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近代第一所公立中醫學校原來是它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9-4-1 12:47| 發布者: 醫館界| 查看: 3714| 評論: 0|原作者: 張效霞|來自: 藥匣子周刊

摘要: 立學校、設學會、辦雜誌,一直都被近代中醫學界視為振興發展的『三大法寶』,其間誕生了至今被我們遺忘或忽視的第一所公立中醫學校——南京國醫傳習所。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立學校、設學會、辦雜誌,一直都被近代中醫學界視為振興發展的『三大法寶』,其間誕生了至今被我們遺忘或忽視的第一所公立中醫學校——南京國醫傳習所。

先期建成南京國醫傳習所

1932年,南京『醫藥界巨子』隨翰英、楊伯雅、朱子彝、張簡齋、馮端生、張棟梁、汪紹生、包農輔、郭受天、鬍子憲、王舜卿、程調之、周晉生、施子良、高錦堂、劉古衡、沈鑄臣、陸勛臣暨『政界聞人』陳立夫、彭臨九、陳文虎、杜同甲、傅選青、張宗成,『鑑於國醫學術,向系人自為學,以致學說紛歧,難收統一之效,當此學術競爭時代,不可不籌設醫事教育團體,以謀國醫學術上之補充』,共同發起成立南京國醫傳習所,推舉隨翰英、楊伯雅、朱子彝、張簡齋、張棟梁、馮端生、程調之、施子良、周晉生、傅選青、張宗成為董事,張棟梁、程調之為常務董事,張簡齋為董事長,負責籌備事宜,並以董事會名義呈請南京市政府及主管機關核准設立[1]。

▲南京市國醫公會第一屆全體理監攝影 民國二十年九月

當時,中央國醫館尚以暫借的『慧圓街楊宅』作為臨時辦公地點,為『推展館務起見』,1932年8月15日,商請南京市國醫公會將所屬天喜長生祠借用[2],在『三年內暫借該處,常川辦公』[3]。同時呈請南京市政府將原屬南京市國醫公會的位於十廟口三皇廟的地產發還,用作國醫傳習所建築用地[4]。時任南京市長石瑛立即批准,但『僅就現有範圍,不敷布置,殊有窒礙』,建議從與長生祠緊鄰的新廊小學『地界內劃回三方,以資建築』,石瑛又派社會局人員『蒞場會劃』[5]。

▲南京國醫傳習所

為便於解決種種掣肘之瑣事,加之中央國醫館早就有成立國醫專門學校的規劃與藍圖,遂有將南京國醫傳習所改由中央國醫館主辦之動議。1933年9月26日,在南京中央飯店召開首次籌備會議,焦易堂、杜同甲、張簡齋、楊伯雅、隨翰英、石瑛、陳果夫、陳立夫、賴璉、彭養光、傅煥光等出席。經過慎重研究,決定先在長生祠設立國醫傳習所,擴充現有國醫傳習所董事會組成人員,加推焦易堂、杜同甲、陳立夫、陳果夫、彭養光、石瑛、賴璉、傅煥光、葉楚傖、沈仲芳為董事,石瑛為董事長,焦易堂為召集人,並與張簡齋、杜同甲、楊伯雅、隨翰英一起,負責起草【國醫傳習所章程】及具體規劃,提交下次會議討論。

1933年10月1日,在中央國醫館會議廳舉行第二次籌備會議。同伯亭、張簡齋分別就【國醫傳習所章程】擬訂情況、【修改國醫傳習所章程】及經費預算作了說明,會議推舉張簡齋為所長,隨翰英為教務主任,傅選青為事物主任,並再次議決『先辦國醫傳習所,俟【國醫條例】通過後,明年即辦學校,招收正班學生』[6]。

為加緊進行籌備工作,成立了焦易堂為主任,杜同甲、傅選青、沈仲芳等為副主任的籌備委員會。自此以後,南京國醫傳習所的主辦單位升格為中央國醫館,並由此而奠定了近代第一所公立中醫學校的地位。

1934年5月底,在南京國醫公會長生祠舊址開始校舍建設,將於6月竣工,『大約九十月,決可開校上課』[7]。呈請南京市社會局核准備案後,決定先行開設『醫學正科』與『補習班』各一班,『以科學方法,研究中國醫藥,改善療病及製藥方法,養成國醫專門人才』為宗旨,『有初中畢業資格及相當學歷者,可入正科修業,五年畢業;參加南京市國醫檢驗考試,無論已否及格而有志補習者,均可報考補習班修業,二年畢業』[8]。學習課程分為兩種:『必修科目』包括黨義、國文、理化學、生物學、解剖生理學、衛生學、醫學史、病理學、診斷學、藥物學、處方學、內科學、小兒科學(附痘疹科)、婦人科學(附產科)、外科學、臨症講義(醫案)、臨症實習;『選修科目』包括喉科、眼科、正骨科(附金鏃科)、法醫科、按摩科、齒科、花柳科、針灸科[9]。經過先後兩次招考新生,最終錄取『正科四十名,補習班三十名』,於1934年9月19日開學,24日正式上課[10]。

