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大唐西市博物館·絲路起點上的璀璨明珠 ... ...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11-14 09:46|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2251| 評論: 0|原作者: 黨亞傑|來自: 人民日報海外版

摘要: 『武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的【少年行】描繪了一幅歡快明麗、恣情邁逸的盛唐風情圖。詩中繁華熱鬧的『金市』便是當時唐都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國際化貿易中心——西市。 ...

唐長安城西市道路、車轍、石板橋遺址

唐長安城西市遺址

唐代十二峯灰陶硯

唐代陶撲滿

貴霜帝國金幣

唐代彩繪釉陶戴笠女騎俑

『武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的【少年行】描繪了一幅歡快明麗、恣情邁逸的盛唐風情圖。詩中繁華熱鬧的『金市』便是當時唐都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國際化貿易中心——西市。

據史料記載,隋初宇文愷遵隋文帝旨意在漢長安城西南方建大興城,並在廓城東、西兩側設『都會』『利人』兩個貿易市場。至唐初,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兩市仍承舊制,因兩市分設於城市中軸線朱雀大街東西兩側,依其方位而稱『東市』和『西市』。前者經營國內貿易,後者緊鄰西去絲綢之路的出口——長安城西開遠門,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四方輻輳,商賈雲集,成為隋唐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1300多年後,大唐西市博物館在唐長安城西市遺址上拔地而起,以保護性發掘的方式,再現了綿延千載的西市盛景。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古絲綢之路上唯一的集市類遺址博物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非國有國家一級博物館。筆者採訪了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王彬,據她介紹,博物館館區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遺址保護面積0.25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萬餘件,上起商周,下迄明清,以承載盛唐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商業文化的西市出土文物為主。

西市遺址 繁華留跡

走進大唐西市博物館一層大廳,被譽為『活的穿越、鎮館之寶』的唐長安西市遺址赫然出現在眼前,無聲地述說着千年前大唐西市四面立邸、珍品匯聚的輝煌景象。

歷史上的西市面積有1600畝,縱橫向各有兩條街道,構成九宮格格局。白居易在【登觀音台望城】中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形容長安城棋盤式的整體佈局,而西市也沿用了這種規劃方式。西市平面呈井字形,南北約1031米,東西約927米,四面均有圍牆門址,圍牆內有沿牆平行的街道,內部南北向和東西向各有兩條街道,將整個西市劃成9個矩形區域。這9個矩形區域均四面臨街,便於開展商貿交易。

現存西市遺址主要由東北『十字街』遺址、『石板橋』遺址、道路車轍遺址、店鋪房基遺址、排水渠遺址等部分組成,分別以裸露原狀和玻璃覆蓋兩種方式展示。『十字街』北側有一處東西5.5米、南北1.75米的『石板橋』,由7塊石板鋪就,石板間有鐵卡相互固定,這一技術在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中也有使用。『石板橋』附近路面上還有若干條寬約1.3米的車轍痕跡。經考證,這一寬度與唐皇宮大明宮、興慶宮石門檻上的車轍寬度相當,體現了唐朝的車同軌制度。『石板橋』東北方向不遠處,殘存幾間房屋牆基,當是舊時西市店鋪遺址。

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千年古蹟以最原始真實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不僅展示出先人在交通、排水、建築、城市規劃等領域的智慧,還帶領觀眾穿越1300多年的歷史煙雲,想像當年商旅絡繹不絕、遊人摩肩接踵、店鋪鱗次櫛比、貨品廣集四海的大唐西市盛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從這裏走向世界,西域的寶馬、香料、風俗由絲路傳至中國。大唐西市不僅是繁榮的國際貿易中心,同時也是聯通東西文化的樞紐,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品遺珍 工藝精巧

作為國際化貿易市場的西市,這裏出土的文物帶有濃郁的商業氣息和生活氣息,也反映出當時工藝的精巧。

博物館展出兩件西市出土的陶撲滿,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是一種儲錢工具。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已有撲滿,在文獻中常被稱作『缿(xiàng)』。因撲滿在實用中具有『滿則撲之』的特點,故很少有完整的撲滿留存。而這兩件罐狀陶撲滿,罐體飽滿,形制完整,頂端均開有一條可放入錢幣的狹口,還有一個供插繫繩子的小眼,沒有使用痕跡,可能是未售出的商品,因其存世量少而倍顯珍貴。

2006年,考古人員在西市遺址清理過程中,採集到60枚釉陶丸,除幾枚殘破外,大部分保存完好。陶丸的胎和釉層均較薄,色彩分黃釉、綠釉,規格有直徑2.5厘米和1.5厘米兩種。它們與彈珠遊戲所使用的實心彈丸不同,腔內中空,搖動時可以感覺到內裝有硬核,從而被鑑定為一種珠算工具——『珠算板』上的算珠。中國古代長期使用籌算,一般認為珠算萌芽於宋元,至明代才取代籌算成為主要計算方式。西市出土的這些唐代釉陶算珠可稱為重大發現,不僅為前人所著【數術記遺】中所提到的『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提供了實物資料,也說明唐代已有簡易珠算,開始從籌算向現代珠算過渡。珠算這一當時被認為先進的計算方式在西市出現,是唐代西市商業繁盛的重要標誌。

