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體』新釋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9-6 10:29|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152| 評論: 0|原作者: 高建旺|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陳師道【後山詩話】云:『歐陽少師始以文體爲對屬,又善敘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次退之雲。』(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歐陽少師,即歐陽修:『修以風節自持……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宋史】卷三百 ...

陳師道【後山詩話】云:『歐陽少師始以文體爲對屬,又善敘事,不用故事陳言,而文益高,次退之雲。』(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歐陽少師,即歐陽修:『修以風節自持……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宋史】卷三百一十九【歐陽修傳】)『文體』,有兩種解釋,一爲『文雅有節的體態』,一爲『文章的體裁或風格』(【辭源】)。顯然,以【辭源】『文體』義項,解釋『以文體爲對屬』之『文體』,頗難。那麼,陳師道所謂的『文體』,又當何解?

在【後山詩話】中,類似的提法另有:『退之以文爲詩,子瞻以詩爲詞,如教坊雷大使之舞,雖極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何文煥輯【歷代詩話】)所引之文,頗有爭議:『今考其中於蘇軾、黃庭堅、秦觀,俱有不滿之詞,殊不類師道語。且謂蘇軾詞如教坊雷大使舞,極天下之工,而終非本色。』(【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九十五【後山詩話提要】)對這種說法,古建的反駁有一定道理:『後山爲人又頗自負,至於其出言品評蘇軾詩文之弊,亦在情理之中。而通觀全書,仍以稱道杜甫、蘇黃爲旨,雖略有微詞,不過寥寥,尚無傷大體。』(【〖後山詩話〗作者考辨】,【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因此,比照『以文爲詩』『以詩爲詞』,可以類推出『以文體爲對屬』之『文體』『對屬』,均爲某一文體名,其反映的是『對屬』因『文體』的滲透而帶來的新變。那麼,『對屬』『文體』,又具體指哪兩種文體呢?

對屬,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據【本事詩】記載,李白醉後,獲唐玄宗之命,寫行樂詩十首。首篇爲:『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玉樓巢翡翠,金殿宿鴛鴦。選妓隨雕輦,征歌出洞房。宮中誰第一?飛燕在昭陽。』從全詩看,命辭遣意,『律度對屬,無不精絕』。詩中有對屬,形成詩體之一種律詩。文中頻用對屬,亦形成『文體』之一種四六。

四六,也稱四六文或四六體,乃駢文之一體,因以四字六字爲對偶,故名。其形成於南朝,盛行於唐宋。李商隱 【〖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喚曰【樊南四六】。』(徐樹榖箋徐炯注【李義山文集箋注】卷九)有時,四六、對屬相連,指稱『四六』:『上命孫覿草表,但言請和稱藩而已。使人齎草示尼堪,尼堪以爲未是。金人往來者數四,皆不中,而要四六對屬作降表。』(徐夢華【三朝北盟會編】卷七十一)未被修改的降表有『一統之基,遽失籓籬之守。七世之廟,幾爲灰燼之餘。既煩汗馬之勞,敢緩牽羊之請』等四六語。由此可知,『以文體爲對屬』之『對屬』,爲四六文,或四六體,是以四六文的特徵『對屬』借指四六文。

『對屬』是指四六文,而伴隨四六文或駢文的發展則是對古文的提倡。那麼,『以文體爲對屬』之『文體』,是否會是『古文』呢?

物盛則弊易生,文也如是。當駢文盛行時,其華麗的一面,遂爲人所詬病:『文也者,非雲尚形似,牽比類,以局夫儷偶,旅於奇靡。其於言也,必淺而乖矣。所務乎激揚雅訓,彰宣事實而已。』(蕭穎士【蕭茂挺文集·送劉太真詩序】)拘於形,則失於實。蕭穎士論文,有貶有崇,其用力批判的『比類』『儷偶』正是駢文所具有的特點。中唐文壇旗手韓愈,延續此調,力排駢文,並拈出『古文』一詞,示人所好:『愈之爲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耶?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通其辭者,本志於古道者也。』(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第五卷【題哀辭後】)企求『句讀不類於今者』,並非是簡單的詞句革新,而是借詞句的調整,以期『修其辭以明其道』(【韓昌黎文集校注】第二卷【爭臣論】),也即明儒道,旨在使對辭的關注遠離『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的偏執。而從成效來看,未如所冀:『直至韓文公出來,盡掃去了,方做成古文。然亦止做得未屬對合偶以前體格,然當時亦無人信他,故其文亦變不盡。』(【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九【論文上】)所以,對四六文的改革,有宋仍在接續。

五代文弊,宋初柳開開始爲古文,其後『楊億、劉筠尚聲偶之辭,天下學者靡然從之,修於是時獨以古文稱』(【宋史】卷四百四十二【穆修傳】)。楊億,字大年,身居高位,詩文尚聲偶,『本朝四六,以劉筠、楊大年爲體,必謹四字六字律令,故曰四六』(邵博【聞見後錄】卷十六)。又因主持科舉考試,故其文風一度成爲士人追捧的對象。晚輩歐陽修,厭棄四六,曾自道:『況今世人所謂四六者,非修所好。少爲進士,時不免作之。自及第,遂棄不復作。在西京佐三相幕府,於職當作亦不爲作。』(李逸安點校【歐陽修全集】卷四十七【答陝西安撫使范龍圖辭辟命書】)

事實上,歐陽修厭棄駢文,只是對駢文的某些做法有些意見:『往時作四六者多用古人語,及廣引故事,以炫博學,而不思述事不暢。近時文章變體,如蘇氏父子以四六述敘,委曲精盡,不減古人。』(【歐陽修全集】卷一百三十【蘇氏四六】)因此,反對駢文,踐行古文,並非是置駢文與古文於水火不容,而是革駢文之弊,留駢文之精。就創作實踐而言,歐陽修本人更像是一位駢文的革新者:『歐公四六對屬,流轉變化,有如彈丸,而矯枉已過,學之太枯,不若子瞻,尚多風致。』(蔣維鈞輯錄、何焯校正【義門讀書記】卷三十八)【宋史·歐陽修傳】亦竭力稱許其文,認爲『公之文備眾體,變化開闔,因物命意,各極其工,或過退之。如【醉翁亭記】【真州東園記】,創意立法,前世未有其體』。『流轉變化』,『創意立法,前世未有其體』,彰顯了歐陽修對文體的突破與變革,如【醉翁亭記】中的『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創調也』(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卷十)。所以,『文備眾體』說,應當包括歐陽修『以文體爲對屬』的實驗。

由是觀之,『以文體爲對屬』之『文體』,乃爲古文。『以文體爲對屬』,即以古文爲駢文,使原本辨識度清晰的駢文變得模糊起來。這種新變體現的正是對駢文的修正與完善,而不是對駢文的全盤抹殺。『以文爲詩』『以詩爲詞』『以文體爲對屬』等文論話語的提出,反映了宋人不忘明辨文體間的新生現象,也折射了宋時文論對文體新變的理論回應。

    (作者:高建旺,系山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