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家訓中的詩教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5-26 23:35|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864| 評論: 0|原作者: 朱美祿|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為了確保家聲不墜,先賢們留下了許多家訓。而家訓中對於詩教的看法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頗值得玩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古人家訓多有對子弟潛心學詩的勉勵。孔子曾經對兒子孔鯉說:『不學詩, ...

為了確保家聲不墜,先賢們留下了許多家訓。而家訓中對於詩教的看法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取向,頗值得玩味。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古人家訓多有對子弟潛心學詩的勉勵。孔子曾經對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這既指明了應該學習的內容,也是中國人庭訓的濫觴。唐代張齊賢【豫章胡氏華林書堂】一詩說,胡氏家族『兒孫歌舞詩書內,鄉黨優遊禮讓中。』正因為要求子弟以沉浸詩書為樂,所以華林書院培養了大批人才,僅胡氏一門就有55人考中進士,身居尚書、宰相的不乏其人。北宋文人蘇頌對子弟也有『論詩識溫柔,講易知謙巽』的訓示。需要指出的是,先賢所謂的『詩』,廣義地說是指所有的詩歌;狹義地說則是指【詩經】。『詩者,持也,持人情性』,『持之為訓,有符焉爾』。而作為儒家經典之一的【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所以歷代賢哲多取以教育子弟。

另外,不少家訓還要求子弟能夠從事詩歌創作。杜甫在【宗武生日】一詩中說:『詩是吾家事。』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以詩知名於世,杜甫曾稱『吾祖詩冠古』,難怪他認為詩歌創作乃自己的家學傳統。杜甫在詩歌藝術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固然和自身的生活經歷以及轉益多師有關,但也不能排除與家風有內在的關聯。北宋詩人王禹偁曾道:『家風襲雅章』;李清照也曾道:『猶把新詩誦奇句,鹽絮家風人所許。』在這裡李清照含蓄地用了謝道韞以柳絮喻雪的典故以自況。【世說新語】中記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撤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因為謝朗和謝道韞的回答分別含有『鹽』『絮』二字,後人便以『鹽絮』指美好的詩句或詩才。李清照不但認為吟詩是自己的家風,還指出這種家風受到了世人的肯定,言語之間頗有幾分得意和自豪。

清代文人華宜曾撰詞說:『吟詠是家風。笑煞而翁。爨煙不起句矜工。痴絕又看痴種繼,蠹產書中。格律那沉雄。應恕兒童。烏絲須界寫箋紅。寄與長安潦倒客,一展眉峰。』華宜指出吟詩是自己的家風,兒子的詩歌格律雖欠沉雄,但其造詣差堪慰藉。在華宜筆下,吟詩還成為了兒子的精神食糧,即使爨煙不起,饔飧不繼,也淡然處之,頗有『孔顏樂處』的意味。

曾國藩則在家訓中曉諭兒子曾紀澤:『凡作詩,最宜講究音調。』『爾欲作五古、七古,須熟讀五古、七古各數十篇。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二者並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詩成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曾國藩對兒子的曉諭,既道出了自己的作詩心得,也凸顯了自己的詩學主張。

先賢在家訓中要求子弟學詩,理由不一而足。孔子從實用的角度要求兒子學詩,他曾對孔鯉說:『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在孔子看來,【周南】【召南】中蘊含有修身的禮儀規範,所以要求兒子潛心學習,否則便如牆面而立,寸步難行。顏之推則從人生藝術化、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角度,要求子弟致力於學詩。他極其鄙視貴族子弟『三九公宴,則假手賦詩』,在【顏氏家訓】中敦敦告誡子弟,不會賦詩的話,『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有道是『嘉會寄詩以親』,而疏於詩藝在宴集賦詩的場合則難免失皮露質的尷尬。更可悲的是,不但自己難為情,還被他人所不屑,『有識旁觀,代其入地。』所以顏之推指出,與其這樣丟人現眼,『何惜數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陸游則在【家風】一詩中指出:『便費閒吟亦未可,吾徒豈獨坐詩窮。』陸游認為子弟不吟詩是不行的,而貧窮絕不是吟詩所導致的結果。在陸游之前的歐陽修曾說:『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王令也曾說道:『自是古賢因發憤,非關詩道可窮人。』陸游除了和歐陽修、王令看法一致外,還告誡子弟,縱然貧窮,也不應該廢卻吟詩。

相對於學詩、能詩的家訓共通性,也有一些先賢在訓示中要求子弟遠離詩文的。蘇軾在【洗兒】一詩中說:『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謫黃州,在黃州期間,侍妾朝雲生下了一個男孩兒,【洗兒詩】即為此孩兒所作。蘇軾是不世出大才子,其聰明在詩文上有充分的體現;但詩文又是蘇軾遭受政治迫害的禍階,所以他才有這樣的憤激之詞。1936年,魯迅在病重之際,於散文【死】的篇末寫下了遺囑,其中第五點是對兒子周海嬰的訓示:『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這充分凸顯了魯迅對兒子腳踏實地的期許,對空洞文章的摒棄。後來周海嬰沒有從文,而是成為了無線電方面的專家,也意味着他沒有靠父親的蔭庇,而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對於先賢要求子弟遠離詩文的觀點,我們要辯證地看待,萬不可囫圇吞棗,全盤接受。

家訓中的詩教,本有助於養成良好的家風,有助於子弟成才,有助於家聲不墜。但是家訓中的詩教主張卻呈現出多元化趨向,這根源於先賢人生經歷和價值觀念的不同。

(作者:朱美祿,系貴州財經大學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