『誰截小秋灘,閒窺四緒寬。繞為千嶂遠,深置一潭寒。』陸龜蒙詩【太湖硯】表達了唐代文人對文房四寶之一硯台的珍愛。西市出土的兩件十二峯灰陶硯,展現了唐代高超的制硯工藝和雅致的審美情趣。第一方陶硯通高12.5厘米,硯面徑13.5厘米,總體造型為山巒形,三足,帶盂箕形圓硯。山巒分裏外兩區環繞於陶硯外沿,高低錯落。三足上部和硯首主峯正面各塑有一個高額瞠目、肌肉發達的半蹲力士作負山狀。第二方陶硯略小,有殘缺,造型與前者相似,但局部特徵有明顯差異,殘足正面飾有堆塑的蓮花紋樣。這兩方陶硯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二峯陶硯』造型相似,體現了古代文人將湖光山色與文房用具結合的審美意趣。

匯通東西 文化交融

大唐西市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與絲路主題相關的文物,這些文物多帶有東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西域文化對中國傳統染織圖案影響最大的是聯珠形式。隋代何稠曾成功仿製波斯金錦線綿,唐代以後這種圖案形式被吸收消化,成為兼具中西特色的聯珠團窠。館藏『中窠對馬紋織錦』,團窠內為兩匹造型獨特、線條流暢的寫意馬,馬腹圓圈紋中織漢字『午』,團窠間飾花朵和古波斯文字,充滿異域風情。西域文化還為中國染織品帶來了新的表現題材。『對格利芬織錦』以兩個背向回首的格利芬為團窠內飾,格利芬是古希臘傳說中的神獸,鳥首、立耳、獅身、卷尾、帶翼。團窠間綴有古波斯文字,具有鮮明的波斯風格。

胡風胡俗還進一步影響到時人的衣食住行。【新唐書·車服志】記『開元中……士女衣胡服』,【新唐書·五行志一】謂『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描述了開元天寶年間胡服盛行的社會潮流。博物館展示的唐代彩繪釉陶戴笠女騎俑,女俑頭戴黑色帷帽,上身內穿窄袖綠色長衫,外套圓領半臂,下着紅色長裙,其中窄袖袍服和間裙都是受胡風影響產生的裝束。三彩調鳥男立俑,男俑頭戴幞頭,微向左偏,身着翻領窄袖胡服,腰系帶,雙手各持一小鳥作調耍狀,神態悠閒瀟灑。

大唐文化也深刻影響了當時到訪的外國友人。唐長安城廣迎四方賓朋,來自絲路沿線各國的人口達數萬之多。他們的身份主要是使臣、商賈、僧侶、學生、伎藝,也有少部分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唐代權力機構。展廳裏綠釉胡人午獅紋陶扁壺、三彩胡人陶哨、回鶻王子葛啜墓誌等文物,不僅反映出盛唐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更是東西方文化深入互動的生動寫照。

創新文保 促進交流

詮釋絲路故事、解讀絲路文化、傳播絲路精神,大唐西市博物館以『絲路』為主題構建陳列體系,自2010年開館以來,已舉辦近百場弘揚和傳承絲路精神的宣教活動,接待海內外觀眾逾500萬人次,不斷探索着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新路徑。

在常設展覽『絲路起點 盛世商魂』之外,大唐西市博物館還設有專題展覽『貨幣中的絲路故事』,以時間為軸、以地域為緯,通過48個古代國家和地區的2000餘枚貨幣,管窺絲路沿線各國各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面貌,映射出絲綢之路的千年輝煌。

博物館開發了多種文創產品,如造型獨特的王莽『國寶金匱直萬』款U盤、『中窠聯珠對鳥織錦』圖案杯墊、以西市遺址出土陶瓷羊為原型製作的存錢罐等,拉近了文物與大眾的距離。此外,還舉辦了『未成年人跳蚤市場』等社會教育活動,讓青少年體驗盛唐商業文化與西商精神。博物館賦予活動強烈的儀式感,開市前帶領孩子們以誠信經營、文明經商為主題進行宣誓,開市時敲開市鼓,閉市時擊閉市鉦,讓孩子們在感悟歷史的同時接受誠信教育。

據悉,大唐西市博物館已與絲路沿線16個國家、22座博物館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不斷為促進文化交流增彩添色。2014年4月,大唐西市博物館舉辦的【陝西皮影展】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展,開創了中國非國有博物館走出國門辦展的先河。2018年5月,大唐西市博物館成功引進【歐亞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這是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首次走進中國,該國國寶級文物『金人』也得以在大唐西市博物館供國人觀賞。

(本文配圖均由大唐西市博物館提供)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