人口占世界的37%,GDP占33%左右,亞洲占全球GDP的60%以上[1]。然而,從1830年到1950年,中國人口卻增長非常緩慢,僅僅從4億增加到5.6億,中國人口占全球比例和經濟占全球比例都不斷下降。而19世紀以來西方國家人口快速增長,源源不斷的新增人口不但滿足了工業革命對勞動力的需求。現在國際市場是由發達國家所主導,北美和歐盟兩大經濟體,即占全球貨物進口總額的近60%[2]。除北美和歐盟外,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也是中國大陸的重要貿易夥伴,加上海運的相對廉價,海上貿易為中國東南沿海提供了發展條件,目前國際市場為中國提供了上億個就業機會。中國歷史上經濟中心一直在內地,近代西方國家人口增加和經濟的崛起,給中國沿海帶來了發展機遇,使得中國經濟中心一再東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東移速度更是加快,中國歷史上沿海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重要過。

但是從世界人口結構來看,中國經濟中心即將再次改變。年輕人口結構推動經濟發展,年老的人口結構拖累經濟發展,但是這種作用有二三十年的滯後性。直到1979年中國經濟仍然獨立於世界經濟體系之外,但是1950-1979年之間繁衍的6億多人口為改革開放的經濟繁榮奠定了人口學基礎,給世界經濟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日本和歐洲國家在20世紀70年代生育率就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但是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直到近年才明顯地顯露出來。現在歐洲生育率不到1.4,日本只有1.25,香港、台灣、新加坡、韓國的生育率只有0.9-1.1。發達國家占世界人口比例不斷下降。本文人口數據除了中國2005年的數據是採用1%(抽樣比為1.325%)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外[3],其他數據均採用聯合國2008年的預測資料[4]。1950年全球人口25.2億,其中發達國家人口8.12億,占全球人口的32.1%;2008年全球人口增加到67.5億,而發達國家人口僅僅增加到12.3億,只占全球人口的18.2%了;2005年發達國家0-4歲人口更是只占全球的10.6%了。

世界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美國是發達國家中唯一將生育率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的國家,但是美國人口占全球比例也是下降的。1950年發達國家中位年齡只有29歲,但是2009年卻有39.5歲了(日本是44.5歲),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50歲,老氣橫秋!並且發達國家目前生育率不到1.6了(需要2.1才能達到世代更替水平,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

世界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人口結構決定了這些地區經濟即將衰退,占全球經濟份額即將下降。這些意味着中國沿海貿易規模將收縮。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敲響了警鐘,依賴內需的重慶受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明顯小於依賴國際市場的廣東沿海城市,中國經濟必須從依賴出口轉向為依賴內需。中國經濟中心即將停止東移而轉而移向內地(內地是內需消費的主體),從近年鄭州、武漢、長沙等中部城市的崛起可以看出這種趨勢。

在發達國家人口占全球比例不斷降低的同時,印度等中南亞國家人口占全球比例卻在不斷增加,印度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950年的14.7%上升到2005年的17.4%,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05年印度0-4歲人口占全球的20.4%(中國只占10.92%)。印度2009年老年撫養比只有8%,中位年齡只有25歲(中國為34.1歲)。並且印度目前生育率還為2.7左右,預計在今後5-10年降低到世代更替水平。印度目前雖然社會發展水平比中國落後十多年,但是1991年經濟改革之後經濟快速發展,2003年之後保持在8%以上的年增長率。『高盛全球研究』預測,2020年之前印度將保持8%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並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到2050年則會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 [5]。印度的人口規模(市場規模)將比中國或整個發達國家地區都還要大,並且印度的人口結構年輕,印度的經濟繁榮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必將改變世界經濟格局。

其他中南亞國家(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不丹、尼泊爾、伊朗等)也保持比較年輕的人口結構和較高的生育率,整個中南亞人口占全球比例從1950年的20.4%提高到2005年的25.4%,2005年0-4歲人口更是占全球的30.3%,並且該區域平均總和生育率還為2.8。南亞2007年人類發展指數(HDI,聯合國用來評價社會發展的綜合指標)為0.612,相當於中國的1991年的水平[6],意味着該區域即將迎來經濟快速發展。而包括伊拉克、沙特、阿聯酋、也門、土耳其在內的西亞國家,人口增長更快,占全球比例從1950年的2.04%增加到2005年的3.24%,2005年0-4歲人口占全球的3.9%,目前平均總和生育率還保持在2.95。雖然目前中南亞地區仍然很貧窮,就像日本在1950年代之前、中國在1990年代之前仍然很貧窮一樣,但由於有年輕的人口結構,今後該地區占全球經濟份額將不斷上升。今後中南亞和西亞將是世界經濟最有活力的地區。

