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人大教授『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的說法不合適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6-10-12 07:29|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261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談到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話題,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張岱年先生提出的綜合創新說。對於綜合創新說,學界已達成一定共識;但對於如何實現綜合創新,人們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一些論者喜歡採取體用模 ...

談到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話題,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到張岱年先生提出的綜合創新說。對於綜合創新說,學界已達成一定共識;但對於如何實現綜合創新,人們的看法並不完全一致。

一些論者喜歡採取體用模式予以解說。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等,就是體用模式說的典型代表。但我以為,這些說法都難以得出站得住腳的結論。因為體是主語,用是謂語,體與用關聯在一起,不可分割。借用古人的話說,叫做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中學、西學作為兩種思想資源,並不存在孰為體、孰為用的問題。武斷地把哪一個定為體、把哪一個定為用,恐怕都不合適。講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當然牽涉到體的問題。不過,這個體其實就是當下我們自己。只有活着的人才有思維能力,才有資格作為體。先哲早已作古,不能再思,也不能再想、不能再說。先哲只能為我們提供思想資源,不能為我們提供當今時代所需的現成思想。利用先哲留下的思想資源,打造我們自己的思想世界和現實世界,我們責無旁貸。無論傳承還是創新,都必須以我為主體。當然,這個我是大我,不是小我。從這個角度說,打通中西,成就自我,就能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在處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傳統文化、西方文化的關係問題上,有兩種傾向需要糾正。第一種傾向是只講中國傳統文化,排斥其餘兩種。客氣地說,這叫做文化守成主義;不客氣地說,這叫做文化保守主義。按照這種傾向,我們既不能合理傳承,也不能科學創新。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現實的。第二種傾向是只講西方文化,排斥其餘兩種。有這種傾向的人,被人們稱為西化派。西化派其實是思想懶漢,只能拾人牙慧,並沒有創新能力。我們必須突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對中國哲學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國哲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簡言之就是如何形成哲學創見的問題。我們應有解放思想的勇氣,不囿於成說,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人云亦云,跟着感覺走,是做不出學問來的。做學問不能只用眼睛,更重要的是用心。借用司馬遷的話說,叫做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當然,我見還不等於創見。我見必須經過充分論證,以理服人、被大家所認同,才能稱得上創見。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存在的問題意識不強、論證不充分、詮釋不到位等情形,影響着創見和創新成果的問世。例如,哲學史作為理論思維的歷史,應以問題變化為線索。哲學史雖可以看作歷史學的分支,但不能將其等同於一般的歷史學。哲學史所關注的對象主要不是事件,也不是人物,而是問題。講哲學史必須突出問題意識,把每個階段哲學家所關注的主要問題找出來、講清楚,把每個哲學家所關注的主要問題找出來、講清楚。張岱年先生說:現在講中國哲學,對於一個哲學家的原文,實不只是印,而亦是證;不是引述,而是引證。有些人可能誤解了他,以為引證可以代替論證。其實,引證代替不了論證,能把道理講透徹才是真本事。講道理就是詮釋,就是把前人留下的思想材料在當下的語境中變為活生生的思想。這就需要增強問題意識、時代意識和主體意識,在吃透思想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創見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