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在上海博物館走進『墓室』 千年壁畫『活』起來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7-12-20 11:07|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052|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局部) 上海博物館提供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局部) 上海博物館提供 循着甬道走入,左右兩邊是栩栩如生的文吏、儀衛及騎行馬隊,抬頭可見拱頂以黑彩精勾細繪的雲氣 ...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局部) 上海博物館提供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局部) 上海博物館提供

循着甬道走入,左右兩邊是栩栩如生的文吏、儀衛及騎行馬隊,抬頭可見拱頂以黑彩精勾細繪的雲氣紋。緩步走進墓室,抬眼可見北壁的夫婦飲宴圖,轉身又依次可見東壁鞍馬儀仗圖、西壁牛車出行圖以及南壁兩側繪有鼓吹圖的門洞……

此刻,你仿若置身蒼茫寥廓的三晉大地,身邊的講解指示牌提醒你,這是在黃浦江畔上海博物館的展廳。

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正在滬上展出,吸引眾多慕名而來的觀眾。展覽遴選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兩個時期的12組89件墓葬壁畫作品,堪稱一幅幅鮮活的古代生活畫卷,向人們呈現了那個時代宗教、禮儀、風俗、建築、服飾、音樂、飲食等諸多歷史文化信息。展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這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一次壁畫藝術原作特別展覽。

尤為引人入勝的是,展覽創新展陳方式,重新搭建復原了整座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觀眾得以走進『墓室』,身臨其境感受古代壁畫藝術的風貌。

鮮活的古代生活畫卷在眼前展開

夫婦對坐,備茶上茶,廚房侍宴,雜劇演出,手持團扇漫步郊外踏青的女子,邊做刀削麵邊欣賞伎樂的男童,在馬廄餵馬的男子……行走在展廳中,日常生活的細節撲面而來。

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中國古代多元文化交相輝映的重要舞台,保存了諸多優秀文化遺產,其中的二十二萬五千餘平方尺的古代壁畫,堪稱世界壁畫藝術的寶庫。

此次展覽精選了北朝和宋金元時期約1620平方尺的墓葬壁畫,包括北齊婁叡墓出行圖、水泉梁完整壁畫組合、九原崗大型建築圖以及宋金元散樂百戲、孝悌故事、家居生活、花卉草木等諸題材作品,試圖向公眾再現六世紀北朝上層的社會縮影和十至十三世紀北方平民社會的真實風情。這些國寶級珍稀藝術品,絕大多數是出土修復後首次亮相,可以說是迄今為止中國博物館展覽史上北朝和宋金元藝術史的經典之作。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說:『北朝和宋金元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中原文化與北方草原文化相會交融的兩個重要時期,對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山西地區出土的這兩個時期的墓葬壁畫中有許多漢族與北方各民族共聚一堂的畫面,無論從藝術史、文化史還是社會史的角度而言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平定西關村M1壁畫墓】中,畫面人物形象生動。北壁『內宅』垂帳床榻的左側是一位身穿襦衫長裙、頭綰高髻的女人,右側站着一位身穿圓領長袍的髡髮男子。東壁『雜劇』四人化裝演出,一人在旁伴奏,詼諧有趣。西壁『進奉』描繪了一個頭戴軟腳幞頭、身穿圓領長袍的男子指引三名小廝,兩個抬着酒缸,一個手捧酒具。

【陽泉東村元墓】的墓室主體壁畫中,一派熱鬧的生活景象。三名男子忙碌地準備茶點,從格子窗中可以依稀看到主人似乎在等待茶點,另一側,一名男子端着食物正欲進門,一名男童邊做刀削麵邊欣賞伎樂,畫面最右側還有兩位端酒的侍女似乎也止步聆聽。

此次展覽中單體面積最大的一件展品是【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墓道北壁壁畫】,它長3.2米,高3.5米。壁畫中繪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木結構建築,建築中華麗的門樓、廡殿頂、複雜的斗拱、重複的額枋、特殊的瓦釘、彩色的鋪地磚,建築中的一磚一瓦都生動、逼真,特別是雙柱式的斗拱在以往的資料中未曾見過。這是首次在同時期墓葬壁畫中發現木結構建築,讓我們有幸第一次在壁畫中領略北朝建築的風采。

