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見證收穫與沉思――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典禮掃描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0-11-12 08:00| 發布者: 沙坡| 查看: 957| 評論: 0|原作者: 傅晨琦、葉輝|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11 月 9 日晚,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在魯迅故鄉紹興頒獎。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等在內的 30 篇(部)作品獲得了這個國內重要的文學獎項, 30 位獲獎作家晚上 7 點踏着紅 ...

119日晚,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在魯迅故鄉紹興頒獎。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等在內的30篇(部)作品獲得了這個國內重要的文學獎項,30位獲獎作家晚上7點踏着紅地毯走向領獎台。

聽獲獎作家講作品背後的故事

119日晚上頒獎典禮上,獲獎作家們展現了自己多才多藝的一面。李琦特意創作了詩歌【關於紹興】,朗誦者就是她和女兒馬小淘,兩人飽含深情的朗誦和默契的配合,讓現場掌聲不斷。藏族作家次仁羅布則在現場用藏語清唱了一首歌曲【幸福的團聚】,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除了精彩的節目演出外,獲獎作家們還和觀眾分享了作品背後的故事。

作家李鳴生的獲獎作品【震中在人心】,真實回顧了512汶川大地震,900多張照片和文字帶來的視覺衝擊震撼了讀者心靈。這是李鳴生第三次獲魯迅文學獎,他現場講述了在汶川採訪時發生的那些感人故事。

獲獎作家彭荊風已經81歲了,仍筆耕不輟的他,憑藉報告文學【解放大西南】高票當選魯迅文學獎。這是一部以他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創作的作品,為了這部作品,彭荊風從1987年構思,創作了12年,十易其稿,最終完成這部55萬字的作品。『文學是我的生命,只要我生命不息,文學創作就永遠不會停止。』

獲獎作品【藏地兵書】記錄的是青藏高原上那群『最可愛的人』。『我曾經穿越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不下100次,我是帶着烈士們的生命和鮮血在寫作。』作者王宗仁說,他今天能站在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的舞台上,身後站着的是廣大青藏高原官兵們。『犧牲在那裡的烈士們也將與我一起來到紹興,見證這個難忘時刻。』

出席頒獎禮 車延高最紅最低調

本次頒獎,以詩歌集【嚮往溫暖】而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的武漢市紀委書記車延高,受到外界廣泛關注。他所寫的【徐帆】、【劉亦菲】等詩歌由於過於直白的詩體而被網友戲稱為『羊羔體』。9日晚間,車延高悄悄從武漢飛抵紹興,並於凌晨2點下榻咸亨大酒店,逃過了記者第一輪『圍攻』。

9日下午,頒獎典禮開始前,記者故意在車延高的房間門口與他『偶遇』。車延高熱情地與記者握手,但又嚴肅地說:『今天組委會讓我在頒獎典禮結束前,不接受任何採訪。對於網上對我的各種評價,我現在不想多說。』

『我希望大家能抽空看看我的詩歌集【嚮往溫暖】,那裡面有不少我比較滿意的作品,其他的就放過我吧。』車延高婉拒着所有『偶遇』的記者。

『「羊羔體」事件對車延高來說是一個教訓,讓他知道寫詩要有所選擇,不要太隨意。』魯迅文學獎詩歌委員會副主任雷抒雁表示,對於此次車延高獲獎,評的是車延高的【嚮往溫暖】,而不是這首【徐帆】。現在網友不評他的獲獎作品,卻拿他的其他作品、職務等來說事,這對車延高來說是不公平的。『但這個事件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件好事,會督促他以後寫詩時更認真,當官時更自律。』雷抒雁說。

網絡文學無緣『魯獎』

作為文學新軍,『網絡文學』已逐漸被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所接受。此次魯迅文學獎的評選也特別將『網絡文學』納入了評獎範圍,共有130部網絡作品參選,僅一部入圍,但這一部也在評獎的最後環節被否決。由此,『網絡文學』首次進入『魯獎』評選以顆粒無收的局面告終。

『我看了反映網絡暴力的【網逝】,寫得還是不錯的,但最後評委還是把它pass掉了。』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陳崎嶸說。他認為,作為唯一入圍的網絡作品最終沒有獲獎,原因可能是作品本身還不符合『魯獎』的獲獎標準,或是另外評委大多來自傳統文學領域,可能對網絡文學未形成審美共識有關。不過此次網絡文學納入魯迅文學獎評獎,其象徵意義大於獲獎意義,表明了中國主流文壇對網絡文學的接納和歡迎。網絡文學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今後可能在『魯獎』中對網絡文學單獨設獎。

然而在10號下午舉行的『魯迅精神與網絡文學』中國網絡類型文學高峰論壇上,許多到場的作家對『網絡文學』未能入選『魯獎』有不同看法。有作家說,他們也看網絡文學作品,了解到現在不少知名的網絡作家,作品已達到很高水準。但網絡作家屬於比較自由的一代,有些對傳統文學有抵制的心態,不願意將作品送至傳統體制內的評選中,這樣導致參評『魯獎』的網絡作品不能代表網絡文學的真正高水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