此時,南京國醫傳習所的設施尚未『周備』,隨着『各種籌備,漸臻完善』,董事會決定『補行開學典禮』[11]。

▲南京市國醫傳習所舉行開學典禮

1934年11月14日,隆重舉行開學典禮,黨政要人、醫藥俊彥及新聞記者一百餘人參加。南京市黨部常委周伯敏勸勉『國醫須要科學化,不矜己長,以力求進步;不沒人善,以吸收新知』:『現海禁大開,西醫流入我國,與中醫有發生競爭現象。我們設立國醫傳習所,教授學生,應當用科學方法,做有系統的研究,把學術重新整理,以杜外人口實,且繼往日偉大的成績,振興軒岐絕學,庶幾我國民族的健康,得有保障。』[12]

南京市市長石瑛致詞說:『學問是公開的,自己好處要保存,人家好處要學他。既不可自視太卑,亦不可夜郎自大。

我們中國醫學,有數千年的歷史,經過古來多少名醫研究試驗,始得到這樣的結果。處現在科學發達的時代,西醫每自矜有生理解剖學等,說是它們有科學系統,有實地試驗;中國只有國藥可用,國醫是靠不住的。這是豈有此理的話!沒有國醫,這個國藥如何能知道用法呢?不過,國醫故步自封,不求猛進,為人詬病,這是不肯勤學的毛病。據上兩點看來,國醫要自己虛心求學,打破故步自封及不肯勤學的陋習。須知國醫學理是一種高深的哲學,含蘊精妙,不易研究。現傳習所共招學生兩班,「本科生」多系中學畢業,於一切普通科學,皆具有相當的程度,入學前一二年,教以理化、生理、解剖、衛生等,樹立醫學的基礎;再進而研究醫理、病理、藥性等,把從前已發明而散失的,一一整理起來;未發明而需要的,努力精求實現,發揮而光大之。諸生雖只有五年畢業,但是畢業後,仍望繼續研究,學有心得,再資遣出洋,學習西醫的長處,觸類旁通,中西一貫;到那個時候,便無所謂中醫、西醫,就是人類最需要的醫學罷了。這是對於日班本科的希望。「夜班補習生」都是已經學過多年,於一切醫藥書籍,讀得很多,自然是要提高程度,然不得良師指導,終難探得醫學源流。例如古今中外注釋【傷寒論】者,凡一百三四十家,議論紛紜,莫衷一是,且多互相攻訐,使後之學者讀之,如大海一筏,茫無津涯,所以必賴名師,就其經驗所得,告以某家注釋為是,某家注釋為非,抑某某兩家學說,立言雖異,而理實相通,「去紫奪珠」「去瑕存瑜」,諸生必須學有根柢,乃能知所抉擇,方足以濟世活人;並希望本京一般年輕的國醫,晚間多多來所補習,得到許多益處。這是對於夜班補習生的希望。本所諸生果能一致努力,日求進步,預祝將來必能收穫很大的效果。』

