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评论员随笔·在朗诵中聆听文化心声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8-9-4 09:30|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347| 評論: 0|原作者: 石羚|來自: 人民日报

摘要: 忙碌了一天,在睡前赴一场声音的邀约,伴着轻柔的音乐,让中外名家的名言隽语款款流动:『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近来,一些主打名作朗读的微信公众号愈发获得人们的 ...

忙碌了一天,在睡前赴一场声音的邀约,伴着轻柔的音乐,让中外名家的名言隽语款款流动:『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近来,一些主打名作朗读的微信公众号愈发获得人们的青睐。一群朗诵爱好者聚在一起,或自己献声、或邀请名家,甚至还有奶声奶气的孩子,他们共同种下一小片文学的自留地,为生活保有一个诗意的空间。

如果说,文字的震撼起自视觉,那么朗读则充当了文字的『扩音器』。借朗读者之口,文字的平仄起伏、人物的喜怒哀乐直抵心灵。正如近来热播的电视节目〖朗读者〗〖信中国〗,嘉宾的朗读,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激活了尘封的岁月。透过朗读,作者、读者、听者如处一室,文字蕴藏的精神世界和受众的心灵空间完美契合。透过朗诵,我们仿佛『声临其境』——文学的意境、作者的心境与写作的环境,照亮了现实的语境。

很多脱口而出的句子、沉潜玩味的片段,源自少时课堂上的反复朗诵。可见,朗读便于记忆。但朗读不只为了记忆。中国古代的朗读被称为『吟诵』,需以声腔吟咏,如歌唱一般。古人认为教育孩子,当『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可见,诗文吟诵和礼乐之教不可分割,不仅要体会美感、开启智慧,也要教化心灵、调理性情。从『人生识字忧患始』,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读』的深意。就现代人而言,古音古调难以复刻,但不妨抽点时间出声读书、用心读书,或许能在朗读中『变化气质』。

不少人会认为自己没有朗诵的雅趣和闲暇,会抱怨没有『低音炮』『百灵鸟』式的嗓音。事实上,朗读用不着炫技,也不必执着于朗诵腔,只要用心,自然的停顿、起伏就是一种独家解读,就是对原文的 『二次创作』。加之近来,有城市将电话亭改造为可供录音的朗读亭;有网友发起『读睡节』,号召人们读首诗再睡觉;而移动音频平台让大批文学爱好者成为主播……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为朗读拓展了更多的空间与可能。或许在未来,朗读将不再是一种小众爱好。

『读』的另一面是『听』,聆听何尝不也是一种阅读?『音频是移动互联网的唯一伴随性媒体』,或走或卧或饮或食,并不耽误戴上耳机。2017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跨越了4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朗读类音频的贡献。当我们习惯了静默无声地坐着看书时,谛听书声开启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延展了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时间。甚至有人说:有声阅读掀起了一场阅读革命。毕竟,在争夺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上,听书比看书更方便、更愉悦。

出声朗诵绵延了古老的学习法门,『有声阅读』则站在了知识付费的新风口。除了用目看,用嘴念、用耳听,使阅读体验更丰富。从一目十行看,到一字一句品;从理性地、技术化地分析文本,到感性地、直觉地捕捉文气;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听书』……朗读与聆听改变了阅读方式。但朗读爱好者和听书『发烧友』,共同保留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文化的守护,阅读的本质始终如一。甚至可以说,他们构成了社会的文化之根,有了他们,整个社会的文化之树才会枝繁叶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倾听书本的『知识跫音』,吟哦出自己的『文化心声』。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