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民時評·建築要有人文之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8-2-6 09:18|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1207| 評論: 0|原作者: 石羚|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缺了非物質文化的滋養,建築再雄偉也缺少脊梁;而有了鄉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為精神家園 最近,中國某地模仿法國風格建築的小鎮在網上熱傳。大到埃菲爾鐵塔,小到路燈、雕塑、植被,讓人真 ...

缺了非物質文化的滋養,建築再雄偉也缺少脊梁;而有了鄉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為精神家園

最近,中國某地模仿法國風格建築的小鎮在網上熱傳。大到埃菲爾鐵塔,小到路燈、雕塑、植被,讓人真假難辨。有網友直呼,和巴黎相比,這裡就差一條塞納河了。

這一現象並非孤例。據統計,中國至少已有6座『凱旋門』,10餘座『美國國會大廈』,3座埃菲爾鐵塔……徜徉其中覺得很『洋氣』,『擺拍』出來像置身異域,讓人不出國門就能體驗世界風情。這些建築的出現,固然有其出現的土壤,但『全心全意搞山寨』,總歸是附在別人文化表層的一貼『狗皮膏藥』。法國的巴塔蘭克劇院作為當代音樂史上的聖地,建築雖也融合了中國元素,但並沒有因此而丟失自己的文化屬性,而恰恰是因為其承載的巴黎文化,使之屹立150餘年仍魅力不減。反觀國內的一些高仿建築群,哪怕是被冠以『中國的巴黎』『東方佛羅倫薩』,做到極致也不過是贗品,失了本國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沒瓤。

事實上,中國的建築風格從來都是兼容並蓄的,並不一味拒絕『洋建築』,關鍵在於如何在借鑑的過程中,呈現出建築的文化主體意識。比如,北京的前門大街,就是一個融合了中西風格,呈現出獨特建築文化、民俗文化積澱的特色歷史街區。而人們之所以質疑當下的一些西式建築熱,就在於其捨本逐末、生搬硬套,缺少了對歷史的敬畏和對文化的理解。

與『模西建築熱』同樣遭受詬病的,還有『仿古建築熱』。有的地方,本來並沒有什麼前朝風土,卻樂於以古街古巷為名,雕梁畫棟,青磚粉牆,小飾品假古董齊出,臭豆腐烤肉串並售。如果前者是對西式風格的盲目崇拜,後者則是復古思維的畸形生長。『從街區歷史找賣點,然後找投資,再找規劃設計、施工隊』的仿古建築公式,對於西式建築熱來說,同樣適用。無論是抄襲西方,還是效顰傳統,建築設計與規劃的盲從背後,是對文化根底不自知、對文化傳統不自信。

建築,既是文化的表現,也是生活的沉澱。每個地方的建築,都植根於自己的歷史脈絡之中。千姿百態的開平碉樓,集防衛、居住功能於一體,體現了中西合璧的民居風格;馬達加斯加首都族群混雜,馬來高腳草屋、非洲木板棚與歐式教堂錯落有致,多元才是這裡的和諧;而作為中國獲得普利茲克獎的第一人,王澍讓每一層的每一戶都有自己的小院和植物,『出則繁花似錦,入則清淨悠遠』。房子可模仿,文化難複製,只有立足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才能找到創新式融合的思路。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我們的文化與歷史,已經給建築留下了豐富的饋贈。立足文化本體,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葉茂。北京如今大力推動中軸線沿線重點地區綜合整治保護和申遺,就是因為那是老城的靈魂,中華民族『內和外安』的文化基因、『左右對稱』的營城理念、『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都集中體現在這裡,在人們記憶中揮之不去。缺了非物質文化的滋養,建築即使再雄偉也缺少一條脊梁;而有了鄉愁和人文的淬火,哪怕穿越千年,安身之所也能成為精神家園。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