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深度剖析·漢服運動是什麼?形制,流派,理念,殊途同歸,達於博遠! ... ... ...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8-3-21 00:00| 發佈者: 輔仁君| 查看: 4544| 評論: 0|原作者: 輔仁文學社|來自: 漢流連微博

摘要: 本文受作者『佚名』的委託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台發表【論漢服運動的方向問題】一文,歡迎廣大同袍、漢家族人關注、閱讀、擴散,轉載請註明出處:漢流連微博。 論漢服運動的方向問題文丨佚名排版丨廣漢會漢服運 ...

論漢服運動的方向問題

本文受作者『佚名』的委託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台發表【論漢服運動的方向問題】一文,歡迎廣大同袍、漢家族人關注、閱讀、擴散,轉載請註明出處:漢流連微博。

文丨佚名

排版丨廣漢會

漢服運動發展到今天,已然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文化現象,非常欣慰社會各界人士都紛紛參與進來。我們也要看到客觀現實是,有着不同思想理念的人群在這個文化領域爭相發聲,進行着自己的詮釋。其實,這無可厚非,也是漢服運動走向成熟的標誌。在此,筆者想和大家探討基礎和根本的問題。

截至今日,在網絡上,所有的形制之爭、所有的流派之爭、所有的理念之爭,都是方向之爭,說得更加直白。

都是對漢服運動向何方去的爭論

今天,想把這個議題擺上枱面:這場轟轟烈烈的民間文化自覺運動,到底要選擇什麼樣的道路走下去?

在這一場披荊斬棘的民族文化意識覺醒的社會運動中,我們是秉持初心,走向民族文化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還是被裹挾着走向歧路呢?

漢服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回顧一下漢服概念最初定義:

『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簡稱。主要是指明朝以前(含明朝,約黃帝時期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五千年),在以華夏(漢朝之後又稱漢)族居住區及其周邊地區,以華夏(漢)民族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和傳承形成的、表現民族性格與特徵的、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服飾的傳統服飾體系。

或者說,漢服是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的、以上溯炎黃,下至宋明的華夏(漢)文化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成的而來的、體現民族性格與特徵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經過這十幾年來的實踐和沉澱

筆者對其進行修正:

漢服即『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簡稱,是『傳統漢服』與『現代漢服』的總稱。傳統漢服

傳統漢服是指:明朝以前(含明朝,約黃帝時期至公元十七世紀中葉五千年),在中國及周邊地區,以華夏(漢)民族演化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和傳承形成的、表現民族性格與特徵的、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服飾的傳統服飾體系;或者說,是在歷史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的、以上溯炎黃,下至宋明的華夏(漢)文化為基礎,並在此基礎上自然發展演變而成的而來的、體現民族性格與特徵的一系列服飾的總體集合。

現代漢服

現代漢服是指:自辛亥革命以來,在繼承傳統漢服的基礎上,體現華夏(漢)民族優秀傳統以及現代時代精神的、表現華夏(漢)民族性格與特徵的、寄託華夏(漢)民族情感的、凝聚民族認同的、明顯與其他民族服飾相區別的、由人民群眾自主決定的、為現代人服務的現代民族服飾文化體系。

在新的定義下,我認為這場文化運動的方向,或者說戰略方向應該是:

廣大群眾自發地、主動地,以考古考據等傳統服飾史為基礎和依託,在實踐中反覆提煉、抽象、歸納、演繹、創造符合華夏(漢)民族優秀傳統以及體現現代時代精神、表現華夏(漢)民族性格與特徵的一系列民族服飾集合,主要功能是凝聚民族認同,按照現代人的生活、社交、禮儀實際需要進行功能重整和劃分,建立起完整、具體、實用、開放的服飾文化體系。該服飾文化體系包括現代市場經濟下成熟的產學研宣一體化服裝工業;包括成熟、完整、開放、深刻的『漢服學』學術理論和專門學科;甚至還包括與西方服飾理論和品牌相抗衡的中國民族服飾話語權體系。

具體來講,我們要清楚地看待目前的三種關於方向的思路和理念:

