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羅氏專藏』要籍揭秘:【趙氏孤兒】確曾風靡歐洲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0-12-24 08: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016| 評論: 0|來自: 新民晚報

摘要: 【中國賢哲孔子】中孔子像 基歇爾的【中國圖志】 【中國帆船『耆英』號大觀】封面   上海圖書館引進的西方早期漢 ...

【中國賢哲孔子】中孔子像

基歇爾的【中國圖志】

【中國帆船『耆英』號大觀】封面

  上海圖書館引進的西方早期漢學『羅氏專藏』究竟隱藏了多少歷史的往事?文史專家們經過初步整理,已經從這堆歐洲出版史料中探得一些鮮爲人知的史實。其中的20余件西文珍本和歷史版畫昨起在上圖目錄大廳展出,填補上海藏書空白的『搖籃本』首次與讀者見面。

中國戲劇 掀起熱潮

  18世紀歐洲曾掀起一股『中國熱』,中國戲劇文學也在這股熱潮中飄洋過海傳播到了歐洲。君祥的【趙氏孤兒】是第一部傳入歐洲並引起巨大反響的中國戲劇作品。四部『羅氏藏書』印證了中國經典元雜劇在歐洲大陸的流行。1731年,【趙氏孤兒】首先由耶穌會士馬若瑟譯成法文。隨後在1735年,他的譯稿被另一位耶穌會士杜赫德全部收進了由其主編的四大卷【中華帝國全志】的第三卷(『羅氏藏書』編號394),這是【趙氏孤兒】完整譯稿在歐洲的首次出版刊行。法文譯本沒有照譯元雜劇【趙氏孤兒】,僅保留了原劇的故事框架、劇情脈絡及懲惡揚善的基本精神,變成以對白爲主。

  據考證,【趙氏孤兒】應該至少有3個英譯本,其中一個出自18世紀英國著名學者帕西之筆。帕西在其著作【中國詩文雜著】(『羅氏藏書』編號525)中的第三部分收錄了自己的【趙氏孤兒】英譯稿,由於他只是轉譯法譯本,所以馬若瑟譯本中的一些錯誤也被留下了。法國大文豪伏爾泰讀到【趙氏孤兒】後,也對此劇產生了濃厚興趣,他閉關數月創作完成了五幕悲劇【中國孤兒】(『羅氏藏書』編號477),將原劇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改,爲他的啟蒙主義思想服務,同時將中國的文化和哲學理念以西方人較易接受的方式傳入了歐洲。該劇1755820在巴黎首演,反響熱烈。此外,19世紀法國著名漢學家儒蓮也曾翻譯過這部著名的劇作,亦名【中國孤兒】(『羅氏藏書』編號898)。

孔子思想 歐洲傳播

  16世紀到18世紀間,中國文化在歐洲的傳播,最具影響的當屬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等編譯的【中國賢哲孔子】一書(『羅氏藏書』編號182)。經研究,此書第一次全面系統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該書載有一張孔子的全身像,是孔子畫像在歐洲的首次刊印。畫像中孔子身著中國古代傳統服裝,手執笏牌,背景綜合了中國孔廟與西方圖書館,身後兩側是排滿中國經典著作的書架。這幅孔子肖像在儒學西傳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既向歐洲展示了儒學的基本文獻,又表現了儒學的學統。該書首次詳細地向歐洲介紹了孔子的生平,不僅有對孔子一生活動的介紹,更重要的是介紹了孔子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對孔子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希生老爺』 商人製造

  一個參加了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中國人極富傳奇色彩,世人稱其爲『希生廣東老爺』。『羅氏藏書』中恰有兩件藏品與這段往事有關。18468月,幾個英國商人在廣東購買了一艘中式平底方帆船,以在【南京條約】上簽字的清政府欽差大臣耆英的名字爲名,經一年多航行,於18483月抵達倫敦。這些英國商人計劃利用當時西方對中國的好奇,把帶著大量中國工藝品和華人船員的『耆英號』當成流動展覽館牟利。爲製造聲勢,英國船長查爾斯・科爾勒將雇來的一個中國人包裝成『中國特使、五品官員、廣東老爺希生』。而這位『希生』也陰差陽錯,被當做真的中國官員,獲邀參加1851年的世博會開幕式,轟動一時。

  『羅氏藏書』中收藏了題爲Adescription of the Chinese junkKeying』(中國帆船『耆英』號大觀)的小冊子,這本鵝黃色封面的小冊子有個奇特的中文名字――『其衣野ぞ賈』,來源於『Keying Junk』的英文發音。在『耆英』號甲板上售賣的這本小冊子,爲好奇的英國各界人士打開了一扇窗,也讓『廣東老爺希生』名噪一時。

  【漢學遺珍――上海圖書館藏羅氏藏書要籍展】將舉辦到1226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