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理念的三度嬗變

國學新聞| 中醫中藥

2016-7-1 09:3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0060| 評論: 0|原作者: 邱德亮|來自: 中國中醫藥報 

摘要: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結合『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在新常態下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醫要有人管,要讓管的人有底氣,管得到位;中醫要有人干,要讓干的人有尊嚴,幹得出色;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信得自 ...
聲明 / 聲明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醫學內容僅供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網上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斷。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結合『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在新常態下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醫要有人管,要讓管的人有底氣,管得到位;中醫要有人干,要讓干的人有尊嚴,幹得出色;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覺。

•新的管理理念的意義在於改變過去『建醫院是為了治病』的慣性思維,根據人民需要轉化到為人民健康建醫院,從『圍繞疾病轉』到『為了健康轉』,通過改變『供給』來有效地引導醫生、病人及病人家屬轉化對待生命的態度。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統籌國際與國內、着眼當前與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謀劃發展大勢、把握經濟規律、駕馭宏觀走向,進一步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表明隨着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調整,我國宏觀經濟管理路徑和經濟改革的重點將發生轉變,經濟工作的側重點、發力點將有新的動向,必將對『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念,為我們提供了新視野、新角度、新的方法論。最近一個時期,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經過深入分析經濟新常態下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召開全省各市州局長和專家學者座談會,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方法論與實踐論的有機統一,是中央針對經濟新常態開出的『中國療法』。

從這一新的觀念出發,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將經過修訂的管理理念更新為:中醫要有人管,要讓管的人有底氣,管得到位;中醫要有人干,要讓干的人有尊嚴,幹得出色;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覺。

從12年前吉林省提出中醫要『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理念至今,這一管理理念三度嬗變。這是互相連帶,層層遞進的嬗變進程。這是中醫藥管理方面多年來得出的成熟經驗,飽含着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幹部的心血,標誌着吉林省中醫藥管理與時俱進,走向成熟,代表着中醫藥管理能力的提升。

『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

回顧12年前,吉林省政府印發了【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標誌着作為主管全省中醫藥行業的副廳級行政機構建立。從此,吉林省中醫藥事業科學、規範、健康發展的大幕徐徐拉開。

當時,吉林省的中醫藥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有的中醫不幹了,一些中醫院解體了,中草藥被人冷落。就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提出中醫『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的理念,以此大力推進吉林省中醫藥管理體系建設,克難求進,促進了全省中醫藥事業的逐步發展。12年來,全系統緊緊抓住中醫藥『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這個綱,大膽創新管理,從醫療機構發展到中醫藥科研水平提高,直至中醫藥產業發展,都取得長足進步。

2005年,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在中醫藥事業要『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三有統籌工作理念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開發領導層、引起大重視,協調各部門、爭取大支持,融入大衛生、發揮大作用,動員全行業、推動大發展』四大並舉的工作思路。按照這一工作理念和思路,中醫藥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統一思想、深入研究,凝心聚力、銳意改革,使中醫藥各項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這是吉林省中醫藥行業同仁在探索中醫藥發展中,形成的思想共識和基本經驗,實踐證明,吉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取得的成就與全行業堅持這樣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密不可分,在當時具有引領作用。

管理理念的進一步深化

在推進吉林省中醫藥事業發展中,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發展,逐步深化行業共識。2007年,把理念更新為:『中醫要有人管,要讓管的人有底氣;中醫要有人干,要讓干的人有尊嚴;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

當時的中醫藥行業還很弱小,必須有政策扶持才能更好發展,中醫藥管理部門必須讓最高決策層扶持這個行業。在我們推動下,吉林省在全國第一個成立了省中醫藥工作廳際協調小組,完善中醫藥工作的協調機制。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認真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及時向省委、省政府、省衛生廳黨組匯報全國中醫藥發展形勢和任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部署和要求、全省中醫藥工作成績和困難、擬採取的思路和舉措,從而讓有關領導深入全面地感知中醫藥、了解中醫藥,知道中醫藥部門想大事、幹大事、成大事。

