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細胞增長看人口增長--『小戶型』住房後患無窮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1-2-27 17:50| 發布者: 月影弦傷| 查看: 1220|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人是高等動物,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很多社會學特性。從某種角度看, 生物學應該是社會學的基礎課,沒有生物學基礎的社會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 1975 年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愛德華·威爾遜出版【社會生物 ...

人是高等動物,生物學特性決定了很多社會學特性。從某種角度看,生物學應該是社會學的基礎課,沒有生物學基礎的社會學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生物學教授愛德華·威爾遜出版【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他運用生物學知識,整合生物各類群間社會行為的統一性,揭示生物的社會屬性,由低等生命到高級生物,最終着眼於人類社會——揭示人類的文化、宗教、倫理、美學的生物學根源……。該書因震驚了學術界,對生物學,乃至社會科學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北京大學社會學家鄭也夫教授,也在生物社會學方面進行了很多開創性研究。鄭也夫教授認為:『生物科學,無疑將對社會學基礎理論的重建產生無與倫比的影響』, 『生物學將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人類的身體,同時它的深層的哲學觀也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思想方法。』他去年贈送我一本他的著作【神似祖先】,讓我受益匪淺。

我本人是生物醫學出身,受鄭也夫教授的啟發,我從細胞水平審視了人口學,發現人口增長的一些細胞學根源。下面是我給鄭也夫教授的郵件的部分內容,我的思考還比粗糙,還有待今後完善。

 

1、細胞增長

細胞生長分為潛伏期、指數增生期、停滯期。細胞接種培養後,先經過一個在培養液中呈懸浮狀態的懸浮期,接着是細胞附着或貼附於底物表面上,稱貼壁。還要經過一個潛伏階段,才進入生長和增殖期。細胞潛伏期與細胞接種密度等密切相關,細胞太少的時候會抑制它們的生長速度。因為細胞生長需要一定的輔因子,而這些不僅要求血清供給,還有細胞在培養過程中生成的,若細胞太少,會導致這類因子不足。有時候會在培養一些珍貴細胞的時候,放一些伴生長細胞(保姆細胞、侍細胞,這些細胞經過特殊處理,本身不分裂增殖)以提供輔因子。

細胞之間還存在縫隙連接(gap junction),間隙連接除了連接作用外,還能在細胞間形成電偶聯(electrical coupling)和代謝偶聯(matebolic coupling)。電偶聯在神經衝動信息傳遞過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謝偶聯可使小分子代謝物和信號分子(如cAMPCa2+)通過間隙連接形成的水性通道, 從一個細胞到另一個細胞,可使整個細胞群發生同步化反應。我最近一篇科研論文就是研究細胞之間這種同步化群體反應:http://www.biolreprod.org/content/82/1/66.full。這種細胞之間同步化,增加了子宮動脈內皮的功能,有助於增加懷孕期子宮血流(從而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如果血流不足,將導致低低體重兒,成年之後將出現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當細胞密度低的時候,不存在縫隙連接,細胞各自為政,效率比較低。我以前研究心肌細胞的時候,發現如果培養瓶細胞太稀少的話,心肌細胞就不跳動。如果細胞比較密,但還不形成穩定的縫隙連接,心肌細胞就各跳各的;當心肌細胞間形成比較穩定的縫隙連接,整個培養瓶的細胞保持同步化跳動,非常漂亮。

在指數增生期,細胞增長速度非常快,指數增生期持續35天后,隨細胞數量不斷增多、生長空間漸趨減少、最後細胞相互接觸匯合成片。由於細胞的相互接觸能抑制細胞的運動,這種現象稱接觸抑制,增長就變得很慢了;但只要營養充分,細胞仍然能夠進行增殖分裂,因此細胞數量仍在緩慢增多,但當細胞密度進一步增大,培養液中營養成分減少,代謝產物增多時,細胞因營養的枯竭和代謝物的影響,則發生密度抑制,導致細胞分裂停止。細胞數量達飽和密度後,細胞遂停止增殖,進入停滯期。停滯期細胞雖不增殖,但仍有代謝活動,繼而培養液中營養漸趨耗盡,代謝產物積累、pH降低,會有cellular stress,細胞會中毒,發生形態改變,重則從底物脫落死亡。然後將細胞消化下來,稀釋之後種植在新的培養瓶,細胞又快速增長。但是如果傳代過晚(已有中毒跡象)能影響下一代細胞的機能狀態,在這種情況下,雖進行了傳代,因細胞已受損,需要恢復,至少還要再傳12兩代,通過換液淘汰掉死細胞和使受損輕微的細胞得以恢復後,才能再用。

也就是說,要讓細胞保持完善的功能,需要較高的細胞密度,但又不能太擁擠。

 

2、人口增長

人類人口和文明發展也存在類似的調控機制。當人口很少的時候,很難產生文明。只有當有足夠人口數量的時候,有人口密度優勢和規模優勢才能產生文明,人口也才能增加。有些邊遠地區的民族往往因為人口太少而文化落後,甚至人口滅絕。在一定生產力水平下,一個地區的人口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在人口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出現接觸抑制和密度抑制,由於人均耕地等的減少,會出現社會動盪、饑荒、瘟疫等,生存壓力很大(stress),人口很難再增加,甚至會發生戰爭,人口會減少。戰爭之後,由於又恢復了人口發展條件,人口又快速增長。比如四川盆地在宋末元初和明末清初遭受過兩次大屠殺,人口急劇減少,兩次湖廣填四川後,人口很快恢復(遠遠超過同期的全國人口增長率)。再從我們易氏人口來說,在宋朝的時候我們家族主要居住在江西,當時江西是全國人口大省,人口密度比較高,而湖南人口還比較稀少,我們家族的一小部分遷往湖南,湖南的易氏人口增長很快,總數很快超過了江西。而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湖南人口密度比較高,四川人口很稀少,少部分湖南易氏遷往四川,人口增長又比湖南要快,比如我們湖南黔陽支系只有少部分人遷往四川,但現在在四川盆地可能有20多萬人口,而留在黔陽的只有5萬人口。

