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醫節設立90周年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9-3-20 14:40| 發佈者: 醫館界| 查看: 1963| 評論: 0|原作者: 半夏

摘要: 中醫界經過了這一次的大風暴,我們就根據在總商會開大會第一天的日期(三月十七日),定為『國醫節』,又稱『三一七事件』。從此之後,年年三月十七日那一天,全國中醫界都舉行國醫節紀念儀式。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中醫界經過了這一次的大風暴,我們就根據在總商會開大會第一天的日期(三月十七日),定為『國醫節』,又稱『三一七事件』。從此之後,年年三月十七日那一天,全國中醫界都舉行國醫節紀念儀式。

— 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

醫館界 半夏

國醫節真的有點尷尬。

既不是如春節、七夕般的傳統節日,也不是國家欽點的職業節日,更不是國際通用節日。我們為什麼去紀念它呢?

從國醫節誕生的原因中找嗎?

國醫節是怎麼誕生的呢?因為在90年前『廢止中醫案』裏,中醫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中醫界經過了這一次的大風暴,我們就根據在總商會開大會第一天的日期(三月十七日),定為『國醫節』,又稱『三一七事件』。從此之後,年年三月十七日那一天,全國中醫界都舉行國醫節紀念儀式。

— 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

只是為一次勝利而紀念,真的有點太單薄了。換一種角度,把國醫節(三一七事件)視為一種可以學習的案例,可能更有價值。

先過一下三一七事件始末.

三一七事件始末☟

▶1929年2月23-26日 , 在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 余雲岫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案』獲得通過。

▶1929年2月26日,上海【新聞報】首先披露此事。

▶【康健報】創始人陳存仁和【醫界春秋】雜誌創始人張贊臣通電商量對策,陳存仁提議召集全國中醫代表到上海來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抗爭會。

▶陳存仁和張贊臣贏得當時名醫謝利恆與丁仲英的支持,決定利用【康健報】和【醫界春秋】的全國訂戶地址,在各省各市各縣挑出二人,將抗爭通電轉交當地中醫公會。

▶藥業張梅庵加入,提出中醫師及中藥店擇日全體停業半天,舉行上海醫界聯合抗議大會。

▶上海醫界聯合抗議大會順利舉行,一千多中醫停診,幾百人藥業人員參加。定於三月十七日假座上海總商會舉行全國代表大會。

▶3月2日,余雲岫主編的【社會醫報】把沒有宣佈實行的『廢止中醫案』刊登出來,再一次惹怒全國中醫藥界。

▶3月17日,有十五省代表,二百四十三縣的縣代表,四個市的市代表共計正式代表二百八十一人,參加全國醫藥團體總聯合會,會議連開三天,會上提出派代表到南京去請願。

▶3月23日下午,蔣介石接見請願團,說:『你們的事,我都知道了。我對中醫絕對擁護,你們放心好了。小時候,我有病都請中醫看的,現在也常服中藥。』接見時間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但大家還是確信,問題已得到徹底解決。

▶3月24日,請願團與衛生部長薛篤弼與請願團的談話中一再表明。自己決不會實施廢止中醫提案。與之相反,衛生部為加強與中醫的聯繫,還決定聘請謝利恆、陳存仁二位中醫為顧問。至此,請願任務可以說已勝利完成。

在央視熱播劇【老中醫】中,也涉及了三一七事件的情節,但是呈現出來的劇情真的太簡單了。三一七事件的勝利牽扯到多方面的複雜原因,每個原因背後都有其背後的意義:

▲代表團合影

✎要有抬頭看天的中醫人

在317事件中,最早為『廢除中醫藥』奔走的是兩位特殊的年輕人陳存仁和張贊臣,他們不僅是開堂坐診的大夫,還分別是【康健報】和【醫界春秋】的創始人。

『廢除中醫藥』不僅讓他們做不成大夫,連報紙也將辦不下去。因為『廢除中醫藥』有明確的提到:『禁止登報介紹舊醫。』和『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主要條文

1、施行舊醫登記,給予執照方能營業,登記限期為一年。

2、限五年為期訓練舊醫,訓練終結後,給以證書。無此項證書者停止營業。

3、自1929年為止,舊醫滿50歲以上、在國內營業20年以上者,得免受補充教育,給特種營業執照,但不准診治法定傳染病及發給死亡診斷書等。此項特種營業執照有效期為15年,期滿即不能使用。

4、禁止登報介紹舊醫。

5、檢查新聞雜誌,禁止非科學醫學宣傳。

6、禁止成立舊醫學校。

可能是因為兩人面對的雙重威脅,也可能是因為兩人本就是關心中醫整個行業命運,並敢於行動的中醫人,或者說敢於出頭的中醫人,不然也不會辦報紙,將自己處於輿論的高地。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中醫人提倡『一心只讀醫書』,漠視任何行業大事。可是在你『埋頭苦讀』的時候,可能連容身之處都沒了。

任何人都不是一座孤島,誰都不能獨善其身。中醫要專心的鑽研醫術不假,可也要『抬頭望天』吶。

中醫人講究中庸之道,更多的提倡明哲保身。【老中醫】就還原了這個情節,陳寶國飾演的翁泉海則『都不出頭,讓我來』;馮遠征飾演的趙閩堂一直在『挺身而出』和『明哲保身』之間搖擺不定。

這是【老中醫】不符合史實的情節之一。其實,整個317事件中,中醫界總體表現得非常積極,可是說是全國中醫藥團結一致的一次大抗爭,317事件之前,中醫從來沒有過大集會。也許是因為中醫面對的是生死存亡,只能抗爭到底了。

看着前輩為中醫奮起疾呼,現在我們的中醫藥也有種種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中醫人自己要不要關心呢?要不要出頭呢?要不要做點什麼呢?