1

用『中國傳統服飾史』的學術理論

來解釋『漢服』概念和指導『漢服運動』

中國傳統服飾史的思想理論在目前服飾學界中佔據着統治地位。本質可以看做是『器物學』,即對歷史器物進行分型分式的研究,並找出器物形態演變的規律。

在此我提出一個觀點:『中國傳統服飾史』與『漢服學』是兩種完全不同理論根基的學術課題。

當然,目前『漢服學』並未成型,大致只能算是有一個雛形。但是我在此對其進行一個定義:

『漢服學』是指:研究漢民族傳統服飾的專門學問,用以指導現代漢服實踐的學術理論體系。

『中國傳統服飾史』與『漢服學』僅僅只是研究對象有部分重疊而已,從基礎理論、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價值、實踐意義、應用領域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異和分歧。

『漢服學』隸屬於『民族服飾學』的範疇,與『中國傳統服飾史』有一點交叉關係,他們談論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個話題。

所以,當看到網上出現『一個朝代一種流行款式和風格,所以漢服並不存在』、『古代漢人並不區分左衽右衽』、『圓領、曳撒是胡服,所以漢服並不純粹』、『清女裝、民國學生服與明朝立領襖裙一脈相承』、『漢服並未消亡,只是暗暗保留』、『旗袍馬褂是漢服的一種』等等言論時,請保持自己的頭腦清醒,他們所說的,統統是站在『中國傳統服飾史』的學術領域來談,僅僅只是談衣服本身而已(認識還不一定正確),與我們所說的『漢服學』是兩個層面、兩個維度、兩個學科的事情。

我們自己不能被稀裏糊塗地帶到岔路上去。

漢服

2

將『漢服』概念和『漢服運動』

局限在考古學、文物學和歷史學範疇

筆者一直認為,復原都做不好,何談復興?走路都不會,何談奔跑?認真嚴謹的歷史考據是『漢服運動』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可以說沒有嚴肅詳盡的復原、考據、考證工作,就沒有漢服的一切。在此,要感謝所有嘔心瀝血搜集、整理、分享、研究和切磋歷史服飾資料的前輩、學者、網友,他們付出了無數時間、精力乃至畢生心血。

唯考

據論

然而在本文中,筆者要談的是另外一個話題,就是『唯考據論』。這種思想其實是一條方向之爭。其邏輯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既然是談民族的、傳統的服飾,那麼必然要求有根有據、有足夠的歷史真實度,而非商家臆造、現代人的腦洞。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不正本清源,怎麼傳承發揚?但是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見,認為沿着『唯考據論』的邏輯走下去,結果就是高度還原的『古裝』。

關於此話題,我一直在深深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今天看到的現代奧運會與古希臘奧運會到底有什麼關係。』

我們一直說的『繼承傳統』,到底是繼承的什麼?縱觀幾千年傳統漢服的發展歷程,我們除了要繼承實實在在、確確實實的形制、搭配以外,可能我們更要繼承的是一以貫之、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旨:民族精神、民族感情。

用歷史考據辦法來裁決『傳統漢服』,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絕不能只用歷史考據辦法來裁決『現代漢服』。

漢服的判斷標準

這裏涉及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是不是漢服,是什麼漢服,判斷標準是什麼?

筆者在這裏提出一個觀點:是不是漢服,是什麼樣的漢服,尤其是現代漢服體系,判斷標準必須要同時把握這幾點:尊重歷史史實、體現民族精神、寄託民族感情、具備現實作用(實際上,可以把這些標準統稱為『義理』)。歷史考據僅僅是眾多裁量、判斷手段中,分量極重的一種,而裁決權在人民群眾手中,由時間說了算。

筆者的觀點非常明確:要允許犯錯、要允許走彎路、要允許天馬行空地大開腦洞。

有人就會擔心,是否會導致『漢服』概念被徹底濫用?其實不然,任何一件新的形制,如果想要進入現代漢服體系,就必須要經過三道關口:

