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醫博士力挺民間中醫·中醫藥的發展誤區與改革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7-12-5 00:00| 發佈者: 袁斌華| 查看: 1701| 評論: 0

摘要: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中 醫 館 第 一 新 媒 體第134期▼『中醫藥發展存在許多誤區,以至於嚴重影響中醫藥的健康發展。有眾多專家學者對此有研究,但本人認為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執行層面,而沒有指出問題的根本。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134

中醫藥發展存在許多誤區,以至於嚴重影響中醫藥的健康發展。有眾多專家學者對此有研究,但本人認為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執行層面,而沒有指出問題的根本。本文的目的就是更進一步挖掘把中醫引人誤區的根本原因,並提出改革建議。

作者丨袁斌華

中醫藥發展已經走過了近幾十年的歷程,『發展』了幾十年,成就了幾十年,可是中醫越來越不像中醫了,中醫沒有特色了,原因何在?誤區何在?一直以來有課題、有學者研究並發表了不少文章,有的歸咎於:走入了追求『中藥西用,客觀量化,統一規範,實驗分析』(注1)誤區;有的歸咎為:

1、認為中藥就代表中醫;

2、中醫學就是治療醫學;

3、誤以為只有藉助化驗才能科學診斷;

4、誤以為只有西醫診斷和療效標準衡量中醫才是正確的;

5、誤以為中醫現代化就是搞清中藥的「有效成分」;

6、誤以為中藥也需要不斷推陳出新;

7、誤以為中藥系列標準必須與國際接軌;

8、誤以為中藥就是植物藥、天然藥。(注2)

本人以為這些所謂的誤區都只是執行層面的誤區。有什麼樣的思想、理念和決策就有什麼樣的執行。執行是決策的結果和落地;決策是執行的根本和動因。因此光認識到執行層面的誤區而沒認識到決策層面的誤區是無法真正走出誤區的。因為執行者即使明白是決策進入了誤區,他也無力或不敢去糾正、去矯正。

要想真正走出誤區,我們首先要找出之所以走進誤區的根本動因,消除錯誤決策的機制以糾正之,才會有可能對執行層面的誤區進行全面地撥亂反正,回歸到中醫藥事業發展研究、決策、推廣、投資的自身規律和正確軌道上來,這也正所謂『治病求本』!

1

主管機構長期缺乏中醫人員的主導

我國長期以來對專業部門的管理也過分政治化或者萬金油化。說你行你就行。讓一個外行去當一個部門的統領,這樣的領導不可能對行業的發展做出正確的引領和推動。除非這個行業本身很龐大,各路神仙各路專家能通天,影響力巨大,以至於外行領導不敢過多表態,不敢獨斷專行。中醫一直以來弱勢,就自然免不了忍氣吞聲。即便是管理層有所謂的專業人員,比如中藥專業的人才,但今日的中藥專業人員遠非李時珍時期的中藥人員。

那時的中醫和中藥大多不分家。中醫專家本身就是藥物專家,藥物專家本事也是很著名的臨床專家,實際上中醫傳統上就醫藥不分家。如李時珍、葛洪、孫思邈等藥物專家同樣是藥物學家。現在的中藥專業獨立成科,完全是效仿西醫的做法而來的,就是西藥專業的翻版,只是中藥學學的知識更多一點植物化學植物學方面內容而已,完全把中藥當植物藥來對待,來研究,對傳統的炮製工藝,對中醫的本質甚至還不如西醫,他們的思維和理念完全和西藥藥學專業沒有兩樣,玩的是儀器,講的是指標,看的是分子、成分、結構。這樣的幹部主體組成的各級管理層,可能熟悉中醫的規律,尊重中醫的規律,按中醫的規律來辦事嗎?我們的核心主觀部門尚如此,更遑論發改、財政、科技、投資等其它部門對中醫規律的掌握了。

2

決策智囊機構的行政化、附庸化

我們會說領導不懂不要緊,只要有專業化的智囊機構就可以。事實上,我們的各級學術智囊機構或大學及其領導,一方面行政化附庸化嚴重,一方面照樣存在嚴重的外行領導內行的現象。即便有幾個中醫人員,大多也是學院派、實驗派,而沒有真正的民間中醫的代表,這樣的決策當然不可能完整地代表中醫。其實中醫的本質和不死之圭臬就是臨床療效,臨床的療效和特色卻蘊藏於民間,民間力量卻無發聲的機會,只剩下學院派、實驗派的附庸風雅,追求國際標準,以獲得國際認可為時尚,為榮耀,越來越把中醫的本質拋在腦後,這樣的智囊機構附和出來的決策,中醫能不越來越走樣嗎?

