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普通話的前世今生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7-9-15 10:34| 發布者: admin| 查看: 2112| 評論: 1|原作者: 潘佳|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李娜 繪/光明圖片 普通話的『普通』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嗎?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其實這裡的『普通』是普遍通行的意思。從語言的地位來看,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也是我國族際的共同語;從語言的規範化來看,普通話 ...

李娜 繪/光明圖片

普通話的『普通』是普普通通的意思嗎?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其實這裡的『普通』是普遍通行的意思。從語言的地位來看,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也是我國族際的共同語;從語言的規範化來看,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的標準語;從法律地位來看,普通話是中國法定的國家通用語言;從社會的使用來看,普通話是人人使用,普遍通行的日常交際語。

源遠流長、日臻完善的普通話

人類的語言隨着時間推移、社會進步產生變化,時空差異形成了方言,由於溝通的需要,同時也產生了通用語、共同語。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較大的語言之一。

早在先秦、兩漢時期,漢語就已形成當時的共同語『雅言』和『通語』了。他們是我們當代共同語的遠古『祖先』。【論語】中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鄭玄注『雅言』為『正言』。清代進一步解釋,認為『雅言』就是『夏言』,夏指黃河流域中部的中原一帶,劉端臨認為就是『王都之言』,劉寶楠認為『雅言』就是當時的『官話』。

秦漢時代,語言的統一性更強。西漢揚雄的【方言】中出現了『通語』『凡語』,就是指當時的共同語。東漢時的洛陽話、唐代的長安話、宋代的汴梁話等,都曾先後成為漢民族的共同語。金、元、明、清四代都曾建都北京。由於政治、經濟的集中,北京話的影響逐漸增大、地位日益重要。北京話成為明代『官話』的基礎語言,『官話』成了明清時期的『共同語』。

清末變法維新的思潮中出現了推廣民族共同語的呼聲。『國語』是日本明治維新發明的共同語名稱,被學者借用到漢語中。1911年,清政府學部議決了【統一國語辦法案】,代表着封建社會的『官話』退出歷史舞台,旨在向士農工商普及的『國語』正式確立。民國時期開展的民族共同語運動,就叫『國語運動』。

普通話的名稱,在清末也從日本傳入中國。在中國最早提出普通話的是朱文熊,1906年,他對普通話的定義是『各省通行之話』。20世紀30年代,在文藝語言大眾化的討論中,瞿秋白、魯迅等都使用了『普通話』這個術語,他們所指的是五方雜處的城市自然形成的一種互相能聽懂的語言。1934年興起的大眾語運動最終對普通話有了基本一致的認識:普通話是以一種流行最廣的方言為基礎的,習慣上全國各地共同使用的,大眾能說得出、聽得懂、寫得來的人民大眾的口語,它是更具普遍性的『國語』和更接近人民口語的白話文。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推行民族平等、語言平等的政策。為了體現各民族的平等與相互尊重,為避免少數民族誤認為國家只推行漢語而歧視少數民族語言,所以在1955年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對規範的漢民族共同語的名稱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決定把清末至民國的『國語』改名為『普通話』,而且賦予了普通話新的、科學的定義。

科學規範、標準統一的普通話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完整地賦予了『普通話』科學的定義:『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彙、語法三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

中國古代漢民族的經濟政治中心是北方的中原地區,所以漢民族的共同語就以中原地區的方言作為基礎,往往以王朝京城所在地的方言作為語音標準。宋以前歷代都城大多設在西安、洛陽或開封,金、元、明、清四朝多在北京建都。以北京話發展而來的『官話』是民國『國語』的語音基礎。在民國時期,就有過基礎方言的激烈爭論和實踐的變化。

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由於對『國音』標準認識存在分歧,出現了『老國音』『新國音』之爭、『國音』『京音』之爭。簡單來說,1913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召開讀音統一會,審定了6500個漢字的標準讀音。由於讀音統一會的審音不是以某個具體地點的語音為標準,而是帶有人為的雜湊性質,以至於脫離語音實際。投票過程也很有趣。80名讀音統一會代表中,江蘇17人、浙江9人、直隸8人,廣東、湖南、福建各4人。由於南方籍的代表太多,讀音統一會只得限定以一省一票的方式投票決議。從這個名單來看,來自廣東的4人不可能左右會議結果,也就不存在『粵語只差一票就成為普通話』的可能。至於其他四川話、湖北話、陝西話等等差一票成為普通話的說法,也同樣是謠傳。因為在審定6500個漢字的讀音時,是逐字發下投票決議,因此,也許有一些是『差一票』通過的,但不存在某一方言整體差一票被定為『國語』的情形。

決議通過後,不斷有學者呼籲採用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經過長達十年的論爭,1924年國語統一籌備會決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人們把1913年讀音統一會審定的叫作『老國音』,1924年審定的叫作『新國音』。同時,還出現過除北京話之外的各種方案,如『切音字』始祖盧戇章起初以閩南話為標準,後來改為北京話,可是到了論述統一語言問題時又主張以南京話為標準。又有胡以魯主張以湖北話為標準等等,各執一詞。最終,還是以北京話為標準占主流。

普通話以北京話為標準音,那麼,普通話就等於北京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我們所指的以北京話為標準,是以北京語音的系統為標準,並不是北京土音,也不是把北京語音的一切讀法照搬。因此,普通話不等於北京話。

北方話是漢語方言的一種,它的分布區域極廣,占大半個中國,它反映了全民語言的發展趨勢。從宋元以來產生了許多以北方話口語為基礎寫成的文學作品,這種書面語就是『白話』,這些作品在非北方地區刊印,非北方地區也用『白話』創作,可見具有廣泛性。『白話』就是普通話的文學語言的來源。

普通話的語法規範在『典範的現代白話文』里。所謂『現代』,指『五四』運動以來;所謂典範,一是符合全民語言規範,二是經過高度文學加工,使語言精密、完整、正確。

最後,普通話的推行與方言的使用是和諧共存的關係。推廣普通話並不意味着消滅方言,推廣普通話既不以消滅方言為目標,也不以消滅方言為手段。我們不能把普通話和方言簡單地對立起來,兩者的功能和地位不同,處在不完全相同的時空之中。任何一種方言都有它的穩固性和不可替代的實用性。在民族共同語的發展時期,方言之間過去所有的那種明顯的界限會逐漸淡化,方言的力量必然會削弱。同時,普通話不僅是漢民族的共同語,也發揮着中華民族族際共同語的重要作用,這也並不妨礙各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

(作者:潘佳,系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延章 2017-9-18 22:22
今天的普通話與古代普通話,雖然名義概念相似,但本質不同。今天的普通話在生活中的應用缺憾非常嚴重,許多生活事物無法用普通話表達。今天的普通話是脫離了漢語各大傳統方言而憑空設立的通行語,之所以說是憑空設立,是因為它是漢語(漢詞漢音+滿語概念+現代概念)揉合的。
而古代的普通話,是從各大方言中抽取一種方言來作為通行語,由於它不是新生的語言,能應付生活中各種事物。

查看全部評論(1)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