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渤海國如何被強納入朝韓史上的『南北朝』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6-4-19 10:54|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88|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朝鮮和韓國現存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三國史記】,是在高麗王朝時期由金富軾等人編纂完成的。後來,還出現過【三國遺事】、【三國史節要】等以古代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籍。這些史書中的三國就是新羅、高句麗和百濟。雖然 ...

朝鮮和韓國現存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三國史記】,是在高麗王朝時期由金富軾等人編纂完成的。後來,還出現過【三國遺事】、【三國史節要】等以古代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籍。這些史書中的三國就是新羅、高句麗和百濟。雖然,在三國並立的同一時期,朝鮮半島南部曾長期存在着伽耶諸國,但朝韓史學界習慣上使用三國時代來指稱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的朝鮮半島。中國讀者不陌生的是,歷史上唐朝曾分別和三國建立朝貢冊封關係,並試圖調解三國紛爭。7世紀中葉,唐朝最終聯合新羅滅亡了百濟、高句麗,並大敗前來援助的日本水軍,奠定了朝鮮半島和東北亞的新格局。

此後,唐代的東北方存在一個海東盛國渤海國(698-926年)。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它被認為是肅慎人的後裔靺鞨人所建立的王國,而且,肅慎、勿吉、靺鞨、女真、滿洲一脈相承。這是中國歷史學界的通行看法。但是,在朝鮮、韓國的古代史體系中,渤海國與新羅王國一起被稱為南北朝(或直譯為南北國)。韓國國史編纂委員會出版的韓國通史【韓國史】,每一版都明確將渤海國作為與新羅國(此為統一新羅或後期新羅,676-901年,是吞併了百濟全部故土和高句麗南部故土後的新羅)南北對峙的王朝,認為它們同屬於一個國家,只是處於分裂的狀態。那麼,這一歷史認識的依據是什麼?渤海國和新羅國真的是朝韓古代的南北朝嗎?

9世紀的渤海國和新羅國

渤海國如何被納入朝韓南北朝歷史?

渤海國沒有留下自己的史書,渤海人的著述留存得極少,僅有的幾方墓誌中也找不到這樣的證據。9世紀的大文豪崔致遠,代表新羅國王給唐朝皇帝的表文【謝不許北國居上表】中,抗議渤海國與新羅在唐朝廷外交禮儀中的爭端,將渤海國稱為北國。上表提及新羅曾授予始建國的大祚榮新羅本國官秩第五品大阿飡,並認為大祚榮是高句麗殘孽類聚,實際上是高句麗的附庸,極力貶辱渤海,並挑動唐朝廷對渤海的惡感。12世紀的金富軾在其撰寫的【三國史記】中,強調新羅統一了高句麗、百濟的三國史觀,將統一新羅的北方鄰國渤海國排除在外;該書記載了新羅與渤海國的兩次通使,並將渤海國寫作北國,在其他普通記載中則稱渤海為渤海靺鞨或靺鞨。可以說,渤海國人自己、新羅的崔致遠,以及高麗王朝的金富軾,全都不能提供存在所謂南北國的歷史依據。

但是,到了李氏朝鮮時代出現了一股關注北方領土的傾向。在這一背景下,18世紀朝鮮實學柳得恭【渤海考】第一次將新羅與渤海視作南國和北國,但既未展開論述,也未明確提出南北國時代。他認為高句麗百濟滅亡之後,新羅分占南北,是為南北國:昔者高氏居於北曰高句麗,扶餘氏居於西南,曰百濟朴昔金氏居於東南,曰新羅,是為三國。宜其有三國史而高麗修之,是矣。及扶餘氏亡、高氏亡,金氏有其南;大氏有其北,曰渤海,是謂南北國。宜其有南北國史而高麗不修之非矣。19世紀初的大實學家丁若鏞也在【疆域考】中着重將渤海列入。18世紀李朝史學家、【東史綱目】的作者安鼎福則反對將渤海國納入朝鮮史。

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之後,朝鮮進入36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民族主義史學家申采浩、張道斌等人掀起研究渤海史的熱潮,其背景無疑與日本占領有關。這一時期,古代歷史研究與民族獨立運動緊密相連,他們對中國東北歷史格外關心。申采浩批判金富軾【三國史記】排斥了夫余國、渤海國,並將渤海王高王和宣王稱為高帝宣帝。張道斌【國史】(1916年)則將渤海視作高句麗繼承國。

朝鮮半島光復後,朝鮮和韓國分別展開了各自的民族史國家史構建。1962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朴時亨教授發表【為了渤海史的研究】之後,朝鮮史學界開始強調渤海國與高句麗文化的關係,20世紀70年代以後朝鮮的南北國史觀將古代歷史傳承關係梳理為古朝鮮夫余高句麗渤海高麗李氏朝鮮,十分強調所謂北方系統的重要性。韓國學者宋基豪等人批判朝鮮的渤海史認識,認為其中充滿了政治化的表述,而非學術研究客觀性。在韓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將渤海國史納入韓國史範疇,繼承了近代民族主義史學的觀點,但是直到20世紀80年代之後才開始較為細緻的研究。目前,韓國境內沒有一處渤海國考古遺存,但是學術界研究熱情很高。藉助雄厚的資金支持,韓國學術研究機構搜集的中朝俄三國考古發掘資料十分豐富。

朝韓史上的南北朝成立嗎?

