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9-1-15 09:25|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483| 評論: 4|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①青塘遺址中黃門岩2號洞穴地點發掘區。資料圖片 ②城河遺址4號墓出土的陶器。資料圖片 ③蘆山峁遺址房屋內奠基的玉牙璧。資料圖片 ④劉家窪遺址出土的金牌飾。資料圖片 ⑤城壩遺址出土的『宕渠』文字瓦當。資料 ...

①青塘遺址中黃門岩2號洞穴地點發掘區。資料圖片

②城河遺址4號墓出土的陶器。資料圖片

③蘆山峁遺址房屋內奠基的玉牙璧。資料圖片

④劉家窪遺址出土的金牌飾。資料圖片

⑤城壩遺址出土的『宕渠』文字瓦當。資料圖片

⑥太子城遺址出土的龍形脊飾。資料圖片

『2018年六大考古新發現』10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揭曉。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六個考古項目榜上有名。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還原嶺南最早人類的生活

青塘遺址位於廣東省北部清遠市英德市青塘鎮,是華南地區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典型的洞穴遺址。

2016年至2018年,通過3年考古工作,在青塘遺址發現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連續的地層堆積,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處重要遺蹟,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動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標本一萬餘件。

考古發現一座墓葬,出土保存較為完整的人骨化石一具,其葬式為蹲踞葬,年代距今約13500年。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鎖強表示,這座墓葬的形式,說明當時嶺南人類已具有明確的生死觀念和有意識的埋葬行為,而它也是中國年代最早的可確認葬式的墓葬,是廣東境內保存最完整的距今1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

青塘遺址作為洞穴群,展現了2.5萬至1萬年前華南地區的聚落形態,全面反映出社會複雜程度,系統再現了中國南方從狩獵採集社會向早期農業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

   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五千年前長江中游與下游同樣發達

城河遺址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歷經6年5次考古勘探發掘,確定這是一處屈家嶺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期的重要城址,發現城垣、人工水系、大型院落式建築及其附屬設施、一般性居址、陶器生產區、中心『廣場』設施、祭祀遺存等重要遺蹟。

考古領隊彭小軍介紹,這些重要遺蹟,從內部聚落形態的角度揭示了屈家嶺社會的發展;城垣外側的王家塝墓地,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改變了屈家嶺文化只見城址不見大型墓葬的現狀。

從墓葬規模、葬具、隨葬品等情況來看,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這裏已經出現明顯的社會分化。大、中型墓葬隨葬了體量巨大的棺木,精美的石鉞、漆器,以及大量磨光黑陶、豬下頜骨等遺物。高等級大墓的發現,也填補了長江中游地區缺乏史前大型墓發現的空白。

城垣、居址、墓地三位一體的系統發掘,為長江中游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彭小軍說,這些墓葬棺具明確、葬俗獨特、隨葬品豐富、等級明顯,清楚表明屈家嶺社會形成了完備而獨具特色的墓葬禮儀,與同時期海岱地區和長江下游的史前社會達到了同樣的社會發展程度。

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最早廟堂的雛形

蘆山峁遺址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寶塔區。經過考古勘查、鑽探,確認遺址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2016年至2018年,考古隊對遺址核心區的大營盤梁進行發掘,確認其頂部分佈着三座院落,始建年代為距今4800年左右的廟底溝二期晚段。

三座院落由北部一座大型院落和南部兩座小型院落構成『品』字形佈局,每座院落均有夯土圍牆,牆體殘高0.1米~0.6米,牆體頂部寬1.5米~2米。大型院落為四合院式兩進院落,坐北朝南,東、西兩側院牆內側規整地分佈着廂房,門均朝向院落中心。院落中部並排偏北分佈着三座主建築,坐北朝南,單個建築面積均約200平方米,各建築之間有3米寬的過道。主建築將院落分隔為前院和後院。前院中心有一條南北向的中心大道,其東、西兩側對稱分佈着低洼地,用於前院集水蓄水,或兼有排水功能。兩座小型院落對稱分佈在大院落外,每座的面積大約為700平方米。

大營盤梁最南端是一片小型廣場,有來自院落圍牆外側的『環城路』通向山體南端的埡口。在大型房址、院牆、廣場的夯土中,多次發現以豬下頜骨、玉器奠基的現象。在大型房址附近的堆積中,還發現超過100件的筒瓦與槽形板瓦。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馬明志認為,龍山時代晚期至夏商周時期的都邑遺址,有一些宮城或宗廟建築佈局與蘆山峁的大營盤梁宮殿院落佈局十分接近,呈現為嚴整的四合院式格局,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着某種聯繫。蘆山峁遺址核心區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上的規整院落,似可被視為中國較早的宮殿或宗廟建築早期形態之一。