新的技術意味着承載人口的空間增加,人口相對變稀了。比如明朝的時候,中國人口6千萬,很多人認為已經是人滿為患了,但美洲作物在清朝初年開始推廣後,承載人口的能力又大增,人口又沒有接觸抑制和密度抑制了,人口快速增加到4億。解放後,由於農業技術和水利條件,人口承載能力又大增。從城市看,人類還往空中和地下擴展生存空間。

但目前城市規劃存在問題,又出現了現代意義的『接觸抑制』和『密度抑制』,由於高房價等生活成本提高,老百姓生不起孩子了。現代最嚴重的城市病不是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而是超低生育率。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台灣、香港的生育率只有0.9-1.2,與城市規劃關係很大,以這樣的城市規劃,即便非洲穆斯林搬進去生育率也很難提升的。而美國生育率能夠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的2.1,與城市規劃、合理的房價很有關係。美國即便紐約這樣高密度大都市,人口密度也只有4000/平方公里。美國的中位房價只是人均GDP5倍,只是中位家庭收入的4倍。

 

3小戶型住房設計後患無窮

溫家寶總理20112月27日與網友交流時說,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土地稀缺的國家,住有所居並不意味着每人都有自己的住房。溫家寶說:『我提倡小戶型。』

以『人口眾多、土地稀缺』為由堅持計劃生育並提倡小戶型住房,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英國、德國、日本人均國土面積分別只有中國的55%59%40%,但人均住房面積比中國要大。如果光用人均國土面積來計算,中國人口即便超過20億,人均住房面積仍可比英、德、日要多。中國1978年人口為9.6億,其中城市人口只有2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7平方米;2010年中國人口13億左右,城市人口接近50%,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卻達到33平方米。1950年美國人均住房也只有26平方,現在人口增加1倍,而人均住房面積增加一倍多,超過70平方。從土地資源看,中國完全可以住的更加寬敞,沒必要縮手縮腳。

中國現在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人口遷移運動,城市化的方式將決定今後人口再生產的模式。『小戶型』的住房設計,是螺獅殼裡做道場——排場不開,使得中國不可逆轉地走向了台灣、韓國、香港那樣民不聊『生』城市化道路,今後生育率很難提升。

中國目前大多數城市都是以超過1萬人/平方公里進行城市規劃的(比如國務院批覆武漢的城市規劃是『到2020年主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502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50平方公里以內』,批覆鄭州的城市規劃是『到2020年,鄭州市中心城區城市人口控制在45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公里以內』),其實正在走韓國、日本的老路(人口密度、容積率、房地產價格太高,人均住房面積、人均建設用地太少、社保制),這種城市規劃在獨生子女政策下還沒有問題;但是今後中國肯定會出台鼓勵生育的政策,而目前這種城市規劃顯然跟不上今後的時代要求,老百姓根本生不起孩子,生育率是不可能提高的,民不聊『生』,國將不國。我這次回國,發現北京、上海、長沙的城市規劃,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空間,室內空間小是因為房價太貴,室外又沒有足夠的公園和遊藝場,很多新區光注重吸引企業,卻不建學校(雖然農村和城市老區的學校紛紛撤併,但新區卻出現入學難),農民工進城根本生不起孩子。

中國現在城市是獨生子女家庭為主,2010年人均住房面積為33平方,但是今後需要主流家庭生育3個孩子,那麼意味着戶均住房面積需要比現在翻番,住房設計也會與現在大不一樣。讓一家三口人『宜居』容易,讓有三個孩子的家庭『宜居』不容易。中國城市的房地產今後將面臨根本性的改建,成本將是巨大的。現在中國『拆了重建』現象很普遍,是因為中國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有能力這麼多;但等到出現老年化社會,勞動力成本將非常高,是無力進行城市改建的(如日本和歐洲國家那樣)。如果無力改變,那麼今後中國也會像日本、韓國、台灣那樣陷入超低生育率的泥坑中。

當年因為擔心糧食危機使得中國實行計劃生育不讓生孩子;現在又因為擔心糧食危機讓今後生不起孩子。一方面任憑耕地荒蕪,一方面卻又以『保護耕地』為由限制城市用地。一方面要完成城市化,一方面卻又限制城市土地供應(政府人為製造『土地稀缺』導致奇貨可居,增加住房成本)。本屆政府一方面堅持計劃生育不動搖,不讓現在老百姓生孩子;一方面又通過『小戶型』的城市規劃,讓今後老百姓生不起孩子。

我並不是說中國人口太多、中國城市人口太多,而是說城市規劃出了問題,雖然宏觀來說,中國承載更多的人口是沒有問題的,但畸形的城市規劃使得老百姓的生存微環境出了問題,生活壓力很大。如果規劃合理,房價合理,城市不但能夠吸納人口,也能生產人口。

二十一世紀世界最大的問題是老年化危機,而不是糧食危機。政府應該將人口再生產放在首位。政府需要做的是保證城市化有足夠的土地供應,從而降低房價,而不是限制人均住房面積。當年的農業技術革命使得中國人口承載能力大增,相當於擴大了細胞的培養空間。今後需要通過科技和制度(抑制房價,將房子與汽車、家電一樣成為普通消耗品看待;改革社保制度,讓養小孩的付出與養老金獲益適當掛鈎)拓展城市人口生產空間。

 

此文發在人民網: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2&id=107632492&boardId=2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