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弦歌【詩經】的禮樂傳承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7-12-21 10:45|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311| 評論: 0|原作者: 任夢一|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自周公制禮作樂,【詩】與音樂就緊密相連,作爲周代樂舞表演的主要構成存在。無論采【詩】以觀風俗,還是【雅】【頌】的祭祀宴饗、頌恭先王,都充滿了音樂性的吟唱。而這種【詩】與樂的結合,不單單出於審美的需要, ...

自周公制禮作樂,【詩】與音樂就緊密相連,作爲周代樂舞表演的主要構成存在。無論采【詩】以觀風俗,還是【雅】【頌】的祭祀宴饗、頌恭先王,都充滿了音樂性的吟唱。而這種【詩】與樂的結合,不單單出於審美的需要,更把禮、樂與文采凝匯而成『【詩】教』,用於貴族子弟禮教的啟蒙,如『十又三年,學樂,誦【詩】』『二十而冠,始學禮』(【禮記】)。而【詩】作爲雅言,用於朝聘祭祀、宴射娛樂、對外交流等諸多場合,是國家、集體間和王侯公卿士民規範行爲的依據。如【儀禮·燕禮】載國君退朝時小臣代表宴請大臣,堂上鼓琴瑟歌【詩】,堂下奏笙曲;【周禮·春官·宗伯】記國君和士按【騶虞】【采蘩】等各自的【詩】樂禮節進行射箭活動。【詩】樂用於鐘磬宴設、庸鼓祭祖、鉦鐃軍樂等,融合方方面面的禮儀,因而不同場合有不同配樂,琴、瑟只是配器中的一部分。據【周禮】記載,琴、瑟二者爲瞽蒙所掌,並與視了、鍾師、籥章等樂工配合,並沒有占據突出位置。

孔子是將琴、瑟從【詩】樂的多種配器中獨立出來的第一人,將【詩】全部配以弦歌。當周王室衰微,出現了『季氏八佾舞於庭』和『三家者以【雍】徹』(【論語·八佾】)等諸侯僭越的局面時,尊卑分明的禮樂制度被衝破。孔子深感音樂的六德(中和祗庸孝友)、六義(興道諷誦言語)與【詩】所傳達的思無邪、君子德、夫婦禮、倫常序,對於解民慍、啟民智的重要性。他也看到,過去【詩】樂是以鐘鼓管弦樂隊配合樂舞進行表演的,這樣複雜龐大的演奏形式普通民眾很難實踐。而琴、瑟取材於生活中易獲取的桐樹、梓樹,琴弦產生於家家可制的蠶絲,不僅具有簡單易獲取的特質,琴、瑟本身音域、音色頗具表現力,也能將反映百姓廣泛社會生活交往的【詩】旨表達出來。因而,孔子厘定【詩】三百,『皆弦歌之』(【史記·孔子世家】),使本來屬於貴族禮樂範疇的【詩】樂,可以家弦戶誦,走進百姓的生活。孔子立私學,實現了【詩】樂『移風易俗』的普及教化。禮樂是他一生實踐的理想。他陶醉於『洋洋乎盈耳』的【詩】樂,齊魯會盟以雅樂作爲外交手段,陳蔡絕糧七日仍『弦歌不衰』(【孔子家語·在厄】)。孔門弟子更是禮樂的踐行者,『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孔子曾到弟子言偃做長官的武城去,看見言偃倡導弦歌樂教(【論語·陽貨】);子夏、閔子騫三年喪畢援琴而弦,孔子稱讚二人能以音樂約束並規範自己的禮儀(【毛詩】『素冠傳』)。