在壁畫中探察古人的精神世界

【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中的『鞍馬游騎圖』引得不少觀眾駐足。作品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駿馬神采奕奕,情趣盎然。觀看者站在任何位置,都有身臨其境之感。圖中先有導騎二人,前者端坐棗紅馬上凝視前方,後者勒馬回首關注後續隊伍。主騎馬隊居中,或騎或行,有的悠然前行、有的回首翹望,最後又有兩騎緊隨主騎隊伍,前者策馬揚鞭,全神貫注注意前方,後者馬頭高揚,騎者躬身伏於馬背,腳踩馬鐙,緊勒韁繩奔馳向前。

這些壁畫不僅內容精彩,而且均為藝術佳構。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說:『北朝時期的墓葬壁畫,其主人雖然來自不同的民族,但是繪畫主題大多為儀仗圖、出行圖等,表現了他們生前的戰功和權威。畫中人物形象生動,從藝術的角度佐證了當時各民族文化匯聚交融,塑造中華文明的輝煌歷程。』

楊志剛介紹,『宋金元時期,位於遼闊的黃土高原東部地區的山西,在經濟和文化上都極為繁榮。這個部分的墓葬壁畫中大多都會有墓主人的形象出現,他們往往是當地的士紳、富戶。展覽中的各組宋金元時期壁畫作品,展現出當時的生活百態,往往給人以「家」的溫馨氣氛,這充分反映了該地區北宋以後的喪葬習俗。那時人們將墓葬視為「吉宅」「慶堂」,是後世家族繁榮興旺的關鍵與保障。』

這些壁畫往往貼近現實生活,有些描繪主人生前的故事,有些講述主人的理想境界。【繁峙南關村金代壁畫墓】的壁畫有『離家求識』『仕途青雲』『暮年仙居』等場景,描繪了墓主人年少時離家謀求仕途,老來還鄉隱居的理想人生,同時還營造了墓主人仙逝後的來生世界。

【忻州南呼延村壁畫墓】壁畫形式簡潔大方,內容樸素典雅,極富文人情懷,借花卉與詩詞襯托主人的清高雅潔。正對門洞的北壁繪有一盆含苞待放的牡丹,鬱鬱蔥蔥。壁畫引用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的名句『無窮名利無窮苦(恨),有限時光有限身』,抒發墓主人對人生和時局的感嘆。

千年壁畫『走出來』,活起來

此次在上博展出的【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是一件『活起來』的文物。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水泉梁村。張元成介紹,『山西博物院於2008年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採用「復原性保護」的新方式,把原本置於自然環境中「不可移動」的壁畫切割成數十個塊面,揭取搬遷後,進行修復、養護,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結構拼接復原,是國內復原較大型墓葬壁畫結構的一大成功案例。』

墓葬壁畫是一種保存在特殊地下環境中的文物,不可控的自然環境變化,是此類壁畫存在與否的關鍵因素,大量埋藏在地下的壁畫,在出土發掘之前已經處於瀕危狀態。鑑於此,對墓葬壁畫的保護,目前主要採取揭取搬遷後異地保護的方法,將『不可移動』的壁畫轉化為『可移動』的壁畫,搬進室內進行修復、保養,基本實現了壁畫的搶救性保護,保證了壁畫的安全穩定。

為了探尋博物館與民眾互動的新功能,此次上海博物館重新搭建復原了整座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楊志剛介紹:『在雙方博物館人員的努力下,墓室的搭建按照由主體到外圍,由骨架到頂部的順序進行。由於進入墓室的甬道較為狹窄,出於文保的考慮,設計了一條通透的玻璃通道,頂部隱藏LED燈帶照明,以便呈現更好的觀展效果,讓觀眾能夠身臨其境,走進墓葬內部參觀,近距離欣賞這組氣勢恢宏的北朝壁畫。』

壁畫經過了上千年歲月的洗禮,是一種脆弱易損的文物。雖然經揭取保護處理後初步達到穩定狀態,但它們對環境變化依然非常敏感。楊志剛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此次展覽中壁畫的安全,上博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的技術團隊從展櫃的製作、溫濕度監控、照明調節等多方面進行綜合保障。在保證展示效果的同時,根據不同展櫃的需求,放置了調濕劑和調濕器,讓長期處於山西相對乾燥氣候中的壁畫,到了上海也能安然無恙。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將持續至2018年3月4日,其中朔州水泉梁北齊壁畫墓專室需要現場預約參觀。為了讓更多觀眾了解山西壁畫藝術,上博還同步推出網上展覽,虛擬還原相關墓葬壁畫的原狀,講述『重生』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報記者 顏維琦 本報通訊員 李嬌)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