3

官本位機制下的贏者通吃

打着中醫現代化、科學化的旗號,高堂廟宇的公立研究機構、大學統攬了所有的科研項目,拿走了所有的科研經費,帶走了所有的學術頭銜(教授、院士、主任醫師、國醫大師、各級名中醫等),民間中醫完全被邊緣化。

民間的特色、經驗、療效卻無人來總結,無人來研究,無人來推廣,無人來投資,無人來支持,任其在不斷的不公平的環境中漸漸消亡。所有的政策、所有的資金、所有的製造不公平競爭的名頭都被公立機構一掃而空,去做那些為了驗證而驗證,為了論文而論文,為了發表而發表,為了國際而國際,為了標準而標準的事情,熱衷於去做『高大上』的實驗,買『高大上』的儀器,其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資源、資金和時間;卻完全忘了究竟哪些東西可以去標準,哪些東西不可以標準;哪些東西本身就是個性化的經驗沒必要去尋找科學的理論支持,只需要記住就行。

制定的政策從醫院、診所、中醫館等的取名就處處製造不公平,公家的就可以把醫院名稱改得越來越高大上,恨不得全改成大學附屬醫院。動輒冠以名中醫館,而民營醫院,明明是國家畢業的博士,其名稱都不能用博士掛名,什麼有廣告之嫌。其實名中醫館、國醫大師、名中醫等才是不公平的廣告。

4

東施效顰式的中醫院辦院模式

為了所謂的發展中醫,在硬件上努力與西醫院靠近,買各種理化診斷儀器,看着化驗單開中藥。把中醫也按西醫院一樣去分肝病科、消化科、神經科、呼吸科等等,跟着西醫院亦步亦趨,可是人家著名的梅奧診所(醫院)卻大綜合啊。硬生生把一個本來一個醫生可以解決的問題誤導患者以為肚子痛掛內科,月經不調掛婦科,乳腺結節掛乳腺專科,皮膚有點癢又去掛外科或皮膚科,事實上這些個症狀可能完全可以統一到中醫一個證上來治療,一個醫生一個處方就全解決問題。

中醫院開化驗單,做體檢,各種檢查也名目繁多,好不熱鬧,中醫也開西藥,帶來了大量的患者,收入也上來了,似乎就是『中醫院』成功了。但試問?患者是沖你的中醫治療效果而來的呢還是衝着你的各種西醫檢查方便而來,去其它西醫院可能排隊更長,就將就着來中醫院做檢查,開西藥,開中藥變成輔助或順帶之活。這樣的中醫院到底是在發展中醫還是發展西醫呢?很明白,患者沖什麼而來,就是發展了什麼?不要以為這個地方掛的牌子是『**中醫院』。

5

改革建議

1、各級中醫藥主管部門應充實真正的有臨床經歷的中醫專業人員,包括起用熟悉民間中醫的幹部。

2、政府的各個決策部門只要涉及到中醫藥的項目一定要有懂中醫藥的人才或者聽取專家諮詢時,邀請的專家中應該有民間中醫,或者規定一定的投入比例專門用於扶持民間中醫藥療法。

3、對評定職稱、獎勵等的標準實施改革。要麼除醫師資格外不再對任何醫生分三六九等的職稱區別;要麼把民間中醫藥人員的條件單列,制定一套適合民間中醫特點的職稱評定體系,而不是按學院派一樣的條件來評定。因為按課題和實驗論文等的標準,民間中醫當然無法評上;按教科書的標準化試題再參入一些西醫知識的題目去考民間中醫當然無法達標。

4、大力發展民間中醫,強調中醫的綜合處置而不是硬性割裂為只能做針灸,不能開藥,只能開藥,不能做穴位注射等種種限制,取消對中醫診所還分什麼婦科、兒科、內科等不符合中醫傳統習慣的規定。

5、中醫民間醫生應該有自己的行業組織或學術經驗交流組織,來引領民間中醫藥的發展,挖掘與傳承民間中醫藥的特色和經驗。而且這個組織在未來的中醫藥立法中,中醫藥發展決策中應有充分平等的發言機會。

總之,只有這樣從比較上位,比較根本的層面來進行改革,才有可能將中醫藥發展引向正確的軌道,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仲瑛教授,『中藥現代化與安徽中藥產業經濟發展論壇』上的書面演講。

(2)中醫藥發展戰略課題研究組,走出中醫藥發展的誤區,【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6年第15卷19期

【作者簡介】

袁斌華,中醫學博士,主治醫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級研修學院特聘專家,國家食品藥品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原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監管處處長。參與過國家食藥總局多次法規修改,多次發表關於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的管理理論文章,在中國中醫藥報上發表過關於中醫藥管理中的存在問題及改革建議等相關文章。目前自主創業。

I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經作者授權發佈,轉載需授權。

· END ·

編輯|木槿 視覺|三七

-轉載原創聯繫-

首席小秘書 微信|zytc_zs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