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兩岸故宮古書畫仿真藏品來滬 專家談複製重要性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11 00:00|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790| 評論: 0|原作者: 李佳佳|來自: 中國新聞網

摘要: 正在上海進行為期 3 個月展覽的【故宮珍藏曆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集中展出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等珍藏的 800 幅書畫高仿真藝術珍品,也令此間專家學者由衷發出『複製對文物傳承非常重要』的感嘆 ...

正在上海進行為期3個月展覽的【故宮珍藏曆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集中展出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等珍藏的800幅書畫高仿真藝術珍品,也令此間專家學者由衷發出『複製對文物傳承非常重要』的感嘆。

  古代書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紙壽千年,絹壽八百』,除歷史的遷徙、戰亂等原因,紙和絹本身由於歲月侵蝕能夠保留下來也屬不易。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單國霖在此間對記者言:『上海博物館書畫館的古代書畫陳列,半年一次輪換,每次約150件。故宮一年輪換三次,每次也是60多件。但這僅是博物館數十萬藏品中的一粟,許多文物都深藏在地庫,世人難得一見。』

  對此,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單國強也說:『在【故宮珍藏曆代書畫經典藝術大展】上看到的有些東西我也沒看到過,包括北京故宮的,有些書畫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後就沒有打開,不敢展出。』

  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鑑定委員會副會長、原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靜樓認為,文物的保護方式有兩種,技術保護是對原件進行保護,形式保護是把原件經過複製,即使日後原件損壞,但對原件的真實記錄還在,同樣可以傳承。

  『現在展出的有些非常著名的書畫本身就是複製品,而我們現在是對複製品進行繼續複製。』他舉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例,據歷史記載,在流傳過程中到唐代就已經沒有真跡了,現在保留最早最好的是唐摹本,『複製在文物傳承上是非常重要的』。

  而單國強說,此間展出的兩岸故宮、遼寧博物館等800件藏品的仿品,真正讓觀眾較系統、完整地看到了中國繪畫的歷史。通過高仿真展覽,拉近了文物與民眾的距離,沒有展櫃的阻擋、沒有玻璃的反光,可以近距離觀賞,一些不易看到的細節也能品味。

  專家朱旭初則說,這些文物的高仿品是一種『教具』,不僅普通民眾需要,搞藝術的也需要,從中汲取養分,為我所用。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