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大學如何告別『維持型』?專家稱應清晰高校定位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11 00:00|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006| 評論: 0|原作者: 姚曉丹、豐捷|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考大學的多如牛毛,能考上的鳳毛麟角』,這是多年前,社會上對高考形象的評述。當千軍萬馬走過獨木橋,順利通過的學子便成為『天之驕子』,他們通過上國內大學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   近期,一 ...

『考大學的多如牛毛,能考上的鳳毛麟角』,這是多年前,社會上對高考形象的評述。當千軍萬馬走過獨木橋,順利通過的學子便成為『天之驕子』,他們通過上國內大學改變個人和家庭命運。

  近期,一個現象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每到高考諮詢會,能提供雙文憑或講授美國等國家課程的學校展台前都會擠滿家長。出國讀大學,正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

  與此同時,國內高校發展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教材教法僵化、缺少學術規範和社會責任、教授忙於科研』,高校是『維持型高校』,校長是『維持型校長』,大學發展速度緩慢……越來越多的人追問:『國內大學如何面對挑戰?

挑戰之一:來自生源

  2010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25%,『上大學』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上好學』成為更多學生、家長的新目標。很多家庭把目光投向遙遠的異國他鄉。

  北京某留學中介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選擇國外高校進修本科教育的高中生正成倍增長,還有不少學生選擇中學就遠赴國外。

  有評論總結,『國內高校由於大規模擴招,正在失去自己的特色和競爭力,人才流失成為必然』。擴招是否導致高校影響力下降?人才流失會不會給高校發展帶來影響?而最先受到影響的又是那類高校?

  中國傳媒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旭東認為,擴招帶來競爭力下降的說法不足信,適齡人口下降是生源競爭的癥結所在。

  『隨着高等教育不斷發展,中國高校規模達到空前高值,而高等教育適齡人口逐步下降,由此帶來高校生源競爭日益加劇,甚至一部分高校面臨「關停並轉」。特別是受到高考生源歧視的民辦高校,三本及以下學校,最早受到衝擊。生源遞減的震盪波,會逐步波及到二本院校乃至一本院校。在二本院校、一本院校中,受衝擊比較早的則是坐落在開放程度不夠、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高的城市裡的高校。而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同樣也面臨着激烈的相互生源競爭。』楊旭東說。

  那麼,我國高校怎樣應對愈演愈烈的生源競爭?

  楊旭東分析,中國大學吸引優質生源方面,亟待關注的首先是倡導『中國文化元素』,彰顯漢語及其思維。其次,還應在招生宣傳中突出優秀畢業生成就和師資水準,這是大學的『硬通貨』。

挑戰之二:來自高等教育定位

  翻翻大學招生簡章,目前社會上所有稀缺人才的專業設置幾乎都涵蓋到,為什麼這樣的人才照舊缺乏呢?很多專家認為,原因在於『大學缺乏特色、定位模糊,有章無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是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不像發達國家通過發展社區教育、私立教育、職業教育來實現大眾化,而是利用公辦學校、過去的精英教育學校,迅速擴大招生規模來實現。這樣的發展途徑,讓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迅速稀釋,同時擠占了民辦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空間。造成的結果是,學校的定位完全模糊,各類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學生成才模式極其單一。』熊丙奇說。

  中央教科所研究員程方平認為,學校的定位特色、教育督導等是高等教育問題的中觀,它的不明朗使存在高教微觀的『教育、教學、教材、教法、考試、評價等』也處於混亂之中。『因此,定位特色清晰十分必要。』程方平說。

  大學應該怎樣辦出特色、彰顯優勢呢?

  楊旭東認為,定位模糊的解決之道在於制度創新。『制度創新來自國家、社會、高校三個層面。從國家層面上說,大學在精神上和制度設計上應相對獨立,在財政上能得到國家及其政府,乃至整個社會的支持;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進步,一些「社會力量」日益強大,社會層面的大學制度創新呼喚大學與社會結合的制度性考慮;高校自身的制度創新是指大學真正可行的教育制度和學術制度。我認為,大學應該按照「知識樹」的邏輯設計學科、專業及其教育。』楊旭東說。

挑戰之三:來自創新人才培養

  具有創新能力的精英人才缺乏,是大眾對高等教育的另一個不滿之處。

  一些聲音把問題的原因指向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事實上,儘管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有所提高,但遠沒有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為何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高的國家,沒有產生這麼嚴重的精英人才培養問題呢?有專家認為,原因在於西方國家高校資金充足,實驗室等硬件條件良好。對於這個觀點,程方平並不認可。

  程方平認為,從宏觀層面找原因,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對人才的選擇面過窄,對創業的激勵不夠,使本應多元的學習需求和人才需求被扭曲,生存和就業的風險未能充分分攤化解,致使人才創新能力缺失;從教育內部找原因,教育結構和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比例嚴重失調,高等職業院校、地方類高校地位偏低、數量有限,大家都趨向名牌高校。因此,職業類、地方類高校無法脫離『二等品』的怪圈,自信心和創新的欲望被牢牢束縛。而被定為重點、名牌的高校,可以抱着『一等品』的招牌輕易獲取機會和資源,其創新動力也會大打折扣。

  在採訪中,專家表示,大學面臨的挑戰是發展中必然遇到的問題,『十一五』即將結束,『十二五』面臨開局,【教育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有利於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正待實施。挑戰,終將破解。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