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論語】繹義·儒之大者·【論語·陽貨】要旨揭櫫

國學新聞

2017-12-15 09:25| 發布者: 黃朴民| 查看: 819| 評論: 0

摘要: 【陽貨】篇為【論語】第十七篇,全篇共計二十六章,除了記載孔子的一些生平事跡之外,本篇的主要內容乃是比較突出地反映了孔子的理想追求與價值取向。其犖犖大端不外乎;孔子自己汲汲於用世致治的心態與願望之表達; ...

【陽貨】篇為【論語】第十七篇,全篇共計二十六章,除了記載孔子的一些生平事跡之外,本篇的主要內容乃是比較突出地反映了孔子的理想追求與價值取向。其犖犖大端不外乎;孔子自己汲汲於用世致治的心態與願望之表達;孔子的人性論,指出人性的普遍弱點以及如何克服的方法;界定君子的標準,對君子的德操風範與個人修養提出具體的要求;提倡恪守孝道、學詩習禮、尚德崇仁等正確的為人處世原則。更具體地說,孔子在本篇中的精闢思想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人性論』的角度,提出了後天重視學習,修己養性的必要性。

在中國思想史上,孔子是第一位關注『人性』問題的思想家。他的基本觀點,就是『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這就是說,作為生物性的人,其人性有共性,『性相近』,並無本質的區別。但是,作為社會性的人,其人性則又有差異,『習相遠』,存在着賢不肖、善惡、聰愚的差別,這種差別乃是後天造成的,並非與生俱來。崇尚禮樂,熱愛學習,積善行德,則為賢者、智者、善者;反之,則必然墮落為不肖者,愚者、惡者。所謂『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認為鍥而不捨地致力於學習,乃是改善道德、向善去惡的必由之路,是改造人品、升華境界的不二法門,是引導人性走向光明、實現飛躍的根本保證。即使是『弈棋』這樣的小道,也比終日無所事事,飽食終日,行屍走肉要來得有意義,『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至於學習的主要內容,孔子他認為;一是綱常倫理,禮樂精神,『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二是文獻經典,『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拒絕經典,拒絕傳統,等於是自絕於天地,寸步難行,『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第二,強調明辨是非,提倡言行一致,愛憎分明,敢於亮出自己真實的觀點,決不掩飾自己真正的抱負。

孔子是傑出的思想大師,同時也是讓人倍感親切的性情中人。他十分厭惡那些口是心非、巧舌如簧的偽君子,認為他們較之於明火執仗、蠻橫霸道的真小人更為可惡,指斥他們『巧言令色,鮮仁矣!』明確表達了自己與他們徹底決絕的立場,『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在他看來,真正的『仁』者是光明磊落,堅持原則,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那些不講求原則、光知道討好他人,光知道賣弄姿態,投機取巧,左右逢源、上下其手的人,絕對不是君子,而是造成社會風氣敗壞、虛偽現象流行的道德敗類,『鄉愿,德之賊也!』

『禮崩樂壞』,運會季世,讓孔子感到悲哀的,是季世『朝無材官』『澤無大盜』『市無良偷』,不但出不了賢能才士,甚至連做壞人的水平都直線下降,做壞事的能力也急劇萎縮,『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窩』了,『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這樣的社會自然很難說還有太大的希望。

孔子有真性情,真愛惡,做事光明磊落,心口一致。所以他毫不忸怩作態,來有意掩飾自己汲汲於用世為政的強烈願望,『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甚至不排斥策略性地與那些聲名狼藉的『亂臣賊子』進行暫時的合作。這其實是孔子對自己德操品行有充分信心的表現,因為在孔子自己看來,真正杰出的人士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環境裡都是能夠守住底線、堅持原則的,並不會因此而隨波逐流、認賊作父,『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應該說,孔子的認識是卓越而高明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面對自己所厭惡的人與事,切不可唯恐避之不及。孤芳自賞、潔身自好在許多情況下往往於事無補。正確的態度是,勇於並善於和對手相周旋,『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要敢於入局,而不要故作高雅狀,在一旁作壁上觀,用中國台灣地區的證嚴法師的話說,就是要做到『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忘掉它』。

第三,辯證看待問題,逆向進行思考,於正常中發現不正常,於合理中發現不合理。從而,更好地把握住為人處世上的『度』,牢牢地立於不敗之地。

孔子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有堅定的價值取向。然而,孔子的思維方式又是辯證理性的,他善於一分為二觀察事物的性質,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雙重性質的,都存在着矛盾的對立統一,沒有單純和絕對的利,也沒有單純和絕對的弊。利中有害,害中有利,對中有錯,錯中有對。即使是最美好的品德,也存在着其中的欠缺,也有其中的軟肋。總而言之,真與假,得與失,善與惡,對與錯,均是如影相隨,渾然一體。按照孔子的觀點,應該採取的正確的態度與做法是,把事物作為一個對立統一體來加以對待,見利而思害,見害而思利,切忌偏激固執,切忌一廂情願。

我們知道,孔子所最為推重的政治道德倫理範疇非『仁』莫屬。但是,即使是『仁』『知』『信』『直』『勇』『剛』等這些人們普遍認同的美德,孔子也指出如果只是靜止片面地進行理解,也同樣存在着相當的危險,這就是所謂『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這種辯證思維的掌握與運用,使得孔子能夠抓住事物的本質,觀察問題能夠做到不偏頗固執,從而在解決問題時不至於進退失據。總之,從容淡定,舉重若輕,不走極端,不會任性。很顯然,這是政治運作上的大智慧,方法應用上的真藝術。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