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歡迎使用國學論壇學社百科書閣問答等全站内容搜索

古代测字术(2)

国学新闻| 汉学研究

2011-12-19 11:17| 發佈者: 南丘| 查看: 1656| 評論: 0|來自: 历史网

摘要: 二   由于测字术士在测字时常常多种方法并用,且与情景人事结合密切,又机变百出,“灵活性”极大,较难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以下摘录古代笔记史料中几则测字故事作逐一简析。 1. 有朝士,其室怀妊过月,手 ...


  由于测字术士在测字时常常多种方法并用,且与情景人事结合密切,又机变百出,“灵活性”极大,较难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以下摘录古代笔记史料中几则测字故事作逐一简析。
1. 有朝士,其室怀妊过月,手书一“也”字,令其夫持问(谢)石。是日座客甚众,石详视字,谓朝士曰:“此阁中所书否?”曰:“何以言之?”石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固知是公内助所书。尊阁盛年三十一否?”曰:“是也。”“以‘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然吾官人寄此,当力谋迁动而不可得否?”曰:“正以此为挠耳。”“盖‘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是安可动也!又尊阁父母兄弟,近身亲人,当皆无一存者。以‘也’字着‘人’则是‘他’字,今独见‘也’字而不见‘人’故也。又尊阁其家物产亦当荡尽否?以‘也’字着‘土’则为‘地字,今又不见‘土’也。二者俱是否?”曰:“诚如所言也。”朝士即谓之曰:“此皆非所问者。但贱室以怀妊过月,方切忧之,所以问耳。”石曰:“是必十三个月也。以‘也’字中有‘十’字,并两旁二竖,下一画,为十三也。”石熟视朝士,有曰:“有一事似涉奇怪,因欲不言,则吾官人所问,正决此事,可尽言否?”朝士因请其说。石曰:“‘也’字着‘虫’为‘F’字(‘F’为‘蛇’的异体字――笔者),今尊阁所妊,殆蛇妖也。然不见虫蛊,则不能为害。谢石亦有薄术,可为吾官人以药下验之,无苦也。”朝士大异其说,因请至家,以药投之,果有数小蛇而体平。都人益共神之,而不知其竟挟何术也。(宋・何e《春渚纪闻》卷二)
本帖最后由 项庄舞剑 于 2011-6-3 10:55 编辑

这则测字故事用了三种方法,一是释义附会法,以助字之“助”牵涉到内助之“助”;二是拆解法,即将“也”字拆解为“三十一”,又拆解为“十三”;三是拼合法,即将“也”字分别与“氵、马、亻、土、虫”等字进行组合,然后再对组成的字进行解释。
  2. 宁波儒士胡弘善测字,有士人应试,书“串”字问之。弘云:“君不唯中举,兼擢进士。‘串’字者,二中也。”别一士闻其语,是亦书“串”字以问,弘云:“君且勿言科名,当忧疾病。”其后二人一连捷,一得重疾。弘云:“前问者出于偶尔,后问者从而效之,则有心矣。‘串’下加‘心’,故应得患也。”其术大抵如此。(明・陆粲《庚巳编》卷九)
  这则故事前者用的是拆解法,后者用的是拼合法;前者围绕着文字本身做文章,而后者加进了情景因素,以指事法得一“心”字。有趣的是,对同一个“串”字,测字者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解说。
3. 有书“字”字请测者,一审视即拱让曰:“是一位现任宰官,在内则都察院,外则按察使。”盖上为宪字头也。“但下‘子’字,属地支之初,是新迁转耳。恭喜必得。”又问:“地方何如?”答曰:“总在好的一边。”以“子”字为“好”字之半也。临别,其亲私问曰:“亦有不利者乎?”答曰:“子为一了,只恐此任不能迁转。”既而信然。(清・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一)
这则故事,测字者先将“字”字拆解为上下两部分,而后分别对之进行解释。先用拆解法,根据“字”的部首“宀”与“宰官”、“察院”、“按察”在字形上的关联性作出解释;后面三测分别用了三种方法,“地支之初”用的是释义比附法,“好的一边”用的是先拼后拆法,“子为一了”用的是拆解法。
4. 戊子秋,余以漏言获遣,狱颇急。日以一军官伴守,一董姓军官云能拆字,余书“董”字使拆,董曰:“公远戍矣,是千里万里也。余又书‘名’字,董曰:“下为口字,上为‘外’字偏旁,是口外矣;日在西为夕,其西域乎?”问将来得归否,曰:“字形类‘君’,亦类‘召’,必赐还也。”问在何年,曰:“口为‘四’字之外围,而中缺两笔,其不足四年乎?今年戊子,至四年为辛卯,‘夕’字‘卯、之偏旁,亦相合也。”果从军乌鲁木齐,以辛卯六月还京,盖精神所动,鬼神通之;气机所萌,形象兆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
  这则故事第一问的“董”字,用的是拆解拼合法:“重”拆开为“千里”,“艹”与“禺”拼合为“f”字。第二、三问“名”字用了拆解拼合和象形两法:先将“名”字拆解为上下两部分,再将上部“夕”与“卜”组合,合成“口外”两字,再对“夕”作附会式的释义,便有了“西域”;次将“名”字象形为“君”、“召”两字,意为“君主召还”;最后对“名”字再进行拼合拆解,于是便有了“不足四年”和“辛卯还京”之说。
  5. 阊门外上津桥朱某家贫,欲入山寻死,遇仙解救,授测字一书,其验如神。……某日测某人字。时吴三桂将反,有文书来,向苏藩库借饷十万两。方伯慕公天颜踌躇莫决,乃延朱测字,且告以故。朱曰:“请命一字。”适几上有残柬,慕公随手翻转,指“正”字为枚。朱曰:“不可借。‘正’似‘王’字,王心已乱。且柬正面合几上,正而反矣,即反之兆也。”慕即拒之。未几,果应其言。其子亦习父业,占验不减于父……有人以“武”字问有子否,朱曰:“绝矣,一代无人,自此而止。”其人果无后。(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 这则故事父子两人各自用了不同的方法。朱父先用会意法,以“正”字错乱了“王”字的中间部分,解释其为“王心已乱”;又以指事法,即借用情景因素,解释“柬正面合几上”是吴三桂将反的征兆。朱子则用了拆解拼合法,先将“武”拆开为“一、弋、止”三字,再将“弋”与“亻”拼合,认为“弋”字为“代”字无“人(亻)”,于是便解释其为“一代无人,自此而止”。
  6. 乾隆丁卯,孟瓶庵师于榜前请人测字,以余茶书一因字于桌上,其人曰:“此为国中一人之象,君必为此科解首矣。”旁一友跃然曰:“我亦就此因字烦君一测。”其人曰:“君此科恐无分,或后此有恩科,亦必中。盖彼因字系无心,君因字系有心,以因加心,有恩字象也。”旁又有一友,以所执折扇拍桌曰:“我亦以此因字烦君一测。”其人敛眉蹙然曰:“君之扇,适加因字正中,有困之象,其终于一衿乎?”后三君皆如其言。(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三)
  这则故事三人均以“因”字请测。对第一人,测字者用了拆解法与象形法,先将“因”字拆分为“囗、一、人”三字,又将“囗”象形为“国”字;对第二人用的是指事法和拼合法,先用指事法得一“心”字,再将“心”与“因”拼合成“恩”字;对第三人用的是指事法与假借法,先以指事法借执扇拍在“因”字正中的情景因素,再以假借法将它与“因”字拼合成“困”。 编辑:张兴兴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