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計劃生育謀變?-國際視野下的中國人口政策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09-7-3 13:36| 發佈者: 不歸| 查看: 1255|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本期目錄 http://www.21fd.cn/?action_category_catid_379.html 計劃生育謀變? 國際背景下的政策調整 韓國人口增長率華麗轉身 台灣:從節育到鼓勵 泰國:計劃生育的成功典範 印度人口 ...

計劃生育謀變?-國際視野下的中國人口政策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計劃生育謀變?-國際視野下的中國人口政策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本期目錄

http://www.21fd.cn/?action_category_catid_379.html

計劃生育謀變?

國際背景下的政策調整

韓國人口增長率華麗轉身

台灣:從節育到鼓勵

泰國:計劃生育的成功典範

印度人口政策的變遷

茅于軾的讀書生活

 

計劃生育謀變?

——國際視野下的中國人口政策

計劃生育,一項曾經備受爭議,後來又取得舉國上下高度認同的基本國策,中國人應該都不陌生。【光明日報】1979年發文【錯批一人,誤增三億】,1980年國家正式實行強制計劃生育,這樣算來,針對城市家庭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與改革開放基本同步,搞了30年。

沒有人可以隨便否定計劃生育的成果。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2007年年初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中國自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少生了4億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而且比其他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提前半個多世紀跨入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這恐怕就是計劃生育為中國、為世界作出的最大貢獻。

直到現在,中國【憲法】仍將計劃生育納入國家戰略和公民的基本義務,【憲法?總綱】第二十五條明文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還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不過,所謂國策,也不是永恆不變的,需要在新的形勢和新的環境下作出相應調整。

學者的意見更是具有針對性。不久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呼籲儘快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他建議將目前的『一孩化』政策逐步轉變為『提倡生一個,允許生兩個,杜絕生三個』。而網絡上人口學、社會學的各路人馬對計劃生育政策的總結和反思更是不勝枚舉。

其實,各種爭論的焦點都在於,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已經完成目標,或者至少已經階段性實現目標。如果這一點沒有問題,那麼調整人口政策也就是必然的了。

本期封面文章約請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研究人員易富賢撰寫了專文,從國際角度論證調整中國人口政策的必要性。文章認為,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當中國在享受人口紅利的同時,計劃生育的負面影響現在已經開始顯露,今後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負債。

而組文對泰國、印度、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人口政策的梳理,更是比較了亞洲地區相近的地理人文環境下計劃生育的成效,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為人口可能出現負增長而大傷腦筋。這或許可以在一定意義上為中國的人口政策調整提供參照。

【財經文摘】於2002年在香港創辦,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在中國內地公開發行的唯一一本境外財經媒體,也是海內外第一本華文財經文摘類雜誌,創刊五年多以來,以其精準的定位迅速在財經界崛起。【財經文摘】匯聚全球精彩的財經文章,傳遞最客觀、最權威的財經信息,以其豐富的管理、人物興衰、財經大勢、焦點評述等財經知識。

計劃生育謀變?-國際視野下的中國人口政策 - 易富賢 - 易富賢的博客

國際背景下的政策調整

作者:易富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憑藉豐沛的年輕勞動力資源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工地。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中流砥柱。當中國在享受人口紅利的同時,計劃生育的負面影響現在已經開始顯露,今後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負債。

儘快調整計劃生育

中國需要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3個以上孩子才能保持人口世代更替,社會、經濟也才能持續發展。在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雙重作用下,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完成了人口轉變,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降低到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發現已經降低到極其危險的1.22,年度人口抽樣調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也證實了生育率只有1.3左右。這可以從近年中小學學生銳減,學校大量關閉得到佐證。2009年高考生源也開始減少了,根據人口普查資料,2019年大學年齡(19~22歲)人口將只是2009年的53%,這意味着大量高校將因為生源短缺而面臨破產。

目前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有1.6億,其中只有城市的4000多萬享受社會養老,但養老金缺口已經很大;2030年後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4億,而年輕勞動力卻不斷減少,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從1990年的2600萬下降到2000年之後的1300萬左右。養老將成為今後政府長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1980年之前中國出生性別比保持正常,為105左右。獨生子女政策導致出生性別比不斷攀升,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0~4歲人口性別比高達123,加上一些單身女性,意味着今後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男人打光棍。1980年以後的出生人口中,累計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萬以上。這3000多萬光棍的存在將使得今後家庭不穩定,很多家庭將長期處於內戰狀態。而山西翼城、甘肅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萬人口試點二胎的地區出生性別比都正常,這說明全國出生性別比失衡確實是因為獨生子女政策。

