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弘揚傳統文化重在核心理念 訪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蕭放 ...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8-4-12 10:4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552|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春分剛過,大江南北春意盎然。今天的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還未走遠的年味兒中,在桃李吐芳的枝頭,在清明將至的明媚中,中國人感受著傳統文化和審美帶來的文化歸屬感和文化自 ...

春分剛過,大江南北春意盎然。今天的中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還未走遠的年味兒中,在桃李吐芳的枝頭,在清明將至的明媚中,中國人感受著傳統文化和審美帶來的文化歸屬感和文化自豪感。但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轉型期,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也面臨著挑戰。就如何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蕭放。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具體的實踐中,您認爲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將其落到實處?

蕭放:所謂創造性轉化,一是在選擇傳統文化時,選擇其中的優秀部分,跟現代社會生活相協調的部分;二是對它的形式作出改變,以傳統爲基礎,根據當代社會的需要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在調整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核心理念的發掘和現代化闡釋。比如,現在我們講孝道、講家庭的時候,應該著重強調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尊重和關愛。

所謂創新性發展,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時不能局限於傳統,有些文化在傳統社會中有多層意義,對於當代而言,我們可能要對次要層次的意義作出擴張和創新性理解。比如清明踏青、重陽登高。我們應該把這些與自然親近的部分作爲未來節日創新性發展的基礎,把它變成人與自然溝通的機會。

在歷史上,中華文化就是在這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才獲得了永久的生命力。割裂傳統或者完全復古都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能把現代性和傳統性對立起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蘊含著人類文明演變的邏輯。

記者:以您最近主編的新書【二十四節氣——中國人的自然時間觀】爲例,二十四節氣原本是中國人對自然時間的劃分,隨著歷史的演進,卻生發出許多以此爲據的文化習俗,以二十四節氣爲濫觴,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哪些對今天仍然重要的文化傳統?透過它們,您希望傳遞給讀者什麼樣的文化圖景和歷史觀?

蕭放:在中華文明早期,二十四節氣是一種生產時間。古人通過對一年內日照、物候等現象的觀察,總結形成時序觀念,以此指導農業生產。進一步地,受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協調觀念的影響,中國人認爲人的生活狀態跟時序變動相適應時方能維持平衡,所以節氣文化中又生發出養生內容。二十四節氣也發展爲一種生命時間。

到了漢代,人們用陰陽五行的運動來解釋二十四節氣的流轉。在一年四季中,春夏節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生長;秋冬節氣陽氣下降、陰氣上升,萬物凋零。陰陽的循環運動構成了二十四節氣變化的根本解釋。在這裡,節氣文化包含了中國人的哲學觀念,即陰陽變化推動事物發展。二十四節氣成爲一種哲學時間。

南宋時期,審美的元素加入二十四節氣文化之中。二十四節氣內涵的進一步豐富,表現了中國人對生活的思考。生活不僅是物質層面需求的滿足,更有精神層面的需求滿足。在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四節氣是一種文化表現,過二十四節氣是民族認同的方式。對於海外華人而言,它是華人族群藉以安身立命的文化。

記者:您在書中指出,自媒體如微博、微信等是當下傳統文化傳播的有效形式;同時指出,傳統文化傳播要避免重表象輕內涵的現象。那麼在當下自媒體傳播碎片化、輕量化的環境中,如何提升傳播的文化內涵,避免傳統文化被娛樂性解構?

蕭放: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播面臨困境,很大程度上源於『碎片化』『娛樂化』的傳播環境,完整的、有內涵的、深入的東西不招人喜歡。但我認爲,人心怎麼打動,形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內涵。沒有形式不會關注,沒有內涵關注不持久。

對於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傳播文化的核心理念。例如,關於冬至節氣的傳播。很多人只知道冬至該吃餃子,但對爲什麼吃餃子一無所知。其實這涉及陰陽的問題,冬至夜晚最長,陰氣最盛,但陰氣即將衰退;陽氣已然萌生,並呈上升態勢。餛飩或者南方所稱『冬至團』蘊涵了陰包陽的意思:外面的麵皮是陰性的,裡面的肉餡是陽性的, 而餃子這一稱謂是後來才出現的。如果我們在傳播過程中把陰陽的觀念解釋清楚,那麼人們吃到的就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食物,更能領略其中的文化內涵,獲得更加豐富的精神體驗。

現在新媒體傳播普遍碎片化、娛樂化,很多人不愛看完整的、講道理的東西,但對於文化傳播而言,這些道理都是應該講的。只有這樣,才能傳承民族文化最核心的東西。一種文化要保持生命力,一定要把最核心的東西傳承下來,否則這個文化就是虛的,成了一個沒有根基的空殼,甚至很快消失掉。

另一方面,在當今的傳播環境中,尤其是對年輕群體進行傳播時,需要考慮傳播的層次問題。首先可以通過新穎活潑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再逐步引導人們產生深度了解的興趣,並提供專業的、有深度的闡釋。根據不同人群的接受程度做區分性的、精準性的傳播才會是有效的。

(本報記者劉陽,譚影子參與採訪)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