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丁氏痔科医术·功能恢复好 患者痛苦少

国学新闻| 中医中药

2017-2-18 17:51| 發佈者: 张启功| 查看: 5244| 評論: 0|原作者: 李珊|來自: 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 『医生,吃了药,我已经不出血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手术啊』。面对前来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复诊的刘女士,『丁氏痔科』第十代传人丁曙晴微笑着说,『这吃药能好,为什么还要再开一刀呢?多做做提肛运动,不要久坐 ...
声明 / 聲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医生,吃了药,我已经不出血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手术啊』。面对前来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复诊的刘女士,『丁氏痔科』第十代传人丁曙晴微笑着说,『这吃药能好,为什么还要再开一刀呢?多做做提肛运动,不要久坐。

丁氏家族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开始行医,在肛肠方面的造诣已经传承了300多年,一直坚持中医外科的传承与创新。目前,『丁氏痔科』的中医诊疗术已经推广到亚太地区、欧美。2014年11月,丁氏痔科诊疗术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无偿捐献药方20种

丁泽民是丁氏痔科的第八代传人,16岁就随父亲丁辅庭行医。1956年,南京市政府集中当地名老中医,成立了南京市中医院,丁泽民也位列其中。

从进入医院开始创建肛肠科开始,丁泽民就对枯痔钉中的药物配伍进行研究试验,将砒含量降低,研制出了无砒的枯痔钉。既保持了之前的疗效,又避免了砒对人体的伤害。在那个年代,枯痔散的配方多由民间专科医生掌握,往往以家传来继承。但丁泽民作为蜚声海内外的江苏『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丁泽民认为家技已无须自秘,理应著之竹帛,公之于世,以造福于人民。

目前,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的内服外用的自制中药制剂方子近20种,都是丁泽民无偿捐献的。

中医外科的传承和创新

丁泽民不仅毫无保留地将家里传承了百年的秘方奉献出来,还不断培养自己的学生,继承痔科专业。

上世纪40年代,在西方国家盛行着一种痔环切术。这种手术的优点是痔块完全被切除,但缺点是破坏性较大。丁泽民希望能找到一种减少伤害,并且效果更好的方法。1982年,丁泽民创新了一种分段齿形结扎术,就是在把痔核最明显的地方,作为主要的手术切口,让痔核下端分离及结扎顶点的连线都是曲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错落地切,保留足够的皮桥,皮桥就是多个痔疮创面之间的健康组织,术后,肛门功能才有可能重新恢复。解决了肛门下沉、肛门失禁。避免了黏膜外翻,粪便泄露的一些副作用。同时,解决了重度痔核要分次手术的问题。

中医古法的运用和延伸

丁氏痔科传承人樊志敏介绍,治疗肛瘘以往都采取切开的方法,往往对肛门的功能造成影响。丁氏痔科擅长诊治痔科(肛肠)类10余种疾病,包括一些国内外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如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等技术疗效独特。

上世纪90年代,丁泽民提出用保留括约肌的微创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他用去腐生肌的中药处理过的药线或药捻放置在瘘管里,结合中医外科的挂线疗法,达到治疗和治愈肛瘘的目的。这样的方法,疗效显著,且缩短疗程,最大限度保留了肛门的功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针对炎性肠病(克隆恩病)肛瘘,传承人张苏闽介绍,丁泽民创立了『温阳透热,健脾泄浊法』和『气药灌肠法』,研制了溃结灌肠液,就是通过辨证,用温阳健脾化湿的药物灌肠。与传统灌肠法不同的是,这种方法要用气加压,可达到较深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调节压力,使药物直达病灶。

中医秘方能经得起考验

丁氏痔科第八代传人丁义江表示,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不健康,阳虚体质多见,肠道动力不足,功能性便秘患者很多。对此,丁泽民创立的『扶阳固本,升清降浊』法,研制了润肠通便口服液,成分以温阳健脾的药物为主,如肉桂、黄芪、肉苁蓉等,非常受欢迎。

作为中医世家,丁泽民在中医整体观的诊疗思路上,强调『五脏一体观』。他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大肠和肛门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肛肠病虽然多以局部表现为主,但往往反映了气血、经络以及脏腑的问题。(李珊)

链接:

2014年,丁氏痔科医术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丁氏痔科源远流长,历经十代人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丁氏痔科在长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在继承传统诊治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药物、诊疗方法体系。『丁氏痔科』已传承到了第十代;该院肛肠科成为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十二五』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为『丁氏痔科』传承人相继建立了三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