陳立夫作為董事代表也發表了演講:『研究中醫與批評中醫之言論,均未能中肯。西醫雲三指切脈,茫無所據,未免強詞奪理;中醫雲以機械療疾,背乎氣化,亦屬主觀太深。何者?六脈配合臟腑,病因確有根據;器械測驗症狀,能助四診不逮;各是其是,中西不能融化,兩有裨益,均屬一偏之見。醫者治病,須知【易經】陰陽之理。夫陰陽時令,陽為物質,陰為精神;時令循環,病體寒熱。凡醫家臨床,當分膏粱藜藿、地方南北、時令之寒暑、軀體之少壯等事,面面兼顧。中醫出神入化,須具有活潑靈敏之天資,乃能勝此重任。近年西醫,突飛猛進,中醫則日漸消沉,其原因何在?蓋西醫掠我之長,補己之短,如美日之研究【本草綱目】、法德之研究針灸治療,風起雲湧,日有進步;中醫不但弗取他人之長,反被他人竊我之長,使軒岐四千餘年之結晶,日益退化,放棄教育,是誰屍其咎呢?況醉心歐化者,每曰中醫不合科學化,仍以歐美所有者,吾當捨己從人;歐美所無者,吾當弁髦擯棄。是非倒置,實背總理保存固有文化之遺訓。要知吾國醫學之價值,是從數千年人民疾病經驗得來,即歷代無數名醫慘澹經營,耗去無量的心血換來。簡言之,直不啻以千百億兆的生命,試驗犧牲換來。是此偉大成績,吾四萬萬七千萬人民,當賴之為「託命符」。彼等淡焉漠焉,反以為無足輕重,尊人賤己,真豈有此理!現在國醫傳習所成立,莘莘學子,精勤研究,但須從根本上做起,並要迎頭趕上去,取他人之長,舍他人之短,再加用己身之長,去己身之短,不宜妄自尊大,更不宜妄自菲薄。妄自尊大,是謂自暴;妄自菲薄,是謂自棄。自暴自棄,均為不可。若從現在努力去做,須先明了大體的趨向,然後局部的進步,自然有基礎。』[13]

1935年8月,南京國醫傳習所再次招收新生,『第一次招生,已於八月二日考過』,『月底將再續招』[14]。

1936年,第一屆『補習班』臨近畢業之際,國醫傳習所呈請中央國醫館派人監督畢業考試:『定於六月十九、二十兩日,舉行畢業試驗,並繕具分科試驗表,送呈鈞館鑒核。屆期仰祈派員蒞所監試,以昭鄭重。』中央國醫館特派秘書主任周柳亭作為代表『蒞場監試』[15],『經各科教授評定甲乙,均尚及格,隨填畢業證書三十張,呈奉社會局蓋印發還』後,又加蓋了中央國醫館印章[16]。

1936年,焦易堂鑑於『中醫傷科為吾國固有國粹,成效卓著,現為應付非常時期,此項人才尤須積極造就,以謀利社會』,在徵得張簡齋所長同意後,決定開辦傷科班[17]。但是否舉辦,不得而知。

籌而未競的中央國醫專校

南京國醫傳習所建成以後,中醫學界興辦中央國醫專門學校的願望與理想,終民國之世,一直都在不斷努力爭取實現。

1937年3月,衛生署中醫委員會成立後,『以【中醫專科學校教學規程】業經中央政治委員會議決:「交教育部會同委員會妥為訂定」,特商請衛生署指派隨翰英、張錫君前往教育部會商進行辦法,並一面草擬國立中醫專門學校預算,請衛生署商教育部於下年度開始時,在首都籌設國立中醫專門學校』[18]。

所擬訂的預算草案,共計國幣24.6萬元,包括臨時經費15萬元(建築費10萬元、設備費3.5萬元、籌備費1.5萬元)及第一年度經常費9.6萬元(俸給7萬元、辦公費1.2萬元、購置費1.4萬元)[19]。無奈此時抗戰的烽火已蔓延至南京,並被迫遷都,開辦中央國醫專門學校的計劃遂擱置下來。

1939年4月22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中醫專科學校暫行課目表】並令各省教育廳查明中醫學校辦理情形,但延宕數年,卻遲遲未見有任何主辦公立中醫學校的舉措。

在1942年10月召開的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一次大會上,孔庚、曹昌賓分別提交了【為請求政府訊予創辦中醫專科學校以促進中醫學術,並令衛生署於各省市縣鄉鎮之衛生所、衛生院、衛生處兼用中醫人才以利病家,減少漏卮案】及【請政府設立中醫學校,用示教育平等,以重民命而利抗戰案】,孔庾更是提出了【限期成立國醫專科學校,造就中醫人才案】:『請行政院令飭教育部迅速延攬中醫學者,集思廣益,編輯教材,並限期一年內成立中醫專科學校,普及各省市設立分校或訓練班,以發揚民族固有醫藥。』

大會將以上提案,合併討論,議決如下:『以科學方法,研究我國原有醫術及藥材,為衛生行政機關及醫藥學校亟應切實注意之事,本案送請政府參考。』[20]

相關部門不但不予採納,反而採取了一些倒行逆施的措施。1946年2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命令上海市教育局取締上海中醫學院、中國醫學院及新中國醫學院,公然否定已經頒布的【中醫專科學校暫行課目表】;同年6月,衛生署命令各地衛生局,規定中醫不得再稱醫師,自我違背1943年公布的【醫師法】。面對政府機關『前後言行之不符,實使人痛心疾首』的情勢,『上海市中醫藥界積極自籌十億元,以期建立國立中醫專科學校』,並『會同首都中醫藥界向政府請願』,『結果尚稱圓滿,不日將展開籌備工作』[21]。但囿於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實現。

