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面對時代危機 魯迅曾開出怎樣的治世良方?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6-4-12 22:50|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560|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魯迅是20世紀中國無法繞過的文化存在,幾乎每過五年或者十年,我們都要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最近在一個高峰論壇上,陳思和先生提到的一個問題,令人印象深刻。他說:身處全球化時代的我們,該如何紀念這顆 ...

魯迅是20世紀中國無法繞過的文化存在,幾乎每過五年或者十年,我們都要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最近在一個高峰論壇上,陳思和先生提到的一個問題,令人印象深刻。他說:身處全球化時代的我們,該如何紀念這顆20世紀中國最為豐富、孤獨而痛苦的靈魂?

對於紀念,魯迅似乎早有預見待到偉大的人物成為化石,人們都稱他偉大時,他已經成為傀儡了。因此,紀念魯迅重在着眼於精神和血肉的培養,而要避免淪為一種漠不關心的紀年儀式或看演劇的節日狂歡。紀念魯迅的意義在於當下,在於人們從魯迅那裡映照時代的問題,並從魯迅那裡尋找解決時代病症的良方,重構魯迅與我們的精神和血肉聯繫。這既關涉到怎麼理解魯迅傳統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更關涉到是把魯迅當成一個複雜的生命體,還是當成死了的化石的問題。

今天紀念魯迅,顯然有更為契合時代的主題。一方面,物質和技術取得極大進步,但不少人醉心於物質而缺少精神。重溫魯迅呼喚的具有白心(直率的人生態度)和神思(富有現象力)的立人思想,對於培養現代公民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我們在處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關係時,重溫魯迅的拿來主義以及世界人的理念,對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建構真正的中華文化主體性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魯迅提倡拿來主義,主張不必問西洋風和中國風。為此,他廣泛涉獵西方文明,並翻譯了很多西方優秀的文學作品,欲求超勝,必須會通; 會通之前,先須翻譯。造就新的思想,就必須像盜火的普羅米修斯那樣,博採眾長、東西會通。沒有拿來的,人不能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沒有尼采、夏目漱石、安特萊夫等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薰陶,就不能成其為魯迅;沒有異質文明作為參照,閉目塞聽,魯迅就不可能提出國民性問題等這一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命題。

拿來主義的關鍵是,雖然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學習,但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的。魯迅要我們運用腦髓,放出眼光,這個腦髓和眼光就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性。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別求新聲於異邦的魯迅是有文化自信的。一方面,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足夠深的了解;另一方面,對世界文明,有足夠廣的涉獵。盲目的自大和自卑,都不是魯迅提倡的態度。這種自信源自於自覺站在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上,不畫地為牢,而是一切皆為我所用。

魯迅的偉大在於,在西方優秀的文明的映照下,他清晰地看到了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作為一個深受傳統文化浸潤之人,傳統文化已經融入他的血液中,成為他生命的底色。魯迅的痛苦在於,兩頭作戰註定了他身上充滿無言的緊張和掙扎。一方面,他看到傳統文化中的陰暗面對現代化的阻礙,呼籲用現代眼光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而這會遭到非議,被視為傳統文化的逆子;另一方面,他敏銳地看到西方啟蒙理性可能導致的弊端,對西方現代文明背後的理性主義、功利主義、消費主義提出了警醒。魯迅對西方文明批判性反思的目光是極其敏銳的。正如100多年來,西洋近代思想以自上而下的、啟蒙的方式植入,既缺乏產生這些思想的社會經濟基礎,又切斷了與文化傳統的整體性聯繫,這樣的問題在今天依然沒有能夠得到很好解決。

魯迅思想的根本是立人。興國,首先要立人。魯迅立人,立的是具有白心和神思的現代人。魯迅不僅批評那些道德上的偽善之人,更主要批評那些整日揮舞着科學和正信大詞,但缺乏真正精神的知識人。魯迅提醒,在中西文明的傳播中,如何避免成為一系列新名詞、新話語的接球手命運,如何向世界文明貢獻獨特的命題,在於是否將對時代和世界的思考融入到切己的生命體驗中。只有對時代問題有一種切膚之痛,並將這種生命體驗轉化為研究領域的命題,才能為人類文明真正做出貢獻。

魯迅的時代是一個積貧積弱、充滿民族危機的時代。這種特殊的時代際遇,造就了他扭結、焦慮的生命體驗。今天,我們應該以中華文明主體性為本根,以更加開放、包容、從容的心態,吸納人類優秀的文明,最終成功地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