北京大學穆光宗教授認為獨生子女家庭本質上是風險家庭。風險性就在於唯一性。據統計,每1000個出生嬰兒中約有5.4%的人在25歲之前死亡,12.1%的人在55歲之前死亡。中國15歲以下兒童每年死亡有40萬~50萬人,還有大量因傷致殘兒童。意外傷害是懸在獨生子女頭上的一把劍。汶川地震中失去子女、子女傷殘的家庭慘不忍睹。

因此,應該儘快停止計劃生育。

停止計劃生育之後生育率不會大幅反彈

有人擔心停止計劃生育之後會引起生育率大幅反彈, 又不利於人口平穩發展。其實社會越發達,養育成本越高,生育意願越低,婚齡、育齡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筆者在【大國空巢】中比較了各國社會發展水平與生育率的關係,發現隨着人類發展指數(HDI,聯合國用來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的提高,生育率直線下降。中國2008年HDI相當於新加坡1987年、韓國1988年的水平,當時新加坡和韓國生育率分別只有1.62、1.56。現在泰國、伊朗的HDI與中國的非常接近,這兩國的生育率分別只有1.64、1.7。

韓國在1962年開始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隨着經濟的發展,生育率從5.5左右不斷下降,1995年降到1.65。韓國政府於1996年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隨後出台鼓勵生育的政策。照理說,應該會出現出生高峯,但是生育率卻不升反降,生育率從1995年的1.65降低到1996年的1.58,1997年的1.54,1998年的1.47,2005年降低到1.08的極度危險水平。 1965年起,中國台灣省開始實行『家庭計劃』,提倡『一個不算少,兩個恰恰好』的政策。隨着經濟的起飛,生育率從1963年的5.47不斷下降,1984年開始低於世代更替水平。1989年,台灣家庭計劃的口號轉變為『一個嫌太少,兩個恰恰好,三個不嫌多』。雖然政策改變,但是生育率卻並沒有回升,1989、1990、1991、1992、1993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85、1.68、1.81、1.72、1.73。其後更是鼓勵生育,但是生育率卻不斷降低,現在只有1.1左右。

20世紀60年代,新加坡政府曾提倡『兩個就夠了』。生育率從1963年的5.01急劇下降到1977年的1.82。20世紀80年代新加坡的『兩個就夠了』的計劃生育政策受到廣泛指責,政府對這個政策進行了認真檢討,取消了這個政策,並採取鼓勵國人多生孩子的措施。但是政策改變卻並沒有導致生育率的回升,20世紀80年代和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7左右,現在儘管出台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生育率卻降低到1.1左右。

伊朗是穆斯林國家,穆斯林生育文化是當今世界最為頑強的生育文化。在1989年至1997年拉夫桑賈尼擔任總統期間,他說服宗教界領導人支持他的計劃生育政策,提倡只生二胎,最多只能有三個孩子。生育率從1990年的5.3迅速降低到1996年的2.9,2000年的2.0,於2006年的1.7。伊朗總統內賈德已經意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2006年在議會發表講話時指出,應當修改現行的鼓勵一對夫婦只生兩個孩子的政策。

朝鮮、越南既是社會主義國家,又是中華文化圈國家,社會發展水平比中國落後。朝鮮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但是現在生育率低於2.0了。越南於1988年開始實行允許生二胎的計劃生育,生育率從1989年的3.8下降到1999年的2.3。越南2007年的HDI只相當於中國1999年的水平,現在生育率只有1.8。

山西翼城、甘肅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00多萬人口的農村地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二胎方案』,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生育率只有1.47,承德現在的生育率只有1.6。

新疆建設兵團漢族人口在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十幾年後改為允許生二胎,但是並沒有出現生育率反彈,『十五』時期,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0左右。

湖北省長陽、五峯兩縣地處老、少、邊、窮山區,自前幾年經省人大批准在全縣實行普遍允許生育二孩的生育政策以來,既沒有出現出生堆積,也沒有出現生育反彈,2007年這兩縣生育率分別只有0.88、0.90。

可見,放開二胎不足以恢復人口持續發展能力。韓國1962年、中國台灣1965年、伊朗1989年僅提倡二胎,但現在後悔莫及。因此,中國不能將放開二胎作為人口政策選項。

『補償性生育高峯』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有人擔心停止計劃生育之後會出現補償性出生高峯,其實縱觀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人口從來就不是平穩的,人口出生高峯往往導致此後的綜合國力的提升,比如歐洲戰後嬰兒潮就導致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本的崛起與衰退也都與人口結構有關。日本在戰後由於社會穩定,迎來了一個出生高峯,1947年到1949年這三年生育率為4.5左右,平均每年出生270萬人口,這個人群被稱為『團塊世代』。『團塊世代』和20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口是日本經濟騰飛的主力。20世紀50年代日本生育率急劇下降,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1975年之後低於世代更替水平,1990年降低到1.5。近年日本生育率更是只有1.3了,每年只出生109萬孩子,只是1949年的40%。由於生育率的不斷下降,勞動力短缺,並且新增勞動人口缺乏『團塊世代』那樣的吃苦耐勞精神,導致日本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蹶不振。現在日本每年死亡人數已經超過出生人數,等到『團塊世代』人口開始死亡,日本人口更將急劇減少,『日』薄西山將難以避免。