1、市場的檢驗。通過市場檢驗,由大眾消費者用腳投票。

2、理論的檢驗。風行不衰的款式,要經得起義理的嚴苛考驗,能夠在重重學理的考究下,形神兼備、邏輯自洽。這個時候,歷史考據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觀點是,考據儘量避免絕對否定結論,在不違反民族屬性這種大是大非的前提下,可以持以『存疑』態度。

3、時間的檢驗。在時間面前,一切都會顯露出本質。假設有一種款式,我們這代人納入進去了,等到下一代人發現並不合適,那麼他們再將其揚棄即可。

永遠不要害怕犯錯,

因為在前行的道路上,

必然篳路藍縷、跌跌撞撞,

我們能做的,

只有不忘初心、百折不撓。

我們不僅僅要做好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的工作,還要擔負起開創現代漢服體系中新形制、新內涵、新功能的歷史責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偉大事業,我們責無旁貸。

3

朝代論問題

朝代論的理念是:每個朝代的服飾文化相對定型,不能隨便亂裁剪、亂搭配,否則就是關公戰秦瓊、張飛打岳飛。比如唐風就唐風,宋制就宋制,不能混搭。其中,以承明制的理念最為出名。

基本觀點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明制服飾是中國傳統服飾集大成者,今天要做的是接續斷點,而不是從頭再來演化一遍。所以我們要以明制服飾為基礎,在此藍本上發展。

關於此思想方向,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筆者還是認為,按照此方向走下去,最終結果就是『小眾文化』。

對於我們所有工業文明洗禮下的現代人來說,『黃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宋明』這些概念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政治上的神聖性,取而代之的是文化上的親切與認同。我們所說的『重回漢唐盛世』『再現宋明之光』並不是要擁立什麼『李家』為皇帝,奉『朱家』為正朔,而是指我們強烈地認同『華夏-漢』這種文明形態,希望能夠從中吸取營養,繼承靈魂,凝聚團結力,讓國家和民族重新站回世界前列。

既然如此,那麼無論是商周的神秘古樸,還是秦漢的鐵血勇武;無論是隋唐的大氣雍容,還是宋明的精緻素雅,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都是我們民族精神、情感和審美的不同層面的體現。既然是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外化表象,那麼為什麼只能選擇其中一種表象來繼承和發揚?

在討論『傳統漢服』時,區分不同朝代的流行風格,可能有着學術上的價值,但是在構建『現代漢服』體系時,就必須要『去朝代化』。

朝代論尤其是唯明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將漢服的發展主線索用各個朝代的風格進行人為割裂。舉例目前最典型的反對漢服的理論是: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服飾,古人都不會穿『前朝古裝』,你們還在搞復古;既然中國傳統服飾都是代代更迭,層層推新,那麼經歷了西方化浪潮後,還剩下那麼三瓜兩棗,自然也就是你們漢人的『傳統服飾』了。

這種線性的服飾史觀,對漢服運動來說是較大的阻力之一。既然我們一再強調,我們是復興,而非復古,那麼自己又在大力推行『周制』、『唐制』、『明制』等等,是否是自我邏輯混亂?是否自我理論缺失?

朝代論尤其是唯明論,還有最大的問題是,過於突出漢服的個性和風格,打壓甚至否定了漢服的共性和本質特徵。比如交領右衽,這是貫穿了幾千年來未曾動搖的特徵之一,但是卻在各種朝代論的衝擊下,變得有些淡化。

我們學過哲學原理,什麼事情都要分清楚主流和非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朝代論的一個重大理論缺陷是,他無法解釋唐朝的壁畫陶俑中,有多少穿圓領、翻領袍的,就有多少穿交領右衽的;無法解釋在明朝文物和史料中,穿交領右衽的遠遠多於穿立領、方領、豎領的;當然也更無法解釋,為什麼明末有那麼多人為了『交領』這種款式而付出生命代價。

所以筆者的觀點是,斷代式的實踐活動,可以作為『傳統漢服』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將漢服運動的學術水平提升到新的廣度和深度。但是不能將此理論來指導漢服運動,尤其是現代漢服體系的構建。

在探討了目前三種可能存在一定問題的思想理論和方針路線之後,回到本文的觀點和主旨上,即:

我們要搞清楚這場文化自覺運動的主體是誰?

