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本草考古·讓中醫藥歷史活起來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5-16 00:00|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2537| 評論: 0|原作者: 葛偉韜|來自: 中醫藥報1版

摘要: 提到考古,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墓葬和地下文物,然而當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院士的團隊走進浙江省田螺山遺址挖掘現場展示區,他們卻在一個個殘存的碳化『靈芝』中發現了中醫藥歷史的蛛絲馬跡…… 為更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提到考古,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墓葬和地下文物,然而當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院士的團隊走進浙江省田螺山遺址挖掘現場展示區,他們卻在一個個殘存的碳化『靈芝』中發現了中醫藥歷史的蛛絲馬跡……

為更好地尋找中醫藥文化起源,讓中醫藥歷史活起來,黃璐琦提出了將科技考古引入到中醫藥研究中,即本草考古。

本草考古是以考古出土的藥物或藥物相關遺存為研究對象,應用現代科技方法和技術,探求人類利用藥物的信息,探索古代先民與藥物的相互關係,復原和重建人類利用藥物的歷史,所依據的主要是本草學和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是本草學的一個極富前瞻性和前景性的分支。

探尋中醫藥的歷史蹤跡

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要想利用好這枚鑰匙,先要讓中醫藥的歷史活起來,了解中醫藥發展的歷史與來蹤去跡。』黃璐琦認為,中醫藥迫切需要回答『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等重要科學問題。明晰了『從哪裡來』或可指導我們『到哪裡去』。

然而,由於中醫藥起源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早期的中醫古籍中雖有『神農嘗百草』『藥食同源』等記載,但至今仍缺乏豐富的實物證據,無法真正揭示中醫藥的起源和發展過程。要想尋找豐富的實物證據,深刻揭示中醫藥歷史並不容易。

黃璐琦認為,將科技考古引入到中醫藥研究當中,在展開實地調查、建立現代樣品數據庫等基礎上,運用性狀鑑定、顯微鑑定、理化鑑定以及DNA分子鑑定等現代技術手段,有助於破解復原古代藥物基原、判斷出土植物遺存在當時是否作為藥物等一系列難題。

『人類的生命與生活離不開藥物,因此,一些藥物、醫藥用具、醫藥文書等在考古遺址或墓葬中保存下來。我們要學會運用科技的手段去分析研究它們。』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袁媛研究員介紹,本草考古便是運用科技手段對考古出土的醫學相關各種遺存進行研究,目標是認識和了解古代人類與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歷史,包括藥物的利用,進而闡述人類醫藥文化的發展過程。如最新本草考古研究證明,距今6800年前先民就開始使用靈芝,中醫藥的起源可追溯到比現存文字記載更加長遠的新石器時代中期。

本草學研究的二重證據

我國的本草學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傳統藥學體系之一。本草古籍達1000餘種,存世達400多種。深入開展中醫藥本草學研究是讓中醫藥歷史活起來的關鍵一步。

歷代本草學家都非常重視文獻考證,尤其是現代植物分類學的引入,使本草文獻考證日益成熟。但是僅僅依據文獻考證所得結論存在爭議,還有待古代實物的印證。

本草文獻考證即依託本草文獻,運用現代知識對藥物學某一內容進行的考證。為了深入研究古代藥物發展的源流,重建本草學歷史,為本草文獻考證提供相關實物或內容,本草考古作為本草學與考古學的新交叉領域應運而生。

黃璐琦介紹,史學二重證據法提出已近百年,為本草文獻考證與本草考古的結合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醫藥學注重傳承與創新並重,推崇『傳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本草學研究也需與時俱進,積極吸納考古學成果,甚至主動積極參與考古,推動本草考古的發展。

此外,考古學的天然局限性也要求必須與文獻資料相結合。本草文獻考證與本草考古,分別是對本草學的間接史料與直接史料開展研究,兩者交叉互補,可謂本草學研究的二重證據法。

『中國的考古學實踐證明了二重證據法應用的必然性。本草考古與本草文獻考證的研究將相得益彰,共同推動本草學的傳承與發展。』安徽中醫藥大學彭華勝教授表示,所有傳世文獻不一定都有機會得到考古工作的印證和檢驗。

但幸運的是,通過將古代詩句的間接史料與出土蘄簟考古的直接史料相結合,推測了明代墓葬出土蘄簟來源於水竹及其近緣種,並為復原其加工工藝提供了證據。

本草考古的研究無疑將大大促進本草文獻考證的發展。當然,在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本草學的發展還需要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為釐清中醫藥發展歷史脈絡提供證據。

去偽存真顯中藥本色

從古至今,有關中藥的神話傳說不勝枚舉,有關中藥的記載也是魚龍混雜,如何對古代文獻中記載的藥物進行去偽存真,也是本草考古的重要內容。

例如,『太歲』常被人們賦予神秘的色彩和豐富的藥用價值。傳說太歲運行到哪,相應的方位下會出現一塊肉狀物,即太歲星的化身。在此處動土,會驚動太歲,因而有『不能在太歲頭上動土』的禁忌傳言。【宣室志】中記載了服用『太歲』後,人體能夠煥發生機,發揮神奇的療效。這使得後世之人爭相追尋長生不老之藥——『太歲』。

但太歲的基原物種究竟是什麼?太歲是否為生命體?出土的太歲疑似物是否為古籍中記載的太歲?至今尚無定論。

黃璐琦帶領團隊,通過本草考古研究,結合實地調查,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質譜等技術對古今『太歲』進行探索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已收集的『太歲』疑似物的出土地址大都不詳,形狀差異較大。將這些疑似物與古籍中的描述進行比對,難以發現其共同特徵,可以大致判斷它們與古代『太歲』不為同一物。疑似物的主要組成成分為聚乙烯醇,且並未發現有細胞存在。未來需要收集更多的樣品,找到真正的太歲可能還需要很多工作。

『本草考古可以幫助我們辨明真偽,正本清源,澄清中藥品種混亂,明晰中藥療效,為藥材的生產、加工和炮製提供歷史依據,為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藥學鋪路架橋。』黃璐琦說。(葛偉韜)

(C)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