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我們今天可以讀到杜甫的詩 多虧了他們(圖)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7-30 10:00| 發布者: 張啟功| 查看: 1785|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杜文貞公祠推開歲月的大門,走進歷史的長廊,有一位詩人如豐碑一般,屹立不倒,他被稱爲詩聖 ,他的詩被稱爲詩史,他就是杜甫。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信心,他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才華,他有致君堯舜 ...

杜文貞公祠

推開歲月的大門,走進歷史的長廊,有一位詩人如豐碑一般,屹立不倒,他被稱爲詩聖 ,他的詩被稱爲詩史,他就是杜甫。他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信心,他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才華,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他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的胸懷然而,命運捉弄,他一生坎坷,一生漂泊,一生流離,終究被冷漠無情的秋風,吹到了落木蕭蕭的長江邊。最終,死在了湘水舟上,就連他的遺體也竟然客居他鄉四十三載,讓人感到無比心酸。所以,有人會問,杜甫的命運這般悲慘落魄,困苦飄零,他的詩又是怎麼流傳下來的?

詩中哲聖

樊晃【小集序】云:文集六十卷,行於江漢之南。

【舊唐書文苑本傳】中記載:甫有集六十卷。

【新唐書藝文志】記載:杜甫集六十卷。

文集六十卷是關於杜甫作品最早的集子,並且在杜甫生前就已經存在了。但這部文集究竟是誰整理的?現今已無法確定。最有可能是杜甫自己以及家人整理編定的,如此完整的集子,只有他們才能做到。

杜甫一生作詩數千篇,他的詩歌相當於一部人生日記。這根源於他對生活的觀察和體味,他用詩歌記錄了經歷和情感;這也是他求得生前身後名的方式,古之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亦是他的使命和寄託,詩是吾家事,一語道出詩歌在他心中的分量;他嚴謹細緻,詩風看似樸實無華,其實每字每句都是細細琢磨、苦吟而作。詩歌可謂杜甫生命的靈魂,所以他完全是有可能自己整理編纂詩集的。

除了杜甫,還有一個人,也很有可能參加整理杜詩的工作,那就是杜甫的兒子杜宗武。杜宗武是杜甫的小兒子,深得父親的喜愛。他善於創作詩歌,這源於他對詩歌的熱愛,源於他的創作天賦,源於父親的教誨和期盼。

杜宗武從小聰慧,有才華。杜甫【遣興】詩云: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憶幼子】詩云:驥子春猶隔,鶯歌暖正繁。別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唐代馮贄【雲仙雜記卷七】載石斧砍斷詩手的故事:宗武以詩示阮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隨使並詩還之。宗武曰:斧,父斤也,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阮聞之,曰:誤矣!欲子砍斷其手,此手若存,則天下詩名又在杜家矣!宋人周紫芝【竹坡詩話】中對這則故事也有記載,並且感嘆宗武之能詩爲可知矣。惜乎其不可得而見也。可見,杜宗武才華橫溢,又是一個寫詩的天才。

杜宗武寫詩,也與父親的教誨有關。杜甫在【宗武生日】詩中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他希望兒子能夠認真學習【文選】,傳承發揚杜家詩歌。

杜宗武擅長寫詩,而且生活在一個有著詩歌傳統的家庭里,那麼他收集整理杜甫的詩歌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自古以來,千里馬難遇伯樂。杜甫亦是如此,他生前誇讚李白、高適,卻沒有贏得他們的讚揚和肯定,甚至還遭到了李白的嘲諷。就連【河嶽英靈集】都沒有收入杜甫的一首詩歌。

樊晃,一位大致與杜甫同時代的詩人,他對當時所傳誦的戲題劇論不滿,他爲杜甫名聲埋沒而不平,他爲杜甫的與世長辭而痛心。所以,在杜甫離世不久,大概在大曆五年至大曆七年之間,他收集杜甫詩歌近300篇,編訂了【杜工部小集】。他在【小集序】中說:文集六十卷,行於江漢之南。常蓄東遊之志,竟不就。屬時方用武,斯文將墜,故不爲東人之所知。江左詞人所傳誦者,皆君之戲題劇論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當今一人而已。今采其遺文凡二百九十篇,各以事類,分爲六卷,且行於江左。

