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圖片故事】中醫藥應急擔使命立偉功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6-16 15:23|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108| 評論: 0|來自: 中醫藥報3版

摘要: 編者按:2003年春天,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肆虐中國,中醫人奮起搏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SARS一役使得中醫藥的應急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也使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今年時值抗擊SARS成功1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編者按:2003年春天,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肆虐中國,中醫人奮起搏擊,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SARS一役使得中醫藥的應急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也使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今年時值抗擊SARS成功15周年,本報特別選取了位於兩個疫情較重地區的兩所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和廣東省中醫院。這兩所醫院一所被國務院指定為臨時SARS專病醫院,一所創造了SARS死亡率最低紀錄。記者採訪親歷這場戰鬥的醫護人員,穿越15年,呈現他們抗擊SARS的經歷和成果,以助推動中醫藥在公共衛生服務中更好地發揮優勢,服務民眾。

2003年5月12日,懸掛在中日友好醫院外的千紙鶴。 

2003年,中日友好醫院的醫生,與非典患者在一起。 

仝小林:我們用純中藥成功挽救11例患者生命

(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糖尿病研究聯盟主任委員,時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糖尿病科主任、臨時SARS醫院病區主任)

2003年5月8日下午,在中南海召開的『在京名中醫座談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問,是否可以用純中醫藥治療SARS?坐在她對面的我說:『可以試一試。』

回到醫院,我向時任中日友好醫院院長何慧宇、醫務處副處長石效平匯報後,醫院同意嘗試用純中藥治療SARS。SARS中醫治療小組開始接收經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診斷但未經過西藥治療的初診SARS病人。

我們治療小組從中醫的瘟疫理論出發,使用4月份以來總結出的『肺毒疫四期八方』中醫治療SARS方案,同時做到不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病毒藥物、免疫調節劑及抗生素,療效非常理想,成功地挽救了11例患者的生命。我們以此為經驗撰寫了世界唯一一份純中藥治療SARS的報告,被收錄進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世界衛生組織還立了專項,研究我們的中醫治療方案。

15年過去了,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中醫藥的應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要結合SARS救治經驗以及其他慢病的診療經驗,在現代醫學診斷的前提下,按照中醫的思維,分類分期分證,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謀求中醫藥的長遠發展。

田曉琦:SARS是我的中醫急救第一課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二病區護士,時任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二病區護士)

SARS疫情開始的時候,我是剛剛進入中日友好醫院的一名護士,得益於前輩們的幫助,我才順利完成了非典救治任務。

在抗擊SARS的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急救經驗,更被前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從那時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中醫人。

15年過去了,我已經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中醫護理工作者,在中醫護理方面,我也有了更深的體會。面對醫療服務行業新常態,面對患者護理服務新需求,中醫護理也正迎接新的機遇,開創新的局面。

賈洪:傳染病救治,從被動迎戰到主動出擊

(已退休,退休前任中日友好醫院門診治療中心護士長,時任中日友好醫院中醫糖尿病科護士長)

SARS初期,醫療防護裝備只有口罩、帽子充足,目鏡、拖鞋、隔離衣等短缺,沒有『猴服』,工作時眼睛、耳朵等都暴露在外。工作分區也較為簡單,消毒設施簡陋。一段時期後,各項醫療防護裝備才逐步齊全。

SARS後的15年裡,政府加大了對衛生應急工作的支持。中國公共衛生體系在機構建設、設備配置、人員配備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對新發傳染病等疾病的監測和應對能力不斷提高。2014年,甲流疫情發生時,不僅有完善的應急預案,防護裝備也更加齊全。

中國疾病防控從疲於應付到從容應對,從被動迎戰到主動出擊,從各自為戰到多方聯動,已形成覆蓋全國的疾病防控、傳染病救治體系。

石效平:醫患關係取決於信任

(已退休,退休前任中日友好醫院醫務處處長,時任中日友好醫院醫務處副處長)

在進入SARS病區之前,我打了一個電話給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兒子問了我一句話:『有生命危險嗎?』我說:『可能有。媽媽要是回不來了,你會怎麼樣?』電話那邊的兒子長時間沉默,我以為他哭了,可我兒子的回答:『媽媽,我在給你敬禮。』

當時醫院外面拉了封鎖線,每天都能看到附近的百姓將疊好的紙鶴放在封鎖線上。

15年過去了,回憶起SARS時期的醫患關係,我還是無比懷念。反思當今的醫患關係,我們應當從『信任』二字出發,醫患關係取決於『將心比心』,每個醫生都應該敬畏自己的職業,因為他們時刻攥着病患的生死。

