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蘇東坡與程伊川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8-2-12 07:19|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750| 評論: 0|原作者: 楊少涵|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蘇軾(東坡)與程頤(伊川),一個是文壇大家,一個是理學宗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兩個人應該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歷史的事實是,兩人之間曾經發生過全方位的矛盾衝突,由此引發的『蜀洛黨爭』更是綿延七十餘載, ...

蘇軾(東坡)與程頤(伊川),一個是文壇大家,一個是理學宗師。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兩個人應該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歷史的事實是,兩人之間曾經發生過全方位的矛盾衝突,由此引發的『蜀洛黨爭』更是綿延七十餘載,成為兩宋歷史上的一樁公案。

蘇軾與程頤兩人人生軌跡的初次交集發生在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是年,蘇洵攜蘇軾、蘇轍兄弟走出川蜀,進入汴京,準備明年的貢舉考試,程顥、程頤兩兄弟也在父親程珦的帶領下,赴京入國子監就學並備考。翌年的科考可謂是文星璀璨。文壇盟主歐陽修權知貢舉,二蘇兄弟與程顥皆金榜題名,同科及第的還有大文豪曾鞏兄弟四人、關學開山張載,以及後來王安石變法中的很多中堅干將。(【宋登科記考】卷四)可以說,嘉祐二年(1057)的科考是中國科舉考試史上名副其實的『龍虎榜』。只不過程頤因當年國子監解額減半,未能登第。

蘇、程兩人頻繁的直接交往要到三十年後的宋哲宗時代。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駕崩,十歲的宋哲宗繼承大統,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聽政,司馬光、呂公著組閣,蘇軾與程頤先後被召入京。蘇軾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機要官員,程頤除崇政殿說書,成為皇帝的家庭教師。兩人都是哲宗的左右親近。這種近距離接觸讓兩人在互相熟知的同時,也使得個人之間的矛盾衝突日益放大。

程頤性格向以端肅持重著稱,蘇軾性格豪邁,不拘一格。史載:『程頤在經筵,多用古禮,蘇軾謂其不近人情,深疾之,每加玩侮。』(【續資治通鑑】卷八十)一個禮儀,在程頤看來是『尊儒重道』,在蘇軾看來卻是『不近人情』,差異之大,判若水火。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司馬光去世,程頤主喪。蘇軾與眾官參加完一次明堂慶典,便欲往奠,但遭到程頤的堅決阻攔。程頤的理由是慶、吊不能同日,並引用【論語】的話說:『「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豈可賀赦才了,卻往弔喪?』蘇軾反駁說:孔子雖然說過『哭則不歌』,但並沒有說過『歌則不哭』,最後還譏刺程頤是『燠糟鄙俚叔孫通』(【孫公談圃】卷上)。意思是說,程頤這套東西看似合乎古禮,其實不過是山野之舉。結果『眾皆大笑,結怨之端,蓋自此始』(【太平治跡統類】卷二三),導致兩人在政事上互相猜忌。呂公著對程頤甚為器重,他為宰相時,『凡事有疑,必質於伊川。進退人材,二蘇疑伊川有力,故極詆之』。政事上猜忌攻訐,進而又導致兩派人員在人事上相互傾軋。至此,『二黨道不同,互相非毀』(【宋名臣言行錄】外集卷三)的局面形成,並一直延續到幾十年後的南宋高宗時期。

無論是個人性格上的不合,還是政治人事上的矛盾,都只是表面現象。蘇東坡與程伊川真正的衝突是在更深層的哲學觀念上。這集中體現在對『天理性情』的體會與理解上。

『天理』二字是二程兄弟在千辛萬苦的生命歷練中體會出來的。程顥曾深有感觸地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二程外書】卷十二)程頤接着說了一句震古爍今的名言:『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二程遺書】卷二十二上)朱熹對這句話推崇備至,說『伊川「性即理也」四字,攧撲不破』,『自孔孟後,無人見得到此,亦是從古無人敢如此道』(【朱子語類】卷五十九)。當然,天理與性也稍有不同,天理強調的是客觀方面的超越尊嚴,性強調的是主觀方面的內在價值。『性即理』則打通主客,賦予人的內在價值以崇高的尊嚴。二程對性理進行了道德方面的規定,即性是善的,『不知性善不可以言學』(【二程粹言】)。但現實中畢竟有不善的現象,程頤認為,這不是性理之本然,而是情慾在作怪,『情既熾而益盪,其性鑿矣』(【二程文集】卷七】,所以他強調要『性其情』(【二程文集】卷八)。『性其情』就是性理挺立於中,使情慾擾盪不得。在程頤看來,『性其情』的具體功夫就是一個『敬』字,而『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則既不之東,又不之西,如是則只是中』(【二程遺書】卷十五)。敬能保證性理之善不為情慾所擾盪,從而讓自己的內在價值和超越尊嚴挺立起來。所以程頤平素對敬視之甚高,常說『敬勝百邪』(【二程遺書】卷十一),『入道莫如敬』(【二程遺書】卷三)。

蘇軾對『天理性情』的理解與程頤幾乎完全相反。蘇軾高足秦觀曾寫過一首詞,裏面有一句『天若知也和天瘦』。有一天程頤遇到他,就問是不是他寫的。秦觀一開始還認為程頤要稱賞他,就拱手遜謝。結果程頤卻說:『上穹尊嚴,安得易而侮之?』(【二程外書】卷十二)程頤對詩詞視之甚低,秦觀卻將天穹尊嚴填入其中,對他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侮辱。就『性情』來說,蘇軾也根本不承認性善論,『夫太古之初,本非有善惡之論』(【蘇東坡全集】卷四【揚雄論】),甚至認為孟子提出性善論,是『孟子之過』(【蘇東坡全集】卷三【子思論】)。同時,情也不是性的反面,而是『性之動也』。情只是性動而散殊的狀態,與性在本質上是同一的。性無善惡,所以情也無善惡,『性之與情,非有善惡之別也』(【東坡易傳】卷一)。情既無善惡,自然也就不需要『性其情』,不需要節情制欲,反而需要遂情達欲。蘇軾豪放不羈、縱情才藝的性格愛好,正是他這種哲學觀念的外化。基於這種哲學觀念,蘇軾對程頤一派強調『敬』的作風甚為反感。當他看到朱光庭『端笏正立,嚴毅不可犯,班列肅然』,就說『何時打破這「敬」字』。(【二程外書】卷十一)

總之,蘇東坡與程伊川兩人哲學觀念上的深層衝突,決定了他們各方面的矛盾對立都是很難調和的。所以牟宗三說:『蘇東坡與程伊川的衝突是一個永恆的衝突。』(牟宗三【康德第三批判演講錄(八)】)明末陳確【洛蜀論】認為,蘇東坡對程伊川是『口語之傷,非有不解之仇』(【陳確文集】卷五)。清人錢大昕【洛蜀黨爭】也說,『東坡之於伊川,不過口舌譏誚』,『伊川不忍於東坡,毋乃量之未廣也乎』(【潛研堂文集】卷二)。這些說法都把蘇東坡與程伊川之間的衝突解讀為口舌之爭、度量之較,這就將雙方矛盾的根源看得太淺了。

(作者:楊少涵,系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試聘教授、副院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