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與國家形象緩減當代中國的文化焦慮

漂流書館| 圖書飄流新聞

2016-8-24 11:04|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90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與國家形象:緩減當代中國的文化焦慮大國之大,不僅在於體量龐大、肌肉強健;更在於文明昌盛、垂範萬邦。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我們既要承認不同民族國家的差異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責任和命運。中華 ...

華韻國學教育網著作權聲明【甲】本主題所有言論及圖片純屬會員個人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 【乙】本帖部分內容轉載自其它媒體,但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並對其真實性負責; 【丙】著作權屬原創媒體單位或作者所有,其觀點不代表本網,轉載純粹爲學習、研究之用; 【丁】若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權問題,請立即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刪除並致以最深的歉意

文化世象·文化名片與國家形象:緩減當代中國的文化焦慮

大國之大,不僅在於體量龐大、肌肉強健;更在於文明昌盛、垂範萬邦。

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我們既要承認不同民族國家的差異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責任和命運。

中華民族用了近一個半世紀的奮鬥,先後緩減了民族國家的主權焦慮、生產力焦慮,現在到了認真思考和緩減文化焦慮的時候了。

擁有世界範圍的巨大文化影響力,是大國全面崛起的重要標誌。大國之大,不僅在於體量龐大、肌肉強健;更在於文明昌盛、垂範萬邦。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悠久的文明和龐大的體量,決定了我們應該形成自己的全球文化影響力,不斷創造新的文明智慧貢獻於世界。

我們必須承認和正視的事實是:一方面,當代中國經濟與文化在世界格局中存在著『不相稱性』;另一方面,文化發展的規律完全不同於經濟發展。如何在當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內促生具有世界先進性的當代中國文化;對外摸索出更成熟有效、容易被海外國家主動接受的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機制,需要從國家到民間各個層面的實踐探索。

今天的世界仍然很不太平:因爲戰爭、內亂、領土、宗教等問題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人道災難。爲什麼人類的文明與智慧無法阻止此類災難的不斷重複發生?答案也許是『有限資源與無限利益的爭奪』;也許是不同文明之間還沒有真正學會互相理解和尊重;或者是我們還沒有能力建立起一種更好的人類文明,可以讓不同民族國家都有公平發展的機會,以『叢林法則』決定利益分配顯然不是人類的文明共識。

不同文明在交流、匯通的過程中當然會有誤解、牴觸甚至衝突,但同時有更多的諒解、融合與創新。世界有東方和西方的區別;國家有發達和落後的差異;大國既不能謀求霸權,也不應該逃避責任。在這個多元的世界中,我們既要承認不同民族國家的差異性,也要看到共同的責任和命運。如今,中國在世界的角色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它也在努力成爲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而在中國流傳著英國政治家柴契爾夫人的一段話:中國不可能成爲世界強國,因爲中國無法給世界提供新的思想。不論我們是否願意承認,近代以來的中國文化遠遠不及傳統文化具有世界影響力。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掙扎在民族存亡的危機中,中華民族用了近一個半世紀的奮鬥,先後緩減了民族國家的主權焦慮、生產力焦慮,現在到了認真思考和緩減文化焦慮的時候了。當代中國經濟與文化在世界格局中的『不相稱性』提示我們:中國能否並且應該貢獻一種新的文化影響力給世界?

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里有許多寶貴的思想,對於解決人類當下的困境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比如我們強調個人的德行:『仁、義、禮、智、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等,並且會把這種個人修行外化爲一種更寬廣有益的關係。比如人與人之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而不同』等,既充分尊重個人權利,又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尊重、幫助。再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等,充滿了個人與民族、國家的責任擔當。

許多西方人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感到困惑,那是因爲他們很少能穿透經濟現象,看到支持這種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基因鑄就的民族精神。

中國的歷史、體量以及在世界的角色和責任,要求我們努力再建一種與之相應的當代文化,在未來形成與歐洲、美國共存的『第三極文化』,即在強大國力基礎上,繼承傳統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華,總結100多年來追求和建設現代民族國家的寶貴經驗,從現實的中國與世界格局出發,在與世界交流和對話過程中,思考並承擔相應的國內外責任,努力建設一種旨在『和合共贏』的新文化影響力。

文化發展固然會受到國家實力、政策方針以及理論設計的影響,但文化影響力的核心要素是生成真正具有世界先進性的文化產品,尤其是具有面對海外國家的影響力。文化交流雖然有其外在的影響因素,但本質上是一個自由流通和自願選擇的過程,是一種內心的認同與接受。就一般規律而言,優秀的文化必然會形成更強勢的滲透能力,權力等外在因素只能起到暫時或局部的影響,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到生產自己的優秀文化產品上來。強學力行、實事求是,方能積跬步之微、成江海之業,集合眾人之力,振興中華民族。 

(作者爲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