春秋戰國,諸子出於王官之學,無論如墨家對誦、弦、歌、舞【詩】三百的禮樂之道的詰難,還是各國春秋史傳中記載的外交辭令、聘問歌詠,都反映出對禮樂的學習是當時重要的社會習俗。此時士階層不斷擴大,弦歌的美學意義日漸突顯,琴、瑟被賦予的德性內蘊,成爲士階層修養身心的重要途徑。成連、師曠、伯牙等民間琴家的出現,客觀上都使弦歌【詩】教得以傳播,促進了整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雖然歷史的塵煙消散了【詩】樂,弦歌【詩】三百大都早已失傳,但是孔子極力推廣的『【詩】樂之教』的精神,卻流傳下來,作爲一種禮樂符號而延續。漢代作爲統一王朝,一方面以儒學爲經術,尊【詩】成爲『經』典;另一方面,儒家後學隨勢而起,四家注【詩】,義理訓詁不離王治。伴隨民族融合、多元音樂形式的匯入,漢代承古新制了大量郊祀、鼓吹新聲,詩賦、樂府民歌漸次發展,疏離了弦歌【詩】樂原初的音樂性,消解了弦歌【詩】樂的禮樂主體,但【詩】與『雅樂』所內含的禮樂教化功用卻更加廣泛地延續了下來。【漢書·藝文志】載有『雅歌詩』四篇,『詩賦略』更按不同地域和題材列歌詩二十八家,正是對周代禮樂制度中采【詩】以觀風俗、敦教化的承接,漢代射饗也仍依先秦古制。

曹魏時,杜夔依古聲創定『鹿、鄒、伐、文』四首【詩】樂,而弦歌【詩經】的復興則要到唐代。弦歌【詩】教因科舉鹿鳴宴製得以完美承襲。唐爲加強中央集權開科取士,重整三代經典,太宗爲了『澄源正本、革茲弊俗』曾親下詔書錄『鄉飲酒禮制』。鄉飲酒禮源自西周,是社會嘉慶舉賢、重德序齒的主要途徑。據【儀禮·鄉飲酒禮】載,周代鄉庠舉行鄉飲酒會時,以弦歌【鹿鳴】開場來嘉祝賓客。唐代設『鹿鳴宴』,地方官宴請新科舉人,也沿襲了前代弦歌【鹿鳴】的禮制。此後,鹿鳴宴在唐至清代的科舉和教育文化體系中延續了一千多年。弦歌【鹿鳴】及鄉飲酒禮中的【詩經】吟唱,因契合了統治者以明經科考吸納人才和以歌【詩】的浸潤教化之用,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唐宋弦歌【詩經】的音樂,因爲當時有減字、工尺、律呂等多種記譜方式,得以流傳。南宋朱熹【儀禮經傳通解】載趙彥肅傳【風雅十二詩譜】,熊朋來【瑟譜】重編此舊譜,記錄了唐代鄉飲酒禮歌【詩】的樂譜。熊朋來又制歌【詩】新譜,以瑟伴奏,言『古者歌詩必以瑟……歌詩不傳由瑟,學廢也』,言雖有偏廢,但在宋代女樂如此發達之際有弘揚【詩】樂之識可謂不易。後有【鄉飲詩樂譜】【東皋琴譜】,枯木禪、自遠堂琴譜等亦傳【詩】譜;清代【欽定詩經樂譜全書】更依先秦古樂重製【詩】樂三百,【律呂正義後編】載其時宮廷帝后賀宴三大節慶時『和韶樂』,更是以琴瑟、鐘鼓、塤笙等器樂再現雅樂盛況,達到了禮樂集成的巔峰;近代以來如【琴學叢書】著者楊宗稷等琴家,也進行了弦歌【詩經】的弘揚和復興工作。

弦歌【詩經】陶冶了文人君子,超越了單純的、具有美學意義的、配樂吟唱的文學作品的高度。弦歌【詩】教是中國古代教育的特色,甚至惠及域外地區。唐宋以來泛亞文化圈往來頻繁,弦歌【詩經】作爲中國禮樂文化符號就遠播東亞、東南亞國家及地區,並對其禮樂建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朝鮮半島古代宮廷雅樂、鄉器俗樂有漢禮器樂之影;唐樂的輸入、『明清樂』如【魏氏樂譜】的傳入對以雅樂寮爲代表的日本宮廷禮樂建設頗有影響;越南古代宴饗大樂和內宴小樂在內的宮廷音樂系統建立,也受到了中國禮樂文化的影響。

(作者:任夢一,系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博士)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