2003年,進入病區前,廣東省中醫院醫護人員在互相幫忙穿戴隔離服。

2003年,廣東省中醫院醫生楊志敏、林琳在香港援助抗非。

呂玉波:中醫藥應急預案更加完善

(廣東省中醫院名譽院長,時任廣東省中醫院院長)

在抗擊SARS期間,我院雖共有77名醫務人員染病倒下,但沒有一個醫務人員退出,更沒有拒收過一名患者。

有兩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我院護士長葉欣因感染SARS病危,我看望她時,她丈夫提出兩個『要求』:一是葉欣一輩子熱愛護士工作,希望過世後能穿一身全新的護士服;二是用葉欣留下的錢慰問因為治療葉欣而感染的醫務人員。這些『要求』使我流下眼淚。

第二件事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當時當面鼓勵我:『戰勝非典,中醫是個武器庫。非典對於中醫來說,是個挑戰,也是大顯威力的機遇。』 這句話我至今仍銘記在心。

抗擊SARS一役,推動了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15年來,中醫藥已經成為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常規軍』。15年裡,廣東省加大投入,率先築起『防疫大堤』,公共衛生體制和中醫藥應急預案都更加完善,對疫情的監測及科研能力與以往也不可同日而語。

楊志敏、林琳:SARS促中醫藥進入香港公立醫院

楊志敏(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時任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院長助理):

在疫情發生初期,對於如何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我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不確定是否有效。但實踐告訴我們,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下,患者平均的退熱時間短、退熱後不反覆,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是有效的。

時任香港醫管局專業及公共事務總監的高永文帶着專家到我院深度考察後,邀請我院醫療人員去香港地區援助抗擊SARS。那段和同事在香港與當地醫護人員攜手抗擊SARS的日子我終生難忘。

林琳(廣東省中醫院大呼吸科主任,時任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

在香港抗擊SARS使香港很多專家看到了『中醫抗非』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打破了中醫藥不能進入香港公立醫院的歷史,香港公立醫院開始設立中醫門診。

15年過去了,在香港的醫療衛生體系中,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及康復保健等方面,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張忠德:挺過『生死關』,無悔中醫人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時任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分院急診科主任)

2003年2月28號晚上安頓好病人後,我感覺到渾身極度無力,持續高熱、肌肉酸痛、頭痛欲裂、口乾、腹瀉,我非常清楚,自己感染了SARS。

感染後的第7~18天是最艱難的日子,當時我呼吸困難,護工每餵我喝下一口湯,我都要喘3分鐘。第19天早上,病情有了轉機。我呼吸變得輕鬆了一點,胸部的壓迫感減輕了。我立刻拿起手機給院領導、親朋好友發去短信,只寫了四個字:活着真好!

在感染SARS的日子裡,我是在中醫藥的調理下逐漸康復的,中醫藥在治療危急重症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回顧那段經歷,我想告訴後輩,要珍視自己的生命,不去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當國家和民族需要你的時候,你必須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之服務,這是義務,更是責任。

張敏州:面對疾風,勁草更勁

(已退休,退休前任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大科主任,時任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2003年1月25日, ICU收治全院第一例重症SARS病人,拉開了與SARS鬥爭的序幕。70多個日夜裡,ICU共收治了二十多例重症SARS患者,他們病情變化快,傳染性極強。在救治過程中重症醫學科先後有17位醫護人員受感染。昨天和自己並肩戰鬥的戰友今天可能就會倒下,所有醫護人員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

沒有任何『總動員』,也沒有什麼『獎賞』, 除了多加防護外,查房、搶救一切如常。

疾風知勁草,如果說疾風代表SARS,勁草就代表醫護人員。15年後,重症醫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院開設了高頻通氣、俯臥位通氣、臨時起搏、經皮氣管切開等項目,並開展八段錦序貫養生操促進患者康復,將中醫藥與現代技術結合,不斷提高臨床療效、創造醫學奇蹟。

歐陽紅蓮:中醫不只能解決『小病小痛』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時任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

2003年3月2日,我正在休產假,突然接到曾影紅護士長的電話,她說:『歐陽,科室有好幾個人都病倒了,能不能提前回來?』當時我想,作為科室的骨幹我應該回去。

回到醫院,原本封閉的ICU大門敞開着,無數個落地扇、小風扇在大廳、窗台上旋轉,穿着厚厚的隔離衣、戴着厚厚口罩的同事們忙碌着,這個場景我記憶猶新。

15年了,一個ICU已經擴大成為5個ICU,每個ICU都有主攻方向。在老百姓眼中,曾經只能解決『小病小痛』、解決內科問題的中醫,已經改變。

我們也將一如既往秉承『抗非』精神,團結奮進,創新發展,把真誠與關愛、和諧與健康傳遞給每一位患者。(徐婧)

(A)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