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分級診療通知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8-16 22:58| 發佈者: 醫館界| 查看: 3122| 評論: 0|原作者: 羽兮|來自: 基層醫師公社

摘要: | 基層醫師公社國家衛健委發文,分級診療進入下一階段,重點要做這些事!近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 ...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國家衛健委發文,分級診療進入下一階段,重點要做這些事!

近日,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下一步分級診療如何佈局,重心如何下沉做了重要部署,尤其在涉及基層領域及社會辦醫療機構方面做出相應傾斜。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分兩步走的建設目標,計劃第二步實現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今年是第二階段的開局年,政策將作出哪些新的調整,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網格化佈局,分片區管理

資源分配強調科學規劃,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以設區的地市和縣域為單位,按照醫療資源分佈情況劃分為若干個網格,每個網格由一個醫療集團或者醫共體負責。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將各司其職:

網格內服務:醫療集團和醫共體完成,為網格內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

跨網格服務:由三級醫院和康復、護理等慢性病醫療機構提供,另外可共享檢查檢驗、消毒供應、特殊臨床專科技術。

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監管模式隨之方式變化,由單一醫療機構的醫療質量監管轉變為對醫聯體的醫療質量監管,將醫療集團、醫共體醫療質量的管理權限下放給牽頭醫院。

二、社會力量、中醫醫院牽頭組織建醫聯體

衛生健康領域的『放管服』不僅僅是局限於行政部門對單一醫療機構管理權限的下放,還體現在下面的醫療機構由誰領頭上。這次,當慣了『龍頭大哥』的公立綜合醫院或將讓位於有能力的社會辦醫療機構或中醫醫院。

【通知】明確,對於具備條件的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可以牽頭組建醫聯體。同時鼓勵中醫醫院牽頭建設醫聯體,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疾病治療和康復中的重要作用。

牽頭醫院的職責在於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醫療集團和醫共體醫療質量管理,建立牽頭醫院負總責、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分工負責、防治康協同機制,逐步形成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模式。

暢通向下轉診通道

醫療資源只有上傳下達才能實現互惠互利,而部分地區雙向轉診演變成單向轉診的情況讓分級診療成了擺設,醫療資源被上級醫院虹吸的現象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缺乏具體制度引領的改革在基層難以做實,仍需要採取多方面措施加以改進。

【通知】指出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明確轉診標準和轉診流程,將急性病恢復期患者、術後恢復期患者及危重症穩定期患者及時轉診至下級醫療機構。

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三級醫院開展日間手術,通過調整門診病種結構,引導診斷明確、病情穩定的患者向下轉診,逐步減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佔比,增加手術、急危重症的診療量佔比。

在藥品供應和使用方面,採取多種措施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慢性疾病必需藥品可及性,提高患者用藥便利性,提升基層藥學服務能力,確保基層用藥合理安全。

多種措施做實資源下沉

第一, 建立醫聯體考核制度,重點考核醫療資源下沉情況

在建立醫聯體考核制度的同時,重點考核醫療資源下沉情況,將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幫扶以及基層診療量佔比、雙向轉診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納入考核指標。

第二,信息化建設,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

醫聯體內充分藉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醫療服務能力,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實現檢查檢驗結果實時查閱、互認共享,力爭在2020年底前,將遠程醫療覆蓋醫聯體內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第三,提高基層醫務人員能力,確保基層『接得住』

加大全科醫生培養力度,鼓勵在醫聯體內,通過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提高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服務能力。

第四,推動醫保領域改革,為轉診提供保障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研究制定遠程醫療、家庭病床、居家護理、簽約服務等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與醫保報銷政策,適應服務需求和服務模式轉變,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I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基層醫師公社』,作者/羽兮,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