樊晃是目前所確定的最早收集杜詩的人,他拾起了遺落在沙灘的珍珠,第一次讀懂了子美的心聲,可謂是杜甫死後的第一位知音,堪稱識杜知杜第一人。杜甫曾嘆:百年多病苦,未見有知音。倘若,杜甫知道有樊晃爲他作序和收集詩歌,就不必再作此感嘆了。樊晃的【小集】讓杜甫身後的名聲大震,後世對杜甫推崇的人越來越多,比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等。到了宋代,六十卷杜集已不復存在,而【杜工部小集】 便成了存世最早的杜集,被宋代各家廣泛利用,給後人留下了無限品味和研讀杜詩的機會。而樊晃,詳細生平事跡已無從所知,所留著作也甚少,但只因爲他編訂了【杜工部小集】,他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在了歷史裡。

杜甫墓

樊晃之後,還有元白二人對杜甫進行了大力推崇。

元稹是第一位高度評價杜甫的人。他尊敬推崇杜甫,這主要體現在他爲杜甫寫的【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並序】這篇墓志銘里。當初,因爲生活困苦,兒孫無力在杜甫剛離世時,將他的遺體帶回首陽山,所以只有等到四十三年之後,孫子杜嗣業才將杜甫在岳陽的靈柩運回去,並請元稹寫墓志銘。杜甫的生前身後都一樣具有濃郁的悲劇性。

元稹說:余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總萃焉。他上述堯舜,下道中唐,言詩歌歷史,只爲推出杜子美一人,贊子美集優秀詩歌文化傳統於一身。他贊杜甫: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爲能所不能,無可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他還有詩言:杜甫天才頗絕倫,每尋詩卷似情親。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

白居易是另一位對杜甫評價很高的人,他在【與元九書】中寫到:杜詩最多,可傳者千餘首,至於貫串今古,覶縷格律,盡工盡善,又過於李。

元白二人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也是受杜甫詩風影響的結果。元稹【樂府古題序】云:近代唯詩人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車】【麗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依傍。予少時與友人樂天、李公垂輩,謂是爲當,遂不復擬賦古題。

元白二人,對杜甫可謂是推崇備至,這也說明杜甫在此時的名聲已經有了很大提高,杜詩也得到了更加廣泛地傳播。

逮到宋代,王洙開編輯杜甫詩集的風氣之先,他是宋代編訂杜集的第一人。他全面收集杜甫詩歌,參考了古本二卷,蜀本二十卷,集略十五卷,樊晃序小集六卷,孫光憲序二十卷,鄭文寶序少陵集二十卷,別題小集二卷,孫僅一卷,雜編三卷等。這也反映了杜詩在唐宋之際的傳播已經極其廣泛了。他精心整理,最終編成了二十卷的【杜工部集】。其中收錄了1405 首詩歌和29 篇文章。這與我們現今流傳的杜甫詩歌基本一樣。後來,王淇對王洙的【杜工部集】加以重新編訂,雕版印刷,從此,這部【杜工部集】就成爲了後代杜甫詩集之祖。此外,王洙還爲杜甫集作注,他也是最早注杜的人。

【杜工部集記】云:甫初集六十卷。今秘府舊藏,通人家所有稱大小集者,皆亡逸之餘,人自編摭,非當時第敘。搜裒中外書,凡九十九卷。 除其重複,定取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詩三百九十有九,近體千有六。起太平時,終湖南所作,視居行之次,若歲時爲先後,分十八卷。又別錄賦筆雜著二十九篇,爲二卷,合二十卷。

整個宋代,除了王洙的【杜工部集】之外,還有蘇舜欽編的【杜子美別集】;王安石編的【杜工部詩後集】各家對杜甫詩集的整理越來越盛行,與此同時,注釋本也越來越多,出現了千家注杜的壯觀現象。

到了元明清時期,出現了幾種成就較高的版本:明末王嗣奭【杜臆】十卷;清初錢謙益【錢注杜詩】二十卷;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六卷;清代楊倫【楊倫鏡詮】二十卷;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二十五卷。杜詩就此而不斷流傳。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困頓悽苦,最終化爲一抔黃土。但是,時光和歷史終究是公平的,他在生前未能遇到知音,無人賞識,但是死後,有樊晃爲他編【杜工部小集】,他的詩歌第一次受到了重視;有元稹爲他寫墓志銘,並且元白二人因爲杜甫的影響,而發起了著名的新樂府運動;有王洙爲他編定最完整的詩集【杜工部集】,還爲他的詩歌作注正是有他們,杜子美的聲名一步步提升,他的詩歌傳播也愈發廣泛,直至今日,沒有誰不知道他的名字。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