在中醫藥管理職能上『做加法而不做減法』,讓各部門、各單位體會到中醫藥是需要支持、有必要支持,中醫藥部門是值得信任的,與中醫藥部門合作是能夠實現互利和共贏的。堅持『以有為換有位、以有位促有為』的思路,贏得信任和支持。

吉林省在全國第一個着手建設並形成了最健全的省、市、縣級中醫藥行政管理體系。到2015年,全省9個市州,60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中醫藥管理局,各地方政府也逐步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管理,全省62%的縣(市區)已創建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比全國平均比例高出34個百分點。省衛生計生委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在每年的工作會議上專項部署中醫藥工作,在吉林,衛生計生與中醫藥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的工作機制已經形成。

吉林省健全中醫藥管理機構,改變了『高位截癱』的管理體制,很多改革難題都迎刃而解。

『供給側』帶來了新思路

吉林省下大力氣抓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到2016年,吉林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有新的提升,省中醫藥管理局代省政府起草了【吉林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6-2020)】,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開始全面布局。

今年4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全省中醫藥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省名中醫達150人,市名中醫超200人,基層優秀中醫超200人。健全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全省中藥材產業實現產值1000億元。

面對這種新常態,結合『供給側改革』的思維,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適時提出新的管理理念:中醫要有人管,要讓管的人有底氣,管得到位;中醫要有人干,要讓干的人有尊嚴,幹得出色;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覺。

新的管理理念的意義在於改變過去慣性思維,『供給側改革』給中醫藥管理提供了逆向思維方法。市場是因為需求形成的,我們過去建醫院都是為了治病,如今應該根據需要轉化到為人民健康建醫院,從『圍繞疾病轉』到『為了健康轉』,通過改變『供給』來有效地引導醫生、病人及病人家屬轉化對待生命的態度,這將是一種全新的理念。這就是『要讓管的人有底氣,管得到位』。管到位了,醫院和患者才能都滿意。

現在患者看中醫門診次數要遠遠低於西醫門診,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中醫師,尤其是缺乏好的中醫師,一個好的中醫師會吸引很多病人,以至於一號難求。從『供給側改革』的觀念,醫生應該從基層積累經驗,逐步提升自己醫療實踐水平;從『供給側改革』的觀念,應該增強社區和農村醫療資源的供給,特別是中醫藥資源的供給。

中醫藥想很好地發展,就必須增加中醫執業人員的數量,提升中醫執業人員的質量。好中醫多了,供百姓選擇的機會多,自然就能拉動需求,增加中醫藥治療疾病覆蓋面。這就是『要讓干中醫的人有尊嚴,幹得出色』。

大力挖掘『治未病』市場,將需求轉化成需求量,將疾病扼殺在萌芽階段,對中醫非藥物療法進行深入挖掘,並創新形式,增強簡便性,普及『治未病』的健康服務,並將其轉化成經濟效益,最終達到全民健康的目的。這就是『中醫要有人信,要讓信中醫的人有保障,信得自覺。』

從供給側改革概念出發強化中醫藥管理,就是要做真中醫,要堅持回歸中醫本真,重在質量,杜絕虛火上炎,虛飽漲肚。發展中醫藥,要有求真意識,明確『真』與『假』的界限,警惕『名為中醫,實非中醫』的虛假繁榮。

要有圖強的追求,強能力、強特色、強機制。只有這樣,中醫藥才能贏得話語權;也只有這樣,中醫藥才能按照自身規律發展。

要有求實的行動,出實招、做實功、求實效。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停留在追求門面、追求裝飾花哨上。只有瞄準基層,內涵發展,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做,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去抓,一個病種一個病種去攻克,才能完成一個項目留下一塊事業,攻克一個病種造福一方百姓,就像星星之火,逐步形成中醫藥服務的燎原之勢。(邱德亮 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