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這裏是芮國都城

劉家窪遺址位於陝西省澄城縣王莊鎮,由城址、居址和墓地組成的東周遺址。

從地形、地勢和出土的文物可以判定,城址區當屬重要建築所在;同時在其外城發現鑄銅類手工作坊存在。由此推斷,此城應是劉家窪遺址的高等級人群居住區。

通過對115座墓葬的考古發掘,發現大多與兩周時期周系墓葬的特徵保持了明顯的一致性。大墓和部分中型墓雖遭嚴重盜掘,但仍發掘清理出大量青銅器,以及金器、玉器、鐵器、陶器和漆木器等珍貴文物。最惹眼的是,大中型墓中,多隨葬有精美的漆木器,如鐘磬架子、几案、豆等。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種建榮介紹,在2號墓中,出土了7隻鼎,顯示了墓主人諸侯的身份。最關鍵的是,在墓的槨室東北角發現一隻建鼓,鼓柱銅套上刻有銘文『芮公作器』,下面壓着的1件銅戈上亦有『芮行人』的銘文。據此判斷,墓主當為春秋早中期的一代芮國國君。芮國,這個歷史上與周同姓的諸侯的最後政治中心,經劉家窪的發掘得以確認,填補了芮國後期歷史的空白,也提供了周王室大臣采邑向東周諸侯國發展演變的典型個案。

3號大墓的獨特之處在於,槨室四壁共有9個壁龕,每龕有1名年輕女性殉葬。出土文物中有2件鑄有『芮公』的銅鼎、五鎛九鈕的編鐘、大量的車馬器及1件罕見的木格漆繪牆圍與1件漆器。這座墓中未發現任何兵器,由此推測墓主可能為2號墓主人芮公的夫人。

考古發現的種種跡象表明,這裏是一處芮國後期的都城遺址及墓地。

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十餘片瓦當實證『宕渠』城

城壩遺址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是川東地區目前尚存的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古城遺址。

經過5年的考古調查、勘探和關鍵節點的考古發掘,基本釐清了城壩遺址各個區域的功能分區。城壩遺址中的『郭家台城址』保存較完好、結構較完整、佈局較清晰。最為重要的是,這裏出土了『宕渠』文字瓦當及竹木簡牘。10餘片『宕渠』文字瓦當明確郭家台城址就是文獻記載的秦漢時期『宕渠』城所在地,且考古發現的其他信息也與史料中『宕渠』郡縣的設置與廢棄年代基本相符。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陳衛東介紹,城壩遺址所處的川東北地區,是水陸要衝之地,先秦時期以來,這裏是多種文化的接觸地帶,表現出多種文化雜糅的特質。兩漢時期,在漢文化的強勢介入下,該地區被納入國家政治框架內,逐漸接受漢文化,早期巴文化傳統消亡嬗變,逐漸形成一種新的地域文化。目前發現的遺蹟和遺物,呈現出渠江流域晚期巴文化的複雜性和交融性,以及與周邊地區的文化互動,反映了其特殊的地理空間和政治空間內複雜的族群關係。這些發現為進一步探討秦漢王朝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及其地方行政制度建設提供了重要材料。

河北張家口太子城金代城址:規模不大、規格不低的金代行宮

太子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台嘴鄉太子城奧運村內,東南距北京市區140公裏。經勘探與發掘,確認這是一座平面呈長方形的城址,南北400米、東西350米,佔地約14萬平方米,略小於五分之一故宮面積。

太子城遺址出土遺物以各類泥質灰陶磚瓦、鴟吻、迦陵頻伽、鳳鳥、脊獸等建築構件為主,另有部分綠釉建築構件、銅鐵構件、瓷器、鎏金龍形飾等。其中青磚上多戳印『內』『宮』『官』等字,部分鴟吻上刻『七尺五地』『□字四尺五』『天字三尺』等字。瓷器以定窯白瓷為主,已發現刻『尚食局』款18件,另有仿汝窯青瓷盒、黑釉雞腿瓶等。

太子城遺址出土的垂脊獸與北京金陵9號墓出土的形制相同。迦陵頻伽、鳳鳥紋瓦當、連弧紋滴水與黑龍江金上京皇城西部建築基址、吉林安圖寶馬城遺址出土器物基本相同,白釉『尚食局』款瓷器與河北曲陽定窯窯址出土金代後期器物完全相同,所以可以確定太子城遺址時代為金代中後期(1161—1234年)。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黃信介紹,太子城遺址規模不大,但城內建築規格很高,未發現商業、民居、戍守等民用及軍事性質建築。遺物中『尚食局』『內』『宮』等器物集中出土,表明其皇家性質。據【金史】,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與五年曾駐夏於西京路宣德州龍門縣(縣治位於現太子城東南18公裏)的泰和宮,這與太子城在時代、性質、位置、規模與等級上高度契合,且經考古調查,太子城是金代龍門縣唯一一處皇家城址,所以推斷太子城即金章宗避暑的行宮泰和宮。

(本報北京1月10日電 本報記者 李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遊客 2019-1-18 13:29
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這裏是芮國都城
引用 遊客 2019-1-18 13:27
六大新發現?
引用 遊客 2019-1-16 01:50
清理出墓葬、火塘等多處重要遺蹟,出土古人類化石、石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動物骨骼化石及植物遺存等各類標本一萬餘件。 ...
引用 遊客 2019-1-15 15:52
廣東英德青塘遺址、湖北沙洋縣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延安蘆山峁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澄城縣劉家窪東周遺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 ...

查看全部評論(4)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