在東亞歷史上,古代中國及其周邊的朝鮮、日本、越南等國進行過長期而密切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形成了漢字文化圈,各國受中國文化影響極深。中國的南北朝歷時近170年,這是東亞各國熟知的歷史。而且,中國史學界近年又提出了第二次南北朝,即遼金與兩宋實際是另外一次南北大分裂的認識。無論是第一次南北朝還是第二次南北朝,它們都至少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南北兩國皆由一個先行的統一帝國分裂而來;二是南北都自居為正統。14世紀日本出現了短暫的後醍醐天皇的南朝與室町幕府所立光明天皇的北朝分裂對峙的南北朝時代。16世紀越南也出現了北方的莫朝和南方的後黎朝分庭抗禮的南北朝時代。日本和越南的南北朝都基本符合中國南北朝的特徵。那麼,朝韓史上的南北朝又是怎樣的情況呢?渤海國和新羅國是統一國家分裂出來的嗎?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在遼東邊地的營州(今遼寧朝陽),契丹部落舉兵叛亂,武周朝廷於是聯合突厥默啜可汗對契丹進行大舉鎮壓。在營州有一位靺鞨人大祚榮,帶領麾下的高句麗殘餘勢力和靺鞨人,趁着營州之亂,向東奔逃。朝廷派李楷固將軍追擊,【舊唐書】說:大祚榮合高麗、靺鞨之眾以拒楷固,王師大敗。他將靺鞨人和高句麗人力量凝聚起來,甩開了朝廷追軍,最終於聖曆元年(698年)在遼東北部的牡丹江流域建國。都城最初是在舊國,後來遷都至東京、中京等地(都在今吉林省延邊州境內),但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則是上京(今黑龍江省寧安市)。關於大祚榮建立政權的國號,有震國或振國、靺鞨國等不同看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並沒有自稱渤海國。既然大祚榮從未自稱渤海國,現在的中外史書為什麼都稱呼它為渤海國呢?

原來,武則天的孫子唐玄宗即位之初,隨即派遣使臣崔忻自長安前往大祚榮的王庭予以冊封。可能是考慮到突厥和契丹對遼東陸路的阻隔,崔忻一行沒有走陸路,他們是自山東半島渡海經今天的大連旅順登陸前往大祚榮的都城。這方面的證據是當時在旅順黃金山開鑿的水井上的刻石銘文,其中有敕持節宣勞靺鞨使鴻臚卿崔忻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造等字樣(這塊刻石在日本侵略東北時期就被當作戰利品運回,現藏日本皇宮)。崔忻攜帶皇命,冊拜大祚榮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以所統為忽汗州,大祚榮領忽汗州都督。【新唐書】記載說,大祚榮自是始去靺鞨號,專稱渤海。渤海國的得名實際是來自渤海郡王封爵號。

現藏於日本皇宮的刻石銘文

這次冊封之後,大祚榮的後代相繼也獲得了渤海國王的封號。大祚榮及渤海國統治階層主要是靺鞨人,作為唐朝羈縻州的一員忽汗州,渤海國一直被納入中國史的範疇。新羅國始建於公元前57年,核心統治區在距離上京千里之外的朝鮮半島東南端的古慶州地區。渤海國與新羅顯然絕非是從一個統一的國家分裂開來的兩個國家。

渤海國的最大疆域包括了今中國東北東部、朝鮮東北部以及俄羅斯沿海州的小部分。針對中國和朝韓分別將渤海國納入本國史的做法,俄羅斯學界全都予以反對。他們更願意從古代獨立國家的角度理解渤海國,而將其放到俄羅斯歷史體系中。

東亞各國近代以來遭受西方入侵,在民族獨立之後,普遍都具有一種自尊意識和民族史觀的濃厚傾向。渤海國被納入朝韓古代史體系的歷程,反映出一種企圖超越朝鮮半島地域局限的意識,這種意識隨着不斷被寫入教科書而成為更廣大民眾的歷史認識。

在韓國,劇情離奇曲折、大部分為虛構的諸多歷史劇,如【大祚榮】【太王四神圖】【善德女王】等都創下良好的收視率,也從側面印證了這種並不嚴謹的歷史觀的廣泛影響。幸運的是,中韓日三國東亞近代史的共同編纂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中韓日三國歷史學家同步編寫、同時出版的中文、日文、韓文版【東亞三國的近代史】、【超越國境的東亞近現代史】相繼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與韓國、日本相關機構聯合主辦的東亞青少年間的歷史文化交流活動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行。我們也十分期待,有朝一日,東亞三國也能解決包括高句麗、渤海、任那日本府、倭寇在內的古代歷史分歧,共同編纂一部超越國境和民族主義區隔的新古代東亞史。

原標題:渤海國如何被強納入朝韓史上的南北朝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