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不忘本 乃得安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8-2-5 09:17| 發佈者: 延章| 查看: 1462| 評論: 0|原作者: 鄧有凱|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自信,根基深厚。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筆者以為,從祖先崇拜來理解『三 ...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文化自信,根基深厚。習近平總書記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筆者以為,從祖先崇拜來理解『三個更』,是一個很好的角度。在中國,祖先崇拜根深蒂固,範圍廣泛,幾乎是『人人、時時、處處』。

流變至今的中華民族祖先崇拜,大致可分三個層面,各有載體。一是以姓氏、家族、譜牒為基線,尚血統的祖先崇拜,主要載體是家廟、宗祠;二是以一定地理、行政區劃和文化區域為基線,尚功德的鄉賢敬仰,舊時以鄉賢祠為載體,今為歷史名人故居、紀念館;三是以國家民族為基線,文尚共同始祖、先賢大哲,武尚英雄干城的國家崇拜,其載體,如黃帝陵、曲阜孔廟、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三個層面雖各有所尚、載體和功用,但有機統一,人們逐層認知,外化延伸,構成中華民族祖先崇拜的完整圈環,對文明教化、鄉村治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進步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文化紐帶作用。

尋根問祖,家國一體。在民間,祖先崇拜還有一個非常集中而簡潔的表達式——天地牌,上書『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這五字,錢穆評介:『始見荀子書中,此下兩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掛口頭。其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之意義價值之重大,自可想像。』當然,此間意義和價值,我們還得從荀子書中探尋。荀子【禮論】篇云:『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由是,為不致『三本偏亡』,為了『人安』,便有了『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之禮。這就是『吾國天、地、君、親、師五字牌之所由而立』的淵藪。筆者以為,其核心價值,是『不忘本,乃得安』。

『任何哲學或學術思想至終均走向世俗化。』據史學家考證,將『天地君親師』五字連用,用紅紙條貼於家堂之上,大致在13世紀中葉,而天地牌的流行和世俗化,『天地君親師五字為裏巷常談』『家禮祠堂之制則貴賤通得用之』則在明朝末年。及至現代,封建皇帝沒有了,天地牌的流變,就是與時俱進,將『君』改成了『國。』如此,天地牌的五個字,就成了『天地國親師』,如此,『國親師』三者,便與前述祖先崇拜的三個層面有了貼切的對應。『天長地久國恩大,父養母育師道尊』,一方小小的天地牌,將敬天法祖的哲學思想,愛國、尊師、孝親的人文情懷完整表達,不能不說,它是中國文化的一朵奇葩。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格物致知,探尋祖先崇拜之本末,其道、其所止,止於認識自己,是對『我是誰?從哪裏來』的本原追問,在追問中為現實的存在、未來的選擇『到哪裏去』求得合理性、正當性。『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祖先崇拜之所以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意義價值重大,就在於通過對『禮之三本』的傳承,不忘本,乃得安,做出符合『道』、符合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選擇,由此,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以國家層面的祖先崇拜或祭禮為例,祭軒轅,是我們對自己是華夏兒女、黃帝后裔的認同和強化;祭掃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對新中國從哪裏來的追問,是對千千萬萬為中國人民站起來而作出犧牲的革命先烈的珍視。有了這份認同、追問和珍視,就會為今日之現實存在、未來選擇找到方向,求得合理性、正當性。

例如,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期間所講的一番話,就包孕着上述道理。他說:『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歷史感。』他向外方代表介紹:『佇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有一組浮雕,表現的是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國革命勝利的全景圖。』並由此告知世人:『我們一方面緬懷先烈,一方面沿着先烈的足跡向前走。我們提出了中國夢,它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英雄紀念碑』起興,巧妙講述中國故事,巧妙介紹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歷史感,充滿合理性、正當性。

不忘本,乃得安。步入新時代,祖先崇拜將歷久彌新,在『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文化建設中顯現其獨特的功用。

(作者:鄧有凱,系雲南廣播電視大學保山分校副教授)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