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8-18 23:46|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395| 評論: 0|原作者: 孫瑋志|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就學科分類而言,醫學與文學無疑是不同的學科。但如果從文化層面進行分析,這兩種學科都是將人作為研究對象,『以人為本』是兩種學科的共同本質。醫學治療人體痛苦,文學幫助人類探索心靈歸宿。在分析醫學與文學的形 ...

就學科分類而言,醫學與文學無疑是不同的學科。但如果從文化層面進行分析,這兩種學科都是將人作為研究對象,『以人為本』是兩種學科的共同本質。醫學治療人體痛苦,文學幫助人類探索心靈歸宿。在分析醫學與文學的形成過程時,我們往往會發現這兩種學科都曾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二者存在天然的共通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大樹上的不同『分枝』,兩種學科同根同源,有着本質上的內在關係。

中國傳統醫學依託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進行傳播。在傳統文化的早期階段,文化呈現出一種綜合的形態,這種形態成為孕育中國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的共同搖籃。在這兩個學科尚未獨立分離出來的時候,中國傳統醫學與古典文學之間存在着明顯的雜糅現象。無論是詩歌、民歌、民謠還是市井小調,都是古代醫學重要的傳播載體。以【詩經】為例,其中有大量關於醫學內容的描寫,其中對陰陽、五行、臟腑、疾病、醫療、藥物等均進行了相關記述。僅以藥物為例,【詩經】中記錄的目前已知的花草種類有149種,能夠作為藥物使用的種類大約有60種,例如:芣苢——車前子,虻——貝母等。在【詩經】中提及的具有藥用價值的事物,木本植物大約有20種,比如桐、柏、梨、槐;蟲類入藥品種超過90種,包括蟾蜍、蠆(全蠍)、蛇。此外,在閱讀【詩經】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與醫學有明顯關係的內容,比如【國風·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隤……陟彼高岡,我馬玄黃……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這首詩講述的就是對疾病的基本認知,其中『虺隤』指的是馬罹患疾病,無法實現登高。而『玄黃』指的是馬生病出現變色的情況。『瘏』說明馬的病非常嚴重,已經無法前進。『痡』意味着人生病後無法順利行走。【詩經】對中草藥治療疾病的療效等情況也有記載。【詩序】云:『【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認為芣苢(車前子)具有治療女性不孕問題的功效。【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誕彌厥月,先生如達。不坼不副,無菑無害,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其中『夙』,現代解讀為肅,指女性身懷六甲後生活嚴肅,有着注重胎教的意味。

【詩經】不是真正的醫學著作,但卻開了以文傳醫的先河。後世的醫學著作很多都繼承了這一文化傳統,呈現出濃郁的文學色彩,特別是詩詞歌賦等文學體裁,在脈學、方劑、藥學、針灸及各科醫學著作中都有廣泛運用。李時珍的【瀕湖脈學】就很典型,其中有着大量關於脈學的絕句,比如『浮脈惟從肉上行,如循榆莢似毛輕。三秋得令知無恙,久病逢之卻可驚』,這四句詩就將浮脈的位置、脈象、臨床價值等描述得非常清楚。

事實上,很多醫學古籍本身就是有着豐富文學價值的作品。在閱讀這些古典醫學著作時,往往能夠體驗到文學中的那份恬然和深邃。僅以中國經典醫學中最早的系統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來看,其中很多記述就充滿了文學色彩。其開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以充滿文學色彩的筆法論述了傳統醫學中的天人感應思想。

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蘊含中國傳統醫學知識。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與醫學相關的著作很多,包括【左傳】【莊子】【呂氏春秋】等,都匯集了大量醫藥寓言故事。【三國演義】【金瓶梅】【紅樓夢】【醒世姻緣傳】【老殘遊記】等名著中的醫學思想更是豐富。僅以【三國演義】為例,書中對疾病的描述頗多,曾借書中人物之口,論述過曹操的頭痛、司馬昭的中風、姜維的心絞痛、劉備的痢疾等。類似這種文學作品中涉及醫學知識的情況很多,在不同時期的市井文學中,都有着明顯與醫學相關的內容。【鏡花緣】中記錄的醫方數量達到17個,或者是作者李汝珍自擬,或者是民間驗方,都有一定實踐功能。清代醫家陸以湉【冷廬雜識】曾言:『【鏡花緣】說部,徵引浩博,所載單方,以之治病輒效。』【紅樓夢】中涉及的疾病有114種,方劑共45個,對藥物的描述超過120類,其中對林黛玉病情的描述,一直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林黛玉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在中醫看來正是肺腎陰虛的一個病徵,而【紅樓夢】中對林黛玉性格與命運的描述,與其疾病的變化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在某些情節中直接將作者的醫學觀點表達出來,比如,在第八十三回中,王太醫給林黛玉的診療記錄:『六脈弦遲,素由積鬱。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由一斑而窺全豹,僅一部【紅樓夢】就有着如此豐富的醫學內容,如果系統地梳理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其中所包含的醫學知識恐怕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中國傳統醫學作品承載着中國文學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有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就是醫儒不分家。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很多文學大成者走上了醫學道路,而醫者中兼通醫學與文學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魏晉著名學者皇甫謐不僅在文史研究方面頗有建樹,著有【帝王世紀】【高士傳】等作品,同時對中醫針灸也頗有研究,被譽為『中醫針灸學之祖』。他在癱瘓後自發學習醫道,撰寫了針灸學史上重要的奠基之作【針灸甲乙經】。而且,他的哲學觀點在其醫學著作中也有鮮明體現,【針灸甲乙經·精神五臟論】說:『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論述的就是『生命萬物都是由「氣」這個根源構成』的觀點。東晉著名醫學家葛洪以其醫學成就著稱,但是他在文學與哲學方面的成就同樣令人讚嘆,魯迅先生曾讚譽其筆記體小說【西京雜記】『意緒秀異,文筆可觀』。而他的哲學著作【抱朴子】,不僅論述了大量對道教思想的研究心得,而且有着許多對藥用植物的記載。其中如【抱朴子內篇·仙藥】中就對許多藥用植物的成長習性、主要產地、狀貌特質、入藥部分及醫治功效等,都作了詳盡的記錄和說明,對中國後世醫藥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范仲淹提出的『不為良相,當為良醫』的主張,曾影響了中國歷史上一大批文人士子。其實,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文學家,對醫道都有着精湛的研究。如白居易、蘇軾、陸游、元好問、蒲松齡、劉鶚等文學家皆有醫學作品存世。僅以蘇軾的【人參】一詩為例:『上黨天下脊,遼東真井底。玄泉傾海腴,白露灑天醴。靈苗此孕毓,肩肢或具體。移根到羅浮,越水灌清泚。地殊風雨隔,臭味終祖禰。青椏綴紫萼,圓實墮紅米。窮年生意足,黃土手自啟。上藥無炮灸,齕齧盡根柢。開心定魂魄,憂恚何足洗?糜身輔吾生,既食首重稽。』就以詩歌的形式,生動介紹了人參的形態、特性、服用方法及服用功效。

中國傳統醫學與中國古典文學,雖然所屬學科不同,但它們共同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相互滋養,彼此融通。這樣的聯繫,既賦予了醫學以詩意,也豐富了文學的內涵。

(作者:孫瑋志,系廣東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副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