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泱泱大民族有淪為小民族的危險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09-4-3 07:39| 發布者: lsc1203| 查看: 1327|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上世紀50年代,馬寅初提出了着名的"新人口論":"中國人口這樣發展下去,十年後有八億一千萬,五十年後是多少?嚇死人!二十六億一千九百萬",並提出"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1959年,"新人口論"遭批判。1979年,【光 ...

 上世紀50年代,馬寅初提出了着名的"新人口論":"中國人口這樣發展下去,十年後有八億一千萬,五十年後是多少?嚇死人!二十六億一千九百萬",並提出"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1959年,"新人口論"遭批判。1979年,【光明日報】發表【錯批一人,誤增三億】,舉國為此"嚴重失誤"痛心疾首,於是1980年全面推行獨生子女政策。然而,人口問題真的是當年鼓勵生育造成的嗎?要是當年採納馬寅初的建議控制人口會怎樣?

人類發展指數(HDI)是聯合國用來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HDI值為0.5是分水嶺,低於0.5的國家,每個婦女平均生五六個孩子;超過0.5,生育率快速下降。1970年後,中國HDI跨過分水嶺,即使不實行計劃生育,生育率也會急降,人口遠不會像馬寅初預測的那樣達到26億。

醫學條件也不允許1950年代就開始實行計劃生育。當時中國連避孕套都不能生產,絕大多數婦女靠接生婆接生。要說人口問題有失誤的話,就是不該在1973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因為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即使不計劃生育,生育率也會快速下降,而計劃生育使生育率降得太快了。

那麼,為什麼中國人口在解放後快速增長呢?

建國後,由於戰亂結束,大力發展農田水利建設和建立醫療體制,死亡率劇降,壽命顯着延長,人口快速增加更大程度是因為"死的少"而非"生太多",這相當於人口"蓄洪"。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進入老年,將出現長達幾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將死亡兩千多萬人(是現在的兩三倍),幾十年後人口甚至可能負增長。如果中國沒有建立赤腳醫生制度,嬰幼兒死亡率與印度等國家一樣的話,現在在世的不少人可能在嬰幼兒時就夭折了。如今一些人在嘮叨"錯批一人,誤增三億"時,可曾想到要是當年沒批馬寅初,很多人是不可能出生的。

其實當年社會發展超前於經濟發展的模式,是不利於當時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為要將嬰兒撫養成人需要付出撫養和教育成本,這些投入需20年才能轉化為經濟發展能力。從民族長遠利益看,這是戰略投資。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中國與世界打交道主要依靠的不是資金、技術和資源,而是當年出生的人口,也就是充沛的勞動力資源。

減少這3億人真能令中國富強嗎?減少3億人,現在仍會有近8億,還是不能像中東那樣靠賣資源致富,還得靠廉價勞動力起家進行原始積累。人口結構老化,養老問題浮現,消費萎縮,失業率比現在還要高。沒有勞動力優勢,外國企業不會湧向中國。就算人均收入有所增加,但需要贍養的老年人與現在一樣多,實際生活水平不一定比現在高。中國的經濟規模和人口數量在全球的份額也將一步步下降。有人說,要是中國只有兩三億人,現在一定很舒服。以巴西為例,巴西資源豐富,氣候良好,面積相當於中國的90%,人口只相當於中國的14.6%,但社會發展水平與中國基本一致,綜合國力還不如中國,中國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巴西照樣存在。

筆者提請大家注意,馬寅初那時主張生兩個孩子與現在生兩個不一樣:建國初死亡率高,生兩個才能實現馬寅初的主要思想--維持人口總量不增加。要是當年依照馬寅初的理論,現在中國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13%,2050年將降到不足8%,泱泱大民族就這樣淪為小民族了。

人們往往後悔沒有做某事,其實更應該慶幸沒有做某事。筆者批評的是馬寅初的人口論,不是馬寅初本人。作為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當時提出"新人口論"從學術上說並不為過。但現在看,不澄清"錯批一人,誤增三億"的說法,對人口政策的認識就難以全面。(發表於【同舟共進】2009年第4期)

泱泱大民族有淪為小民族的危險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同舟共進】雜誌是面向全國發行的時政文化月刊,由政協廣東省委員會主管、主辦(http://www.tongzhougongjin.com/about.asp)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