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聽文物講長江的故事:『天下第一劍』的傳奇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6-3-15 19:54| 發佈者: 是飛| 查看: 1713| 評論: 0|來自: 國學網

摘要: 越王勾踐劍。『臥薪嘗膽』的故事,讓人們記住了越王勾踐。2400多年以後,越王勾踐劍重出江湖,給這段歷史帶來了新的註腳。寶劍重見天日1965年,湖北江陵地區開始修建漳河水庫。當挖渠工作進行到紀南城西北約7公裏處 ...

越王勾踐劍。

『臥薪嘗膽』的故事,讓人們記住了越王勾踐。2400多年以後,越王勾踐劍重出江湖,給這段歷史帶來了新的註腳。

寶劍重見天日

1965年,湖北江陵地區開始修建漳河水庫。當挖渠工作進行到紀南城西北約7公裏處時,人們發現土層出現了異常。聞訊趕來的考古學家們迅速成立了工作小組,開始發掘。

在望山1號墓的槨室內,發現了一柄放置在墓主人屍骸旁邊的古劍。當考古學家拔劍出鞘,寒光閃閃的劍身即刻震驚了現場所有人。為了驗證是否鋒利,大家拿來了二十幾張紙鋪成一層,結果劍鋒一過,輕鬆劃開。一時間,工地上沸騰了。

寶劍身上的銘文,『越王』『自作用劍』這幾個字,大家是認識的,但『勾踐』兩個字,由於工地上沒有任何參考文獻,一時半會兒無法釋讀出來。為了弄清寶劍主人的名字,時任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的方壯猷先生讓人拓片、摹寫銘文,隨後,一封封信件被分別寄送給唐蘭、商承祚、於省吾、徐中舒、郭沫若等著名學者。經過一個多月的討論,寶劍主人的身份最終得以確認。

出土越王劍的望山一號墓,墓主人是楚國的下大夫悼固。悼固生活的年代在公元前350年左右。眾所周知,越國地處江浙,而楚都江陵位於今天的湖北荊州。越王劍怎麼會在楚國的墓葬中出土呢?

對此,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它是越女嫁到楚國的陪嫁品,因為文獻記載勾踐之女是楚昭王的寵姬;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它是楚國繳獲的戰利品,因為楚威王時越國被楚國所滅,越王劍因此而被楚人收藏。

鑄造爐火純青

兩千年前的吳越之地,和今天一樣河流密佈,水網縱橫。由於開闊的平原較少,中原地區流行的車戰難以施展,因而吳越兩國極為重視步兵,適合近身作戰的寶劍也就有了獨步天下的機緣。

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年代,鑄劍大師帶給野心勃勃的君王們以極大的信心和希望。越國的歐冶子,吳國的幹將、莫邪,都是頂尖級的鑄劍專家,他們神工鬼斧的技藝,享譽江東,驚羨天下。

1977年,湖北省博物館藉助靜電加速器對越王劍的合金成分做了無損檢測,結果再次震驚了世人。檢測結果表明,越王劍的劍刃上含銅量是80.3%,含錫量是18.8%;而劍身上含銅量是83.1%,含錫量是15.2%。也就是說,越王劍是一柄複合劍,劍刃和劍身是分開鑄造的。

曾為勾踐和楚昭王鑄造多把寶劍的歐冶子等人非常清楚,要鑄造一柄合格的青銅劍,在合金配比上,銅要佔到75%左右,而錫與鉛、鐵、鋅等元素要佔到25%左右。然而,寶劍的各部分合金含量的需求又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刃部得含錫量較高才能鋒利。劍身得含銅量較高才能柔韌。這樣一來,為了得到比普通寶劍更為優良的產品,劍身、劍刃就必須分開鑄造,再合二為一。

在越王劍劍首的位置,有11道同心圓。這些同心圓,相互之間的距離僅有一根頭髮絲粗細,實在讓人驚嘆。其實,這是鑄劍師們在制陶技術上得到的靈感。他們配製出極細的泥料,製作出相應的模具,在凸棱上刻下繩紋後焙燒,最後再澆注青銅液成型的。

劍身遍佈菱形暗格花紋,也是越王劍的一大特徵。學者們對這種花紋的形成頗有爭議,有的說是『金屬膏劑塗層』,有的說是『鑄槽填錫』。這種花紋與越王劍同時代的很多寶劍都有,是當時比較流行的一種工藝。

複合劍製作、劍首同心圓製作和菱形暗格花紋製作技術,被人們稱為『吳越青銅兵器三絕』,這三種技藝,在越王劍身上都有體現。

越王劍出土以後,劍身毫無鏽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專家認為,首先,越王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其次,出土越王劍的墓葬深埋在數米的地下,一槨兩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又用白膏泥密封,使墓室幾乎成了一個密閉的空間,再加上越王劍出土時插在髹漆的木質劍鞘內,基本上隔絕了墓室與外界的空氣交換。再次,越王劍劍身含硫,能防止鏽蝕。

這把名震中外的寶劍,如今已成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裏,勾踐一生中從未到過的地方,他的寶劍卻以一種君臨天下的姿態,吸引着無數人驚羨的目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