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麼?

目的和宗旨是什麼?

判斷標準和根本原則是什麼?

指導思想和基礎理論是什麼?

主流和主線是什麼?

等等一系列的待解決問題。可以說,如果我們不將這些問題搞清楚、弄明白,漢服運動永遠也成熟不起來。

筆者在本文只是提出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初步簡單地回答了以上問題,也不一定準確,這就需要眾人繼續努力,在實踐中提煉和升華、批判和完善。

關於如何解決我們包容創新的寬容理念被人利用起來亂整、胡搞的問題,筆者在此提出一個解決辦法,供諸君參考。

確定古裝、傳統漢服、現代漢服、漢元素時裝的邏輯關係

基本概念邏輯關係簡圖

在此邏輯關係之中,傳統漢服自然已經是塵埃落定的,可以用考據、考證的手段,進行梳理和總結。而現代漢服卻是一個現在進行時的概念,超出部分存在着無限潛力又存在着種種風險。我們既不能因為害怕風險、失敗而放棄探索、創新的職責,又不能放任無底線的胡搞來擾亂視聽。

我們還要進一步考察,

對一些功能性概念進行邏輯上的區分和釐清:

功能性服飾概念邏輯關係:

作為功能性服飾,有着特定的用途,不能統一地、唯一地用形制去批評和糾結,畢竟民族服飾只是一個母題,他可以衍生出很多主題出來,不過是大樹分杈的問題,而且這些功能性服飾除了考慮民族傳統性,還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為他們的功能性主題服務,這也是服飾文化繽紛多彩的緣由。我們自己要清醒地看待這個問題,不能用『漢服明明不是這樣』的觀點去對待不同文化領域的服飾問題。

那麼,如何有效地判斷『探索性質的有爭議待確定的漢服』與『功能性服飾』的區別?防止『功能性服飾』以『改良、創新、探索』的名義竄亂漢服體系呢?

我的觀點是,在『現代漢服體系』之中,設置一個緩衝帶、考察期,劃出一塊實驗田,首先將特定用途的功能性服飾、衍生物等放置在對應的概念區域中(比如影樓的歸影樓、二次元的歸二次元),再將有爭議的、有問題的、待解決的種類劃分到『現代漢服實驗品』這個全新領域中,既不大力吹捧,也不一棒打死,而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判斷標準是『歷史依據、民族義理、大眾實踐、時間沉澱』。

亞文化趨勢:

最後,再附帶談一談目前亞文化趨勢問題。由於目前參與者以年輕人佔據絕大部分,不可避免帶來娛樂化、表象化的現象。年輕人愛玩,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走入歧路上去,那就是自己都把漢服進行『亞文化』化。

不少網友被現在火熱的商業價值所迷惑,認為漢服被年輕人當做了娛樂、玩耍項目的一種,所以悲觀地、盲目地認為這『果然是亞文化、是非主流』,把自己局限起來,去抨擊年輕人。

任何事物都是複雜的、多層次、多面性的。我們不能因為現在展現出來的是年輕人的娛樂項目,於是忽略了更主要、更重要的部分。

筆者真的希望有一天,由我們少數文化自覺者來背負漢服沉重的家國情懷,所有人都可以輕鬆愜意、毫無負擔地去享受祖先留下的福祉榮耀。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大眾在玩樂,我們也跟着一起待在山腳下玩樂,我們的道路在前方、在遠處、在山峯。

希冀:

我們必須要有盪胸生層雲的大格局、大氣魄,還要有站在歷史高度看問題的大視野和長遠目光。

唯有面向現代、面向未來的漢服運動,才是有意義、有價值、有廣闊前途的一場民族文化自覺運動。

只有牢牢把握了『正本清源』、『民族屬性』、『為現代中國人服務』這條主線,我們所做的一切,才能被人民記住、被歷史記住、被子孫後代記住。筆者也相信,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哪怕長路漫漫、哪怕曲折迂迴,漢服運動必將走向最終的勝利。

愛生活丨愛傳統丨愛漢服

輔仁文學社歡迎您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