沒有年輕人,就沒有了中醫的未來

【廢止舊醫(中醫)以掃除醫藥衛生之障礙案】有一個非常刁鑽的地方,對已經成為中醫師的影響不大,要絕的是年輕中醫的後路。

蛇打七寸,年輕人就是中醫存亡的七寸,如果沒有了年輕的,新的中醫成長起來,中醫自己便漸漸消失了。『廢除中醫案』打壓中醫的方法真是切中重點。就像我們現在也基本達成一個共識,要復興中醫,就要支持青年中醫。

杜絕年輕中醫出頭還有用心險惡的一點,年輕中醫在社會中沒有威望,想出頭也出不了頭,有威望的老中醫沒必要出頭,依舊可以維持自己的中醫生涯。余雲岫之流是算準了這樣中醫就會任人宰割嗎?

年輕人只要有策略,哪怕是沒有威望,也是可以做大事的。317事件在商討的時候就達成了這樣一個共識,『年輕人做事,老中醫站台』。請願團五人中只有謝利恆一個德高望重是老中醫,主要起坐鎮的作用,其他四個都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中醫。

所以說現在的年輕中醫,不必妄自菲薄,中醫藥事業很需要年輕人的參與與奮鬥。

中醫要掌握話語權

317事件的成功離不開有策略的謀劃,牢牢掌握住中醫的話語權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民國是報紙雜誌興盛的時期,中醫界率先在報紙上大規模抵制廢除中醫。

▲【醫界春秋】

刺激西醫反感,余雲岫、汪企張、龐京周、范守淵遂組成最會動筆墨的四人組,出奇制勝地在各報發出反對中醫的言論,中醫界也推出四人,由一人應付一人,如打擂台一般在報紙上展開筆戰。

這時,黨國要人褚民誼也橫插一腳,擬好長篇送到【申報】發表,陳存仁及時起稿駁復,一一對應,相映成趣,醫界中人看了無不拍案叫絕。

其實請願團五人都是筆桿子,都能夠為中醫在報紙上引導輿論。正是因為這五個人口才好,文筆好,才得以被推舉為請願團,代表中醫到南京政府抗爭,成為『廢除中醫案』抗爭的中流砥柱。

『廢除中醫案』的輿論引導先發制人,針鋒相對,引起了全國性對中西醫的討論,中醫最終取得上風。在這場輿論中,中醫一直把握着自己話語權,可是現在我們還能應對好中醫的社會輿論事件嗎?

當年,陳存仁和贊臣等人,一手治得好病,一手寫得好文章,恐怕他們希望出來的內容更容易貼近中醫吧。在新媒體時代,人人可寫作,希望更多的中醫大夫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

中醫和中藥很團結

五人代表團中,有一位很激烈的藥業青年,他就是張梅庵,是他主動自己參與到抗爭中去的,也是他提出上海的中醫中藥人士率先開鬥爭會。

其實余雲岫等西醫提出的是廢醫存藥,中藥界人士本不必趟渾水,但中藥界開明的人士懂得,中醫中藥唇齒相依,唇亡則齒寒,遂與中醫人士團結一致,奮起鬥爭。

而如今的中醫界和中藥界似乎離得越來越遠了,雙方也越來越不了解了。

那時的中醫實力強於西醫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季強在提案中細數了中西醫的差別:在醫院數量上,西中醫的比例是6.8:1;在醫生數量上,兩者比例是9.4:1;2017年全國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達81.8億人次,其中中醫為10.2億次,僅12.47%。

而在民國的時候,具備壓倒性優勢的是中醫。

『全國中醫有八十三萬人,藥鋪約有二十餘萬家,對全國十分之九以上的人民做着療病保健的工作,而全國西醫不過六千人,多數集中在都市,無數縣份和鄉村,一個西醫都沒有,人民一旦有病,唯中醫是賴,怎樣能廢止呢?』

不像現在老百姓生病了首選西醫,民國的西醫處於弱勢,無人問津。即使當時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一個中醫也沒有,現實中主要還是中醫擔着全國人民的健康。

保住中醫的地位的根本原因還是中醫自身硬。現在的國家扶持並不能讓中醫真正站起來,真正站起來還是靠我們全體中醫的治病實力。當現在的中醫真正變強的時候,中醫才能揚眉吐氣,

那時的中醫還很有錢

317事件中,全國性的抗爭大會和請願團赴南京的費用,很大一部分來自上海的中醫界的捐款,全國的代表吃住都不用花錢,吃住條件都還不錯。不說全國的中醫很有錢,至少在當時中醫發展最好的上海,中醫是很有經濟實力的。

現在的中醫佔比少,經濟回報也少。可見當中醫的實力增強,經濟回報也會可觀,那時候發展中醫就不只是文化問題,也會是經濟問題。

▲陳存仁和其著作之一

堅守中醫、相信中醫

當時的西醫攻擊中醫的一點就是,『中醫太保守,不能跟着時代走』。

當時的保守在現在看來更像是自信,自信中醫治病救人的實力,要知道民國時期,西方代表文明,傳統代表落後,在那種環境下,中醫能堅持自我,尤為珍貴。

也可能是源於中醫長期以來辯證論治的思維方式,無論社會風氣是什麼樣的,中醫更願意相信『眼見為實』。當時全國報紙針對中西醫之爭的輿論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說西醫看不好的病,竟被中醫看好的事實。

如今,還有人在心裏打鼓,中醫到底行不行,90年前317事件的成功,想必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