從人口結構看,中日韓的東亞共同體的前途並不妙,因為日本和韓國生育率極低,今後經濟活力將很低,與中國的貿易額將降低。東南亞的生育率還維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北部灣目前社會發展比印度要早十多年,近期就會崛起,經濟體的活力將超過日韓。

北部灣和印度的崛起將驅動中國的經濟中心西移。而中國內部的生育率也是西高東低,西部的人口結構遠比東部要年輕。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資料(抽樣比為1.325%),整理成下表。

世界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從上表可見,西南地區的10歲以下兒童比例最高,其次是西北和中南,而東部地區比例最低。江西和廣西的發展潛力不錯。雖然東部沿海由於先發優勢,目前有能力吸引西部人口,但是如果西部能夠發展起來,西部人口還是會流回本地(尤其是還有戶籍制度的因素),比如以前到廣東打工的長沙、武漢、鄭州區域的人口,現在已經在回流了。

世界人口結構和中國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中國應該修建包頭-西安-懷化-桂林-湛江-海口的高速鐵路,並從桂林-柳州-南寧與北部灣經濟體接軌。懷化成為溝通華北和西北地區與北部灣經濟體的橋梁。但是從長遠看,北部灣的經濟潛力遠不如印度,一方面是該區域人口規模不大,另一方面是該區域生育率比中南亞要低,並且即將快速下降。

中國現在已經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後中印陸地鐵路貿易將不斷加強(中國和印度如果通過海運的話,產品從內地通過鐵路到港口,再通過海運到對方的港口,最後通過鐵路到內地的目標市場,成本更高;還不如直接鐵路貿易)。

目前學者和官員們正在討論修建第三條歐亞鐵路大陸橋:由昆明經緬甸、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從土耳其進入歐洲,最終抵達荷蘭鹿特丹港,橫貫亞歐21個國家,全長約1.5萬公里,比目前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縮短運程3000至6000公里左右。如果構想實現,第三大陸橋將成為連接『三亞』(東亞、東南亞、西亞)的中樞、溝通『三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橋梁、橫貫『三洲』(亞洲、歐洲、非洲)的紐帶[7]。

亞歐大陸現今已有兩條大陸橋。第一亞歐大陸橋東起俄羅斯東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西至荷蘭鹿特丹港,已有百年歷史;第二亞歐大陸橋東起中國連雲港,西至鹿特丹港,開通於1992年。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胡鍵對第二亞歐大陸橋頗有研究,他根據構建第二亞歐大陸橋的利弊經驗指出,如果說烏魯木齊是中國影響指向中亞、歐洲的重要輻射點的話,那麼,昆明則是中國影響指向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北非的一個重要輻射點。通過昆明把中國內陸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的交通線連接起來,更具有戰略意義[8]。

其實從人口規模和結構看,第三條亞歐大陸橋穿過中南亞、西亞,沿線人口密集,人口結構年輕,將是今後世界上最具有經濟活力的一條鐵路。並且第三亞歐橋還將修建支線到非洲,非洲的生育率比中南亞更高,社會水平比中南亞落後二十多年(非洲目前的社會發展水平相當於中國1970年代的水平),二十多年之後經濟也將崛起。今後滬昆鐵路的經濟重要性將不亞於京廣線。今後還有必要修建鄭州-宜昌-懷化的高速鐵路。昆明將成第三亞歐大陸橋的樞紐。明朝劉伯溫曾說過:『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從世界人口結構看,昆明的重要性將不斷增強。但是昆明本身人口規模由於水資源的限制難以擴大,消化不了樞紐帶來的經濟能量。