同樣,亞洲四小龍中國香港、新加坡、台灣、韓國在1970年之前都還是高生育率,不斷增加的有活力的勞動力創造了經濟奇蹟,使得經濟在20世紀70、20世紀80年代迅速起步,在20世紀80年代HDI先後達到0.8(相當於中國2008年的水平),當時的中位年齡只有21~24歲(而中國2008年中位年齡卻有34歲了)。20世紀80年代之後生育率相繼低於世代更替水平,現在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生育率都只有1.1左右,中位年齡分別為39、37、37歲。由於20世紀70年代之前高生育率時期出生的人口仍然沒有退出勞動市場,這些地區的經濟仍然會慣性地增長一段時間,但20年之後這些地區的經濟停滯將不可避免。尤其是香港,近年生育率徘徊在0.9~1.0之間,而中位年齡已經42歲,要是沒有大陸移民的話,經濟衰退為期不遠,今後香港特首將越來越不好當。

美國現在一霸獨強,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戰後兩次出生高峯。美國1955年到1965年這1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是20世紀30年代的1.7倍。美國在1980年代之後由於生育率的回升到世代更替水平附件,又出現新的出生高峯,每年出生人口從1976年的317萬上升到1990年的416萬(增加1/3)。而歐洲和日本20世紀80年代之後由於生育率持續下降,出生人口在不斷減少,綜合國力與美國的差距也在不斷拉大,美國現在人均購買力已經比日本和歐洲多出1/3。

在社會發展水平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勞動力意味着綜合國力。現在中國綜合國力比印度強,原因之一是中國勞動力比印度多,2007年中國總勞動力為8億,而印度只有5.2億。然而,中國20~49歲的青壯年勞動年齡人口將從2005年的5.9億下降到2025年的5.2億,而同期印度卻將從4.7億增加到6.5億。尤其是印度現在每年出生2500萬左右人口,差不多是中國的2倍,意味着今後印度的綜合國力將大幅超過中國。

從20世紀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大躍進幾年以外,中國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萬左右,其中1963年到1974年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萬,有生就有死,他們到老年之後,中國每年死亡人口將長期保持在2000萬以上,將是現在的兩三倍。因此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需要每年出生2000萬以上人口才能有效改善人口結構,才能防止人口銳減。

1980年到1990年平均每年出生1009萬女孩,生育之前死亡大約55萬,再扣去15%左右單身、不孕等人口之後,生育婦女在810萬左右。平均每人需要2.5個孩子才能使得每年出生2000萬,主流家庭需要生育3個以上才行。但是這一代人是生育文化斷代的一代,少生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而民生壓力又非常大,他們既不願意生,也養不起3個孩子。

而1990年之後每年出生孩子急劇減少,1996年之後每年只出生女孩600多萬,還有部分在生育前死亡,部分不能生育,剩下的即便全部當全職媽媽,也不可能生育2000多萬孩子的。如果只停止計劃生育而不『鼓勵』生育,今後中國的生育率將比現在的台灣地區和韓國的1.1還要低,每年只生600多萬孩子,不到全球的1/20,每年減少1000多萬,大國空巢!

因此,如果停止計劃生育出現一個補償性生育高峯,對民族持續發展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那麼這個補償性高峯有多大?中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婦女基本上已沒有生育意願或能力,補償性生育得指望70年代出生的婦女。1970-1979年出生的女孩現在還有1.0億,其中36%左右接受了輸卵管結紮手術。結紮婦女基本已經生育二胎或二胎以上,本來就不大可能準備再生育,並且即使做了輸卵管復通手術,成功率也不高。現在中國原發性不孕率高達17%,而女性從27歲開始生殖力就明顯下降,70年代出生的婦女都已經是高齡育齡婦女,以不孕率30%計算,那麼扣除結紮和不孕婦女,1970年代出生的婦女只有45%尚有生育能力。而目前平均生育意願只有1.73,她們中的大多數已經生育了一個孩子,那麼1970-1979年出生的婦女只有再生3400萬孩子的意願。

現在年輕一代普遍晚育。停止計劃生育後,也只有20世紀70年代初出生的婦女急於搶生,10年之中,可能前幾年偏多一點,達到500萬左右;後幾年偏少一點,可能只有一二百萬。目前大多數人只願意生兩個孩子,從搶生角度看,放開二胎和停止計劃生育差不太多。但是停止計劃生育之後,後續鼓勵生育的政策將主動得多。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