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山楂致胃病缺乏臨床證據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7-12-29 00:00|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777| 評論: 0|原作者: 朱蕗鋆|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近日,多家都市報在報導中稱,有人因長期吃健胃消食片患上了胃潰瘍和胃結石,而山楂作爲其主要藥材是致病重要原因。健胃消食片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藥,中成藥也因毒副作用小廣受歡迎,這些報導出來後引起了部分民眾恐慌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近日,多家都市報在報導中稱,有人因長期吃健胃消食片患上了胃潰瘍和胃結石,而山楂作爲其主要藥材是致病重要原因。健胃消食片是許多家庭的常備藥,中成藥也因毒副作用小廣受歡迎,這些報導出來後引起了部分民眾恐慌。也有人提出質疑,健胃消食片是經過國家食藥監部門審批的藥品,上市已有幾十年,之前也沒聽說過引起胃潰瘍等相關案例。爲此,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領域的中西醫權威專家。

因山楂致胃潰瘍胃結石缺乏臨床案例

上述報導稱山楂含單寧酸,會使胃內的酸度急劇增加,造成胃潰瘍和胃結石。擅長治療脾胃病的國醫大師李佃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山楂是中醫助消化的主要用藥,已使用多年。除了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保和丸等中成藥均含有山楂,均沒有出現過導致胃潰瘍的案例。李佃貴認爲健胃消食片和胃潰瘍之間沒有必然聯繫,可能該患者因其他原因導致胃潰瘍,中間又吃過健胃消食片,便將兩者生硬地聯繫起來。在臨床上,他也會給患者開健胃消食片,自己有時也會服用,從沒有出現過導致胃潰瘍的案例。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研究所副所長謝勇解釋,臨床上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80%的胃潰瘍都是幽門螺桿菌導致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對胃黏膜有損害,也是導致胃潰瘍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激素類和抗凝類藥物等。其他因素還包括遺傳、不規律飲食和應激狀態等。謝勇表示目前還沒有見到因山楂引起消化性潰瘍的報導,自己在臨床上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案例。當然,服用藥物也不應無節制,按健胃消食片的說明書進行服用應該沒有問題。

對於本身有胃潰瘍的患者,吃健胃消食片會加重病情嗎?李佃貴否定了這個觀點。他說,患者只要有胃脘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都可以吃健胃消食片進行治療。

謝勇表示,臨床上胃結石本就不多見,常見病因是吃柿子導致,還有需嚼碎或碾碎的藥物沒有遵醫囑服用引起。此外,胃排空減慢、不全梗阻也可能是誘因。目前自己接觸的患者中還沒有發現因吃山楂或含山楂藥物而導致胃結石的病例。

動物實驗未發現明顯異常

有研究表明,含有山楂成分的中藥複方清胃健中湯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顯著,而有山楂成分的胃病1號方治療消化性潰瘍與四聯療法對比療效相當。也有研究證明,山楂飲灌胃聯合愈瘍生新方灌腸能促進小鼠潰瘍癒合、改善炎症反應等。

健胃消食片臨床應用安全、長期服用安全也已被驗證。根據健胃消食片的有關毒理學資料顯示,採用小白鼠進行急性毒性試驗,經1日2次灌胃給藥,健胃消食片對小鼠的最大給藥量爲65.6g(生藥)/kg,相當於臨床用量的533倍。觀察7日後,在第8日處死並解剖動物,肉眼觀察小鼠的心、肝、脾、胃、肺、腎、小腸等臟器,均未發現明顯異常,說明健胃消食片臨床用藥較爲安全。用相當於成人用量的60、40、20倍的健胃消食片進行大白鼠長期毒性試驗,連續觀察兩個月,結果表明:大鼠體重、活動、血液學、肝腎功能、各重要臟器的外觀和組織切片鏡檢未見明顯改變。

建議媒體報導持謹慎態度

此外,這些報導中稱有些家長把健胃消食片放在茶几或餐桌上,讓孩子自由拿取服用,當零食吃著玩,文章認爲這樣的現象很普遍。對此,本報記者也採訪了一些家長。李女士聽到後表示很驚訝,說就算是在超市買的零食,自己都會予以限制,不讓孩子吃太多,更別說是在藥店買的藥品了,怎麼可能讓孩子自己隨意服用。劉女士也表示自己不會這樣做,也沒有聽說身邊其他家長有這樣的做法。『藥品口感好可以減少孩子在吃藥時的抗拒度,如果因此孩子喜歡上吃藥又不按說明書上的劑量加以節制,那問題應該出在家長身上,而不能指責藥品有問題。』一位家長說道。

有些報導將『健胃消食片會加重潰瘍病患者病情,產生腎結晶、尿結石』等字眼不加解釋地放在文章開頭的摘要處,並加粗處理。有些標題更是用『連吃兩年健胃消食片得胃潰瘍』這樣模糊的說法,讓部分不明真相的讀者產生不必要的恐慌,甚至對中藥產生懷疑,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建議媒體在報導時應持謹慎態度。(朱蕗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