雲貴高原地區屬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最主要的自然生態環境問題是植被覆蓋率低,石漠化現象較為嚴重,環境承載力較差。昆明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昆明區內沒有大江大河過境,僅靠大氣環流降水匯集於水庫和天然湖泊。作為昆明城市水源的主要來源,滇池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已達到60%。據調查,昆明年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約270立方,不足全國人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昆明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甚至不及沙漠國家。貴陽位於貴州省喀斯特地貌的中心帶,導致地面滲漏性強,不容易蓄水,加上山高坡陡峽谷深很難建造水庫,貴陽人均水資源僅1287立方米,只達到全國水平的約一半,低於1700立方米/人的國際缺水警戒線標準,成為我國南方典型的『資源性和工程性』雙重缺水城市。

為了應對西部的崛起,應該將湖南的懷化建成一座大型城市。懷化處於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的過渡地帶。昆明市中心海拔1891米,貴陽市中心海拔1071米,而懷化市城區平均海拔降低到約220米(介入重慶和長沙之間),懷化周邊地區的生態不但遠遠比雲貴高原要好,而且是湖南省生態環境最好的地方,是全國九大生態良好區之一,屬於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經濟和人口集聚條件較好的區域,是國家12個重點開發區之一的長江中游地區。

中國經濟中心的西移,將使得懷化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起來。懷化既是華北、華中、華東與第三條亞歐大陸橋對接的樞紐,也是華北、華中與北部灣經濟體對接的樞紐。

世界人口結構決定了中國經濟中心即將西移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世界和全國經濟中心的轉移對局部區域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南宋京城遷到杭州,給臨近的江西帶來了發展機遇,江西是人口和經濟大省,人文薈萃,江西文化、經濟空前發達,隨着明朝首都遷到北京,江西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不斷下降。江西在明朝的時候人口和經濟還遠遠超過湖南和廣東。但是隨着清朝湖南和廣東的開發,以及京廣鐵路的修建,沿線的河南、湖北、湖南經濟超過江西。京九鐵路修建之後,江西經濟才有了再次復興的機會。我國經濟中心最早是西部的西安,然後向東部北京、洛陽、開封轉移,進而向南方的南京、杭州轉移。在近代史上則轉到了廣東和上海等東南部沿海地區。要知道上海在1840年前後其人口只有不到20萬,當時還是一個小漁港,長三角的經濟中心當時在蘇州。但是在歷史巨變中,讓一切不可能都成了可能,讓從來沒有人知道的上海在上世紀30年代成了的東方冒險家樂園,成了東方的經濟中心。

人口結構決定了未來的實力,當年中國高生育率的時候,西方掀起了黃禍威脅論,1945年美國、英國、蘇聯雅爾塔會議有一個私下協議,當時是斯大林向美英提議的,要求他們幫助解決黃禍問題,也就是減少中國的人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人口所在1950年代還屬於外交學院,目的就是減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人口。現在穆斯林地區生育率高,西方國家對此甚為擔憂。印度等國的崛起對中國的經濟、國防、外交的衝擊力將是空前巨大的,一方面給中國西部發展帶來了機遇,一方面又給中國西部國防帶來了巨大壓力。但是中國的學者都還沒有意識到這種趨勢。

將懷化建成大城市,一方面可以消化印度崛起給中國西部的機遇,一方面應對西部國防壓力。

關於世界人口結構和中國人口結構對世界和中國經濟中心的轉移、中國西部城市的布局,我將有詳細分析,歡迎經濟學和國際關係學期刊發表。

注釋:

1.50年後世界經濟大國可能是中國印度. 生活日報. 2009年10月15日B11版. http://paper.dzwww.com/shrb/data/20091015/html/35/content_2.html

2.易富賢. 人口的另一面.【商界評論】雜誌, 2009年10月刊. 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091001/01386812140.shtml

3.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 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renkou/2005/renkou.htm

4.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08 revision.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http://esa.un.org/unpp/index.asp?panel=2

5.古力. 高盛預測印度經濟將高速增長 2050年或趕超美國. 中新網. 2007年01月24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cj/gjcj/news/2007/01-24/859980.shtml

6.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 United Nations. http://hdr.undp.org/en/media/HDI_trends_components_2009.xls

7.朱詠梅,  王 雲.   第三亞歐大陸橋:昆明將成樞紐. 雲南日報網(來源:春城晚報). 2007年11月19日 .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71119/news_96_178861.html

8.專家稱中國需投入數百億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中國日報網 2009-06-18 12:38 http://www.chinadaily.com.cn/zgzx/oydlq_3/2009-06/18/content_8297873.htm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