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傳統文化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傳承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6-7-28 10:22| 發布者: 休竹客| 查看: 1628| 評論: 1|來自: 國學網

摘要: 關注傳統文化現狀的人都清楚,有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傳統文化,即便在乎又怎麼樣?就說比較喜歡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的人們,在這些日子裡做了什麼?在春節期間,除了燃放鞭炮與大吃大喝,還做 ...

關注傳統文化現狀的人都清楚,有不少人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傳統文化,即便在乎又怎麼樣?就說比較喜歡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這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的人們,在這些日子裡做了什麼?在春節期間,除了燃放鞭炮與大吃大喝,還做了什麼,還剩下多少內涵?說好聽一點,不過是有『傳統』沒文化,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味同嚼蠟,結果是年越過越淡,就跟大家看央視春晚一樣,越看越沒勁。傳統與文化的分量顯然有些單薄,我們難道要靠鞭炮與吃喝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弄得某些憂國憂民之士忍不住竭力疾呼『用法律保護傳統節日』,以此提醒人們記住民族傳統,不使洋文化吞沒民族傳統文化,可謂用心良苦。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是法定節假日的一些洋節日在城市裡越來越火,甚至在農村也開始流行。難道這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母親節、情人節、聖誕節什麼的,雖然沒有大型活動助威,更沒有特意放假,可參與者無處不在,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過節的理由和方式,各類大眾傳媒還連篇累牘地刊登一些十分有趣的讓人們感到親切的細節點綴節日氣氛。我們必須承認,洋節在我們這裡表現得很有活力,生活化了,很富有人情味,這就是一種『文化』氣氛。

再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很令人擔心得不到及時保護而面臨失傳。尤其是當前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域性強,影響範圍較小,不為眾人熟悉,過上現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對『非遺』更陌生更疏離,文化遺產就面臨消逝的危機。即使一些列入保護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事實上已陷入瀕臨失傳的境地。不僅民俗實物和器物平常難得一見,一些民俗文化活動也趨於萎縮。文化遺產靠什麼保護或者發展?戲要有人看,曲要有人聽。可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跟大眾文化生活漸行漸遠,僅僅靠列入遺產名錄恐怕難以為繼,至於還想吸引外地人似乎有點勉為其難。

因此,使本地人先熟悉本地的文化遺產實在是當務之急。不僅僅是在文化遺產日搞一陣子宣傳,地方報紙不妨長期開專欄介紹,地方廣播電視設立專題節目宣傳,逢節慶活動,各地要讓傳統文化內容走街串巷,使本地文化遺產廣為人知,家喻戶曉。讓廣大群眾跟本地文化遺產多一些親密接觸,讓青少年也能夠通過親身體驗熟悉本地的傳統文化遺產。由此使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躍起來,深入人心,植根社會,成為廣大群眾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樣,文化遺產就不只是珍稀動物一樣的『遺產』,更是一個地方文化生活的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原本需要特殊保護的文化遺產通過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少年的零距離體驗而重新贏得大眾的喜愛,必然煥發生機,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發展,何須誰再為如何保護傳承焦慮?

另外,不妨多點『拿來主義』,向『洋節』學點經驗,引導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到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中,使傳統更鮮活一點,給傳統節日注入更多的時代氣息,比如鼓勵大家讀幾本中國傳統經典著作,欣賞或參與諸如各種戲曲、相聲、評書等傳統文藝活動,大力為傳統文化造勢,使傳統節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就一定會更有滋味,更具魅力,傳統文化就一定更有前途。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