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晚清時期老外的『國學』情結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7-11-10 10:13| 發佈者: 李海英| 查看: 876| 評論: 0

摘要: 童文獻【西漢同文法】扉頁 作者供圖 自1807年英國人馬禮遜來到中國,此後來華的西方人絡繹不絕,來華者往往背負外交、經商抑或宗教使命,其中不乏久居中國長袍馬褂客死異鄉者。人們喜歡探究來華漢學家身上的中國情結 ...

童文獻【西漢同文法】扉頁 作者供圖

自1807年英國人馬禮遜來到中國,此後來華的西方人絡繹不絕,來華者往往背負外交、經商抑或宗教使命,其中不乏久居中國長袍馬褂客死異鄉者。人們喜歡探究來華漢學家身上的中國情結。考察這些來華西方人的生活與著述,我們深感,他們身上有的並不僅僅是中國情結,而是長期耳濡目染於中國傳統文化中而形成的『國學』情結。

第一,人名多附庸中國傳統文化。美國漢學家Samuel Wells Williams,中文名字為衛三畏。『三畏』,不僅與他的英文名Samuel音相近,而且能從【論語】中找到淵源,『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三畏』要求自己像中國的君子一樣為人處事要有敬畏之心。另一位美籍漢學家Chauncey Goodrich,中文名字為富善,既可以視為直接意譯自goodrich,也可以理解為輾轉取自【論語】:『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富而好禮,就是富且善,是他所崇尚的人格理念。

第二,書名往往出自國學經典。英國外交官威妥瑪(Thomas Francis Wade)所著【尋津錄】(1859),欲為來華的西方人指點迷津,幫助他們找到漢語學習的最佳路徑。對於熟讀儒家典籍的威妥瑪來說,以『尋津』為名,與中國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尋津、問津的典故遙相呼應。威妥瑪的另一部漢語教材【語言自邇集】(1867),其中『自邇』取自【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漢語學習要從基礎開始,從身邊做起,巧妙截取化用中國儒家經典名句而成書名,顯示了作者對儒家文化的熟稔。

第三,著述扉頁不乏國學經典名句。英國漢學家馬禮遜【古漢語譯文】(1815)扉頁上的『入境而問禁 入國而問俗』來自【禮記·曲禮】。威妥瑪【尋津錄】的扉頁上印有『泰山不讓土壤 河海不擇細流』,語見【史記·李斯列傳】『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英國漢學家羅存德(W.Lobscheid)在所著【英華字典】(1867)的扉頁上印有『子曰:「辭達而已矣」』,來自【論語·衛靈公】。英國人薩默斯的著作【漢語手冊】扉頁上刻有『孟子曰 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語見【孟子·離婁章句下】,意思是廣博地學習,詳細地闡述,由此可以返回到能說出其要點的境地,希望人們不僅要博學,而且要精學。以上引用,都淵源有自,只有熟悉儒家經典、國學素養深厚的學者,才會樂於引用,熟練並準確地引用。

在扉頁上刻有最多國學經典名句的是法國漢學家童文獻的【西漢同文法】一書。其中五句文言文,繞書名一周,其內容對於治學做人均有涉及。左側為『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一行字,右側是『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書名下端自左向右為『子謂子夏子曰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一行字,以上三句均取自【論語·雍也】,對君子與智者的治學為人的標準均有涉及;書名上端為『惟教學半,念終始典於學,厥德修罔覺』一行字,語出【尚書·說命】,闡述了教學關係,道德養成途徑等內容。書名下端還有一行小字,為『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出自【論語·述而】,強調相信並愛好古代的事物,寫書作文只需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隨意創作。這恰恰表明了作為著名漢學家的童文獻在寫作【西漢同文法】時的態度,即繼承古人而不妄做發揮。一紙扉頁,薈萃經典名句,各種表明心志,國學修養之深可見一斑。

除了引用儒家經典,來華漢學家也喜歡引用俗語。比如文林士在【中國隱喻手冊】的扉頁上就引了『要通古今事,須讀五車書』這樣的諺語。

有時候,晚清的這些老外,不僅在扉頁上留下現成的國學經典名句或者俗語,他們還翻新出奇,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人對事對文化的看法。馬禮遜曾在【字典】扉頁上強調自己的著述對好學深思之人將大有幫助,大讚自己的著述乃『博雅好古之儒有所據,以為考究,斯亦善讀書者之一大助』,將這樣極為正面的自我評價印在扉頁上,也是西方人坦率性格的流露。

法國漢學家顧賽芬在【法漢常談】的扉頁上徑直採用對聯的方式,表達自己溝通東西方的豪邁之情。左側上聯為『比事屬詞惟望東海西海通聲氣』,指明該書為跨文化交流而作;右側下聯為『黜華崇實敢矜大珠小珠落玉盤』,對自己著作的水準表現出足夠的自信;橫批為:『開卷有益異言無譏』,希望閱讀者能有足夠開放的視野和胸懷。

還有一些漢學家,將現成經典名句與個人感受都呈現於自己著作的扉頁。如美國漢學家衛三畏在【漢英韻府】中即如此。其所謂『取之精而用之宏。誠哉斯語!茲集諸書大旨以成是書,無非期為博雅君子之一助爾』,第一句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原為『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後世多將『取精用宏』喻為從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有博觀約取、去粗取精之意。後幾句則介紹了【漢英韻府】的成書方式為『集諸書大旨以成是書』。

為什麼晚清的來華漢學家會如此注重引用經典,附會經典?他們剛到中國,初來乍到,苦於風土人情之不諳,語言文字之隔膜,無論是著述者還是刻書者都急於獲得中國知識分子的認同。著書立說,強調中國經典,尤其以扉頁語錄的方式示人,足以表達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態度。當然,這期間也表現了西方學者對國學經典深深的認同感。於是無論為自己起名、為書作命名、扉頁上刻警句,都會讓人感受到他們對中國經典的尊崇和推重。

當然,漢學家因為學術派別宗教派別的不同,對中國經典又有認同程度的差別。比如十九世紀法國漢學在歐洲為翹楚,其中的代表人物熟稔中國國學經典,對其表現出更強的認同感,童文獻就是很好的例子。

另外,漢學家之所以能如此熟悉地使用國學經典名句,跟他們的中國老師或者中國助手不無關係。比如威妥瑪跟隨中文教師應龍田學習漢語14年,並於1861年完成了【論語】的英譯本,這也保證了他能準確使用中國經典名句。

(作者:李海英,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督新教來華傳教士漢語研究著述考』階段性成果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