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增強自信激活國人中醫文化基因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8-3-22 00:00|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584| 評論: 0|原作者: 趙維婷|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1版

摘要: 中醫文化基因存在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千百年來早已融入國人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只是有時被文化自信的缺失抑制了『表達』。要激活更多民眾的中醫文化基因,『從精神領域層面去解決對中醫藥概念的認識問題』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中醫文化基因存在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千百年來早已融入國人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只是有時被文化自信的缺失抑制了『表達』。要激活更多民眾的中醫文化基因,『從精神領域層面去解決對中醫藥概念的認識問題』,應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不久前,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也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既要從精神領域層面去解決對中醫藥概念的認識問題,也要從制度層面去解決中醫藥傳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書記的話鼓舞人心,尤其是『從精神領域層面去解決對中醫藥概念的認識問題』發人深省。回想近年來的中醫藥熱點輿情事件,有一小部分民眾一提中藥毒性就『風聲鶴唳』『一棍子全打死』;還有部分民眾『唯成分論』,忽視中藥配伍,海外偶有風吹草動,就觸動某些人的『敏感神經』,不加求證思考,先自己『矮一頭』。這些對中醫療效不假思索的懷疑、對中藥毒副作用不加批判地誇大,從精神領域層面看都有文化不自信的影子。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西方國家在經濟發展、科學研究等方面領先我國,少部分國人已經習慣用『還原論』視角下的西方醫學當『尺子』衡量中醫藥。殊不知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的認識永遠在前進,隨着疾病譜改變,醫學發展趨勢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中醫藥以其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越來越顯現出獨特優勢。甚至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開始關注中醫的整體觀、系統論、辨證論治等理念,以及其中蘊藏的中國哲學智慧。

日本一種主要藥材包括桔梗、甘草、苦杏仁和遠志的止咳藥被許多赴日旅遊的國人列入必買清單;意大利一款老牌美白牙膏,在添加了生薑、甘草、肉桂等研發出7種不同口味後,被包裝成『牙膏中的奢侈品』,不僅在歐洲『翻紅』,也引得無數國人追捧。這些『網紅』產品的走俏,或許是部分民眾缺乏文化自信、盲從跟風的又一佐證,也側面反映出國人乃至全世界對優質中醫藥產品的巨大需求。中醫藥的好產品不只『走紅』紐約的止咳糖漿,中醫藥的好療法也不只風靡奧運選手的拔罐,中醫藥寶庫空間巨大,需要我們增強自信,深入發掘精華。

其實,中醫文化基因存在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千百年來早已融入國人日常生活和思維方式,只是有時被文化自信的缺失抑制了『表達』。要激活更多民眾的中醫文化基因,『從精神領域層面去解決對中醫藥概念的認識問題』,應進一步加強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對阿膠藥用價值的徹底否定和對止咳糖漿的過度吹捧都有不理性因素,『捧殺』『棒殺』冰火兩重天,背後是部分民眾對中醫藥基本知識了解得不夠、理解得不深,難免『風吹兩邊倒』『一被帶節奏就跟着跑』。2016年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普及率、信任率顯著提高,然而行動率仍有待提升,如何以更多元化、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讓中醫藥文化真正入腦入心,從『知』到『行』,指導實踐,是我們需要不懈探索的命題。

要讓老百姓發自內心的信中醫、用中醫、愛中醫,也離不開『從制度層面去解決中醫藥傳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中醫藥法規、中醫藥發展的政策舉措、中醫藥管理體系和適合中醫藥發展的評價體系、標準體系,讓老百姓放心吃藥、放心看病;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放大醫改惠民效果,保基本、強基層、控費用——通過不斷增加的中醫藥服務獲得感來強化國人中醫文化基因,堅定中醫文化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強,古老而又現代的中醫藥也將煥發強大的生機活力。讓我們增強民族自信,推動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中醫藥學這把鑰匙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中醫力量。

(A)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