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金台論道·看視頻能代替讀書嗎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7-7-25 19:19| 發布者: 是飛| 查看: 1558| 評論: 1

摘要:   近年來,以【羅輯思維】【曉說】等為代表的知識性脫口秀節目在我國互聯網上大量湧現,其中不少是讀書類節目,有的節目把幾本書的主要內容濃縮一下,由主講人口述精華,以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對已經習慣用看 ...

  近年來,以【[wiki]羅輯思維[/wiki]】【[wiki]曉說[/wiki]】等為代表的知識性脫口秀節目在我國互聯網上大量湧現,其中不少是讀書類節目,有的節目把幾本書的主要內容濃縮一下,由主講人口述精華,以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觀眾。對已經習慣用看視頻打發業餘時光的網民而言,這樣的知識性脫口秀寓教於樂,比看書輕鬆,比看影視劇有益,因此在網民特別是青年群體中很受追捧。但『在輕鬆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恐怕是知識性脫口秀節目給觀眾造成的錯覺,你以為自己是在學習,其實是在娛樂。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看視頻節目在本質上與真正意義上的閱讀是兩回事。閱讀或者學習型閱讀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是需要記憶、理解、聯想乃至困惑、懷疑、否定的一整套流程,也就是古人說所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很少有什麼知識是可以輕鬆愉快輕易學到的,也很少有什麼技能是不經反覆錘鍊而能輕易掌握的。『一萬小時法則』因暢銷書【[wiki]異類[/wiki]】而被網民們熟知,但如果你連完整地閱讀一本書的耐心都沒有,那還談什麼『一萬小時法則』呢?

  讀書類脫口秀節目所推薦的書大都質量不錯,如果看完視頻能再找來一本閱讀,自然很好,但恐怕大多數觀眾止步於視頻了。對他們而言,看知識性視頻不過就是娛樂的一種方式而已。抱着這種心態,觀眾收穫的將不是知識技能,而是談資——有助於聊天時旁徵博引、口若懸河,吸引崇拜的目光,但無助於提升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電視台開播少兒教育節目【[wiki]芝麻街[/wiki]】,但學者波茲曼認為,用看電視的方式教育孩子是錯誤的。他指出,電視節目(哪怕是最富教育價值的紀錄片)的三條定律:第一,節目不能有前提條件,即不論觀眾是否具備背景知識,都能看懂;第二,節目不能令人困惑,令人困惑就意味着低收視率;第三,節目必須像躲避瘟神一樣避開闡釋,因此所有電視節目都是在講故事。電視節目的這三條定律決定了電視節目就其內容而言是膚淺而不具備深度的,難以刺激人的思辨能力,只能使觀眾沉浸在故事中,被動地接受。波茲曼尖銳地說:『如果要給這樣一種沒有前提條件、沒有難題、沒有闡述的教育取一個合適的名字,那麼這個名字只能是「娛樂」。』

  與傳統的電視節目相比,網絡視頻的互聯網特性更是一把雙刃劍。網民們都很熟悉一句話:『網絡是有記憶的。』沒錯,互聯網是海量信息的存儲平台,任何人的記憶力也比不過網絡。正因此,許多人已經不再特意記住什麼了,需要什麼就去網上搜索,有的甚至連自己的銀行密碼都存在特定的網絡應用里,需要的時候再打開看一下。但記憶是思維的基礎,人的思考是需要對象的,沒有素材,大腦根本就不會思考。這就好比種地,土壤越肥沃,作物就會越繁茂;反之,在一塊石板上是什麼也種不出來的。中外學者們的研究都表明,視頻化的信息很難被記住,有51%的觀眾看了一個電視新聞節目幾分鐘後無法回憶起其中的任何一則新聞,普通的電視觀眾只能記住電視劇中20%的信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學者卡爾說,把記憶外包給機器,必然導致文明消亡。

  所以,不要滿足于欣賞知識性脫口秀節目,不要被口若懸河的主講人所迷惑,如果你真的打算學點什麼,最好的辦法依然是找本最靠譜的書,一頁一頁讀下去。

1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懋基 2017-7-26 06:50
聽不如看,看不如讀,讀不寫

查看全部評論(1)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