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藝術對絲綢之路的溫潤和滋養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9-6-23 13:48|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992| 評論: 0|原作者: 程金城|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藝術交流是絲綢之路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絲綢』給人以柔軟和溫馨之感,是融實用性與審美性為一體的完美創造。以『絲綢之路』來標識東方與西方雙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交流,既具有實體所指又具有象徵含義。這一命名在 ...

從古至今,絲綢之路上的交流和互動,都有藝術相伴。藝術是溫潤和滋養絲綢之路的精神源泉和情感溪流,也是貫通絲綢之路的文化血脈。絲綢織錦、染纈服飾、地毯掛毯等紡織藝術,陶瓷器、青金石、玉石、青銅器、玻璃等器物藝術,音樂和樂器、歌舞和戲劇等綜合表演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造型及宗教藝術等等,以其物質與藝術屬性的和諧統一、實用與審美功能的相得益彰滿足了絲綢之路沿線人們的各種需求。同時,藝術的交流和相互影響,溝通了民族情感,化解了文化衝突,絲綢之路由此千年不絕,綿延至今。

藝術交流是絲綢之路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徑。『絲綢』給人以柔軟和溫馨之感,是融實用性與審美性為一體的完美創造。以『絲綢之路』來標識東方與西方雙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交流,既具有實體所指又具有象徵含義。這一命名在相當程度上昭示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不可分割的特徵,也揭示了藝術審美作為『共同語』在人類歷史上的特殊意義。

古絲綢之路是商貿交流之路,也是文明衝突和融合之路,是人類在應對自然和社會兩方面挑戰中共同拓展的創業之路。古絲綢之路充滿艱難險阻和利益之爭,而蘊含着藝術要素和審美特質的物質交流,從一開始就以藝術的特殊語言訴說人類共同友好的話題。溫潤絢麗的絲綢,精美絕倫的瓷器,神秘的青金石製品,造型多樣的青銅器和各類金屬工藝品,以及紡織地毯、毛氈製品、民族服飾等等風格迥異的草原藝術,還有附着於建築造型、裝飾紋樣、雕塑風格、繪畫技巧上的各種藝術要素,都以特殊的交流語言和方式,溝通了東亞、中亞、西亞、南亞、北非和歐洲的聯繫,化解和撫慰着經濟利益和軍事衝突對民族情感的創傷。歷史上,絲路的物質貿易時斷時續,而藝術之路一經開闢就從未間斷,並在本土化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樣態,逐步形成了絲綢之路亞歐非大陸、草原、海上等藝術廊道,使藝術成為割不斷的精神文化之路,延續着東西方的情感交流。

在當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藝術方面的交流如火如荼,特別是中國文化藝術走出去的舉措,對『一帶一路』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歌舞藝術表演、考古藝術展覽、文化藝術博覽,以及文學語言藝術、影視藝術、繪畫書法藝術、文化創意產品、工藝美術、民間藝術等方面的交流互動,構成了絲綢之路豐富的人文景觀,顯示出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相互了解、民心相通的情感追求。因此,藝術創新和交流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藝術可以穿越時空,可以超越紛爭,可以在民心相通、文化交融中發揮特殊作用。

絲綢之路藝術審美與物質功能的融合,決定了其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和介入歷史創造的特殊功能。人類的交流從物質交換開始,通過各種生活用品和器物的交換,溝通着不同族群人與人的關係,而物質被賦予藝術審美特性,則改變和豐富着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美學風尚,也化解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中國絲綢、瓷器被西方人推崇,印度、波斯、中亞音樂舞蹈對中國樂舞的影響等等,是在藝術差異性中建立的新型審美關係,並發揮了長久而特殊的功能。絲綢之路藝術從物質實用性與精神審美性兩方面滿足了東方與西方社會的需求,也穿越了國家民族地域界限。絲綢之路藝術史與以往的國別藝術史、區域藝術史、世界藝術史不同之處之一,就在於它不是『純藝術』的歷史,而是與物質結合在一起的交流史。從學術的角度說,在人類藝術史乃至人類史的視域中研究絲綢之路藝術,避免了在狹義的藝術視域下建構藝術史的發展邏輯,同時,提出一個藝術理論問題——『物的藝術表達』。

『物的藝術表達』的概念,意指物質交流負載藝術元素,同時,藝術創作及其傳播對於物質載體、材料、質地的要求、利用和催生,使得『物』蘊含豐富的藝術性和審美性,也具有了藝術表達功能和『文本』敘事功能。『物的藝術表達』的研究將使絲綢之路藝術的意蘊獲得新的理解,也使得絲綢之路物質與藝術之關係獲得新的闡釋。瓷器和其他器物,絲綢和織物,樂舞和樂器,建築風格和雕塑手法等等,不僅以物的實用性而且以其藝術性溝通人類審美情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精神滋養。可以說,蘊蓄藝術審美性的絲綢之路物質交流,或者說具有藝術品格的物質交流,就是心靈對話,就是美意識的表達,它在一定程度上彌合經濟利益和文化衝突造成的裂痕,這是人類藝術史上特殊的藝術現象,是絲綢之路藝術的獨特意義之所在。

彼此欣賞、和而不同是絲綢之路藝術的文化理念。絲綢之路藝術作為相互影響、相互聯繫的藝術整體,體現了一種彼此欣賞、和而不同、包容差異的文化精神,它的藝術趣味是異中有同,它的審美特質蘊含更多共性,它的精神追求指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藝術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和演變,其重要意義包括物質交流對異域生活方式的影響,以及時尚和審美趣味的改變。在古代,西方曾因為遠東地區的瓷器和茶葉等的進口而創製出大量新型器物和藝術產品;中國的青花瓷餐具,改變了歐洲的飲食習慣和室內設計。同樣,來自歐洲、南亞、西亞和中亞的豐富的物質產品交流,也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和東亞的生活方式,創造出新的藝術樣態。由對藝術的彼此欣賞而加深相互之間情感交流和文化認同,可以說,不同藝術的接受就是對不同文化差異的包容和融合,藝術是溫潤和滋養絲綢之路的精神源泉。

回望和重建人類精神家園是絲綢之路藝術的價值指向。古代絲綢之路藝術的特質是求真、向善、唯美,絲路藝術史是人類精神發展史回望的重要參照系。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智能化時代,絲綢之路藝術為人與世界關係反思和重建提供了藝術確證和美學智慧。絲綢之路的廣袤遼遠使得藝術家可以有更大的思維空間和心理距離來觀照表現對象,通過對絲綢之路的特殊理解、體驗、感受的情感化和審美表達,為讀者提供不同的審美感受。它可以是古絲綢之路歷史及其文化的藝術再現,可以反映絲綢之路當代的歷史實踐、社會現實、創業事跡、奮鬥精神,也可以是對沿途的自然風光、地理環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風物世情等的描述,而其核心是人,是與絲綢之路相關的社會實踐、生命過程,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通性和共通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家園的建構。絲綢之路藝術倡導和表達和平正義、天下情懷、協和萬邦、互利共贏等價值取向,提倡文化多樣性,秉持積極向上的審美價值取向,使藝術成為燭照和引導人類前進的燈火。

    (作者:程金城,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絲綢之路中外藝術交流圖志』首席專家、蘭州大學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