抗戰勝利以後傳習所複課

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還都後,停辦已達十年之久的南京國醫傳習所,在張簡齋所長的積極努力及南京醫藥界的募捐幫助之下,重新修葺被敵偽焚燒的長生祠並增加其他建築設施,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在向南京市教育局備案後,於1947年6月開始招錄學生,報名者不僅男女均有,而且還有開業已數年的醫師,但多數為抗戰前在該所就讀而未畢業者[22]。

當時,上海中醫學院、中國醫學院、新中國醫學院已被當局勒令關閉與停辦,『在今日中醫藥教育搖搖欲墜之勢,國醫傳習所能夠復校上課,也是中醫藥界中一朵奇異光彩之花。』為此,醫聲通訊社南京分社社長兼特派記者張德培在開學前夕專訪國醫傳習所,『報名上課者,大半為該所舊生』,『此次甄審者七十多人,及格者六十人。女生王問儒、王慧智、梁玄亭、沈慧君、蔡香帆五人,男生芮心齋等五十五人;系下午制,授課時間為每日下午三時至六時,教材大半均由該所自編,內設教導處、事務處,其講義為內科、外科、婦科、幼科、生理解剖、病理、診斷、方劑學、藥物學;期間六個月,期滿之後,即行重招新生,依舊為四年制。』[23]

1947年7月1日,南京國醫傳習所正式上課。除集中1934年和1935年錄取的學生分別組成『特別訓練班』外,還開始了向社會公開徵集圖書並籌備出版雜誌等工作[24]。

其後,因國內時局緊張,有關國醫傳習所的訊息未見報道。南京解放前夕,張簡齋攜家人前往香港,南京國醫傳習所也曲終人散。

參考文獻[1]國醫傳習所之籌備.南京市國醫公會雜誌,1932,(8):43~44.[2]函南京市國醫公會請借用長生祠為本館辦公處文.國醫公報,1932,(創刊號):62~63.[3]函南京市國醫公會擬暫借長生祠常川辦公希查照見覆文.國醫公報,1932,(2):37~38.[4]函南京市政府請發還本市醫藥公會地產以便辦理國醫傳習所文.國醫公報,1932,(創刊號):62[5]函南京市政府請飭行社會局派員將醫會原接新廊小學地界會劃以資建設國醫傳習所文.國醫公報,1933,(10):25.[6]中央國醫專校與醫院之籌備經過.光華醫藥雜誌,1933,1(1):57~58.[7]南京國醫傳習所將開辦.光華醫藥雜誌,1934,1(9):1.[8]南京市國醫傳習所:中央國醫館主辦,推張簡齋任所長.廣濟醫刊,1934,11(9):4~5.[9]首都國醫傳習所續招男女生,定於九月中旬開校上課.光華醫藥雜誌,1934,1(11):50~51.[10]南京國醫傳習所開學上課.光華醫藥雜誌。1934,1(12):48.[11]南京國醫傳習所將補行開學典禮.光華醫藥雜誌,1934,2(1):92.[12]南京國醫傳習所舉行開學典禮.光華醫藥雜誌,1934,2(2):52.[13]南京國醫傳習所舉行開學典禮各來賓謝詞.國醫公報,1934,2(2):1~4.[14]南京國醫傳習所續招新生.光華醫藥雜誌,1935,2(10):53.[15]南京國醫傳習所補習科畢業呈請中館派員監試.光華醫藥雜誌,1936,3(9):56.[16]令南京市國醫傳習所據呈報補習班畢業證書請加蓋館印應予照准文.國醫公報,1936,4(2):11.[17]南京國醫傳習所將開辦傷科班.光華醫藥雜誌,1936,3(11):1.[18]中醫委員會建議創設國立中醫專科學校.光華醫藥雜誌,1937,4(8):1.[19]國立中醫專校積極計劃進行:張委員擬就預算,刻已送教育部審核.光華醫藥雜誌,1937,4(9):3.[20]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一次大會中醫學校提案全文.華西醫藥雜誌,1946,1(9):51~53.[21]中醫藥界一致要求建立國立中醫專科學校.吳興醫藥月刊,1947,復(13):20.[22]德培.南京國醫傳習所複課.醫聲通訊,1947-7-22.[23]張德培.南京國醫傳習所復校一夕訪問記.華西醫藥雜誌,1947,2(6~7):42~43.[24]京國醫傳